徐宏俐
(辽东学院 体育部,辽宁 丹东 118001)
自主创新开放式体育教学实施效果的分析与研究
徐宏俐
(辽东学院 体育部,辽宁 丹东 118001)
自主创新开放式体育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对该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研究与分析,能够充分掌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正与调控,使得此教学模式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健康发展方面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自主创新;开放式体育教学;效果;分析;研究
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逐步确立和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体系.在此体系中,在注重对学生自身技能传授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重要的手段是实施创新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校成为创新的基地.
自主创新开放式体育教学就是在创新教育理念支撑下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加强对其实施效果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充分掌握该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修正应用偏差,使之在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出切实有效的功能,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加快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放式教学的理念渊源于科恩(R.C.Cohn)1969年创建的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包括“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以及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包括“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上述教学理论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与辅助者.基于此,所谓“开放式”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就是指在开放式教学思想指导下,以学生自定目标、自选内容、自主练习的“三自教育”为方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能动性,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运用相关的教学组织手段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模式在组织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系别或班级建制,以学生的自主选定为依据,进行重新组合,并根据不同特质的学生进行有区别性的教学,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全体学生的体育需求.
教学活动是一个有序的动态过程,师生在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会对教学过程的有机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宗旨要求师生间实现有效的角色互换,既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也要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开放式体育教学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兴趣爱好作为基点,在新型教学理念的感召下,赋予体育课堂全新的生机和活力.形成以课堂教学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素质技能,而学生素质技能的发展又能够有机地改善课堂教学环境,进而促进学生素质技能的更高层次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是开放式体育教学实施的首要环节.
开放式体育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素质的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择用与优化,使之在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体育需求的基础上,更加凸显针对性与实效性.
在开放式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教与学的互动、彼此间信息交流的互动以及相互间情感的互动,呈现出自主、开放以及和谐的特点,进而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充满活力.
相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开放式体育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本要求,以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为教学内容的设置标准,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的.开放式体育教学能够充分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还有助于学生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实施自主创新开放式体育教学,为学生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起体验学习的愿望.
自主创新开放式体育教学注重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其自主创新行为、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开发,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的发展.具体体现为:
第一,对体育学习的自主参与意识得到有效的加强.由于开放式体育教学注重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学习内容,使之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地提高,参与体育学习的意思得到切实的提升.
第二,通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创新行为,使之自身价值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在创新行为的实施过程中,使之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与发展.
第三,通过在自主创新开放式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亲历亲为,使得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内涵、作用及意义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使得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与发展.
第四,自主创新开放式体育教学,注重对和谐、平等教学环境的构建,使学生在此环境中,其学习行为能够得到充分的认可,其创新观点能够得到尊重与认同,其个性发展能够得到有效地空间保障,使得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自主性和导向性.
由于体育教师对于教学改革的理解与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使得教师在自主创新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无法形成有效地开放,使得体育教学的形式显得不伦不类,有悖于自主创新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的理念,使之独特的教育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对教学的过程具有主宰作用.受此影响,在自主创新开放式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其教学角色的转变还存在一定的抵触与不适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制约了自主创新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实施与普及.
由于教师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调控与监督,使得课堂开放过度,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不仅无法确保教学效果,而且还会使得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自主创新行为是在教师有效地引导与辅助下完成的,而在现阶段的自主创新开放式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理念、认知以及自身素质能力的影响,使得教师无法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行为给予科学有效地指导,使得学生的自主创新行为失去必要的导向,产生偏差,进而失去实践意义.
目前,在高校开展自主创新开放式体育教学之所以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滞后.因此,首先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转变高校体育教学观念,强调高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求体育教师要大胆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宗旨.其次,要从学校体育管理者和教师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转变,充分认识到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打破应试教育理念下的“唯成绩论”教学思想的束缚,彰显出体育教学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条件和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而由于基础环境的劣态,无法满足教学的基本需求,制约了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实施.因此,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加大资金投入,尽可能地确保体育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以满足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自主创新开放式体育教学是在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通过各种相关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以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宏观上,要提高体育院校尤其是高师体育院、系的办学质量,以期培养出具有完善的技能结构以及充实的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第二,建立与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体系,对体育教师进行有机的职前教育以及有针对性的职后再教育,使得体育教师能够得到系统的、规范的、有目的性的培养.第三,加强对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准确地把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为其教学教法的改革与优化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撑.
〔1〕袁革.高校体育课程建立学生选课制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121-123.
〔2〕程杰.学分制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97-99.
〔3〕张铁雄.大学体育课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3(9):36-38.
〔4〕陈建嘉.论大学开放式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4):18-80.
G807.4
A
1673-260X(2012)01-01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