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怡,王先恕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网络教学资源是一种新型的媒体,是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教学系统,具有丰富性、灵活性、动态性、交互性等优势,符合国家精品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整个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突破了教育时空界限,最大限度的调用和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率,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机会和环境,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思考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实现国际化教学。[1]教学内容信息化是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对教学内容、教育形式进行动态修改,实现资源全球化、环境虚拟化、教材多媒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辅助教学课件,是将网络技术作为新型学习机制,通过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教学资源,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其需要依照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调整,运用多媒体和非线性链接信息技术建立学习资源库,设置检索导航,充分实现交互教学,提高教学与资源的管理。
上世纪90年代,多媒体技术、音视频技术等已开始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教育模式逐步发生改变,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有效地推动了课程教案电子化、课程建设数字化,传统的教育观念面临着挑战。[2]2003年教育部制定《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管理和运行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3]精品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基础。建设精品课程需要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整合一流的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精品课程网络环境。当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调用网络环境下的精品课程信息资源,根据自己考虑问题的方式去构建知识时,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才是有效的。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路桥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土建施工员等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具有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特点,但由于听课学生众多,在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方面还需加以探索,课程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
(一)现有的实验设备已部分老化与破损,缺少GPS、全站仪等先进的测量仪器。
(二)针对学校地处中部的现实,急需加强与兄弟院校(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有特色的院校)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交流,同时也扩大自己的影响。
(三)板书讲授内容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本课程中仪器构造、仪器使用、数字地形图测绘、测绘新技术等信息量大的内容,已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急需优先推进能显著增强教学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因此必须全面提高教师开发多媒体课件的业务水平。
(四)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课,对操作性要求较强的内容,缺少制作一些典型的实际工程施工测量录像的演示实验,将其插入课件中并挂在课程网站上,学生可以在实验前或复习时浏览。
在教学中,应以教材内容为主线,不囿于教材,适当介绍国内外测量新技术,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观摩和实训的需要,结合典型工程实例以项目的形式给学生授课,将工程的实践性寓于始终,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现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
1、结合课程特点,采用启发式、探讨式教学
传统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课堂面授与网上辅导答疑相结合,将集中检查学习效果与网上学生自测相结合。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概念性、实践性强,采用传统的注入法教学,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难以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为此,建筑工程技术教研组采用启发式、探讨式教学,精简教学内容,重点放在讲授仪器的操作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工程实例以简明生动的语言说明土石方工程测量内容、基础工程施工测量内容、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测量内容、砌体结构施工测量内容、钢结构工程施工测量内容、特殊工程施工测量内容等,充分启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认识到工程测量在施工中的重要性,树立作为未来施工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课堂上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如在介绍不同型号的水准仪和经纬仪时,可以采用疑问式或反问式语句,与学生共同分析不同型号仪器的优缺点,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为生动、形象地介绍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让学生感受到工程测量在建筑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地位,精心制作各种教学课件、课程动画、校内教学型生产性实训录像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并辅以板书开展教学,以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展现闭合导线测量的整个过程,通过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饱满,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欢迎。
3、整合、优化网上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是最大的信息资源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需求从网络中获取丰富的资源,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手段。在进行课程实训任务布置时,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完成传统媒体建设的前提下,制订网上教学整体方案,在建设的过程中对优秀的资源包括制作的教学资源进行推广和积累,同时,要正确处理固化资源和动态资源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对网上教学资源的持续开发、使用、反馈、积累、整合,形成具有课程特点的网上课程学习环境。
4、传统考核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模式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中不仅应积极推进课程网上测试、网上作业、网上答疑工作,而且应将试卷命题形式由传统的“任课教师命题”改革为“试题库命题”,考核结果应以“能力评定”为主,兼顾“考试成绩”,这种全程考核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现况不尽如人意,主要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过多强调传统多媒体教学,忽略了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另外,很多学校网站上的精品课程没有实质内容,等同虚设,这与教师对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有关,不能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想法,而是要积极主动地考虑如何优化、整合网上教学资源和传统媒体,并将其真正投入到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中去。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职业需求,提高教学工作的学科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作为建设网上教学资源的指导思想,做好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网上教学资源建设要重点强调教育观念的更新,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建设出一批适应开放教育特点的经济适用性教学资源。
[1]刘燕.浅谈高等教育信息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1):23-25.
[2]孙强,林秋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5,(1):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北京:教高(2003)1号,2003.
[4]徐海青.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化整合[J].信息技术与教育,2012,(17):124.
[5]孙强,马茂艳.工程教育与师资队伍培养关系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1):7-9.
[6]陈爱玖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5,(1):1-3.
[7]孙宗禹.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育,2002,(10):17-22.
[8]张健.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审视与抉择[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5-9.
[9]衣俊卿.用新的质量观引导和深化高教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1,(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