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庆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育目标的立体化、教育途径的立体化、教育方法的立体化、教育原则立体化等。其中教育方法的立体化是确保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
它表现为教育目标的多层次,多侧面。即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具体讲,从知识能力结构看,不仅横向广博,而且纵向深邃,他们不仅有学习应用能力,还有社交生活能力;从思想结构品质看,他们不仅热爱祖国,人品高尚,而且具备科学的价值观和为人类解放奋斗的精神;从素质结构上看,他们不仅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而且有创新的科学素质,还有健全的身体素质。
它表现为教育途径的多渠道。第一渠道是课堂教学,这是一种比较系统的教育,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党团群众组织结合进行。第二渠道是校内的课外教育,这是第二课堂,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举办各种讲座,竞赛,展览等。第三渠道是校外教育,由家庭,社会配合进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卫生等方面教育。这些多种渠道的互相联系,渗透,互相影响构成了立体化的教育途径。
它体现为教育思想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多层次,多侧面。从教育思想方法上看,时间上要历史地,发展地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空间上要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乃至上下左右,纵横交错观察分析教育对象。从教育手段上看既有谈话法,又有活动法;既有语言,文字,情感教育,又有师表师范教育。特别是有效地使用电脑,电视,录像,使得立体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充分地感知教材。还使得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东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它表现为教育原则的多层次,多侧面。教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的规律提出,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从教育主客体上看,有施教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从教育终极要求看,有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多元化教育和发展学生个性一元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教育要求上看,有学习知识与培养力相结合的原则;从教育内容上看,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从教育方法上看,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从评价效益上看,有受益者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思政课教育方法改革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服从服务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提高为目标,遵循教学规律,灵活创新教法。为此,全面掌握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真分析思想领域的倾向性问题,努力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是科学施教的前提。
我们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注入式教学,实行了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双向互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了一套“读、听、讲、谈、看、走、写”的教学模式。即,读教材、原著及其他参考资料,开展一系列主题读书活动;听专家、模范人物讲座;听老师系统讲授;讨论、交流、演讲、辩论、表演;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观看电视录像;社会实践;撰写调查报告、写以心得体会为主要内容的小论文,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方面,我们通常在每次课堂授课的前五分钟都安排几名学生进行演讲,题材可以是新闻播报、德育故事讲演、自我介绍、职业畅想以及围绕本专业、职业所进行的介绍和感想。课堂教学中,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通常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辩论,教师适时点拨启发,让学生在论辩中解决问题,释放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探究求索的科学精神,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人生的信心和勇气,增强思政课的信服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灵活运用了过程互动教学法、问题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讲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地位倒置教学法、调研教学法、团队项目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在教学过程中的结合运用,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构筑“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本课程所设计的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为:
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作好充分的调查研究,上课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在上课过程中由学生围绕提前布置的问题自愿自由讨论发言,鼓励学生争论和辩论。当发言、争论或辩论比较充分时,由教师进行总结陈述。
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课堂上让学生思考案例,讨论案例,由教师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实问题,凝练一个或两个题目,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教学。演讲,针对理论与实际联系密切又是学生关心的问题,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举行演讲比赛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演讲稿的准备过程,消化吸收已授的教学内容,提高理论素养。演讲题目在课程整本书的范围内自定。主要是运用思政课的某一理论观点,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谈谈如何分析、如何认识当前的实际问题。比赛规则:第一,评分标准: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声情并茂。第二,评分方法:教师打分与同学打分相结合,即教师技术分与同学支持分相结合。演讲的同学可以现场拉票,这样课程气氛比较活跃;同时,教师的打分要占合理比重,以避免同学打分过于主观的情况出现。
根据课程要求和社会实践进展,选择若干有争议的观点,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选择后定下一个可辩论的题目,组织学生以正反方两个班级,进行针锋相对的班级对垒,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会使他们事前大量查阅相关资料,以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使辩论这种对抗式讨论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要把辩论形式进行改变。首先由正反双方各自派代表陈述观点,时间各3分钟,接着马上进入自由辩论,取消二辩、三辩。在自由辩论过程中,双方的每个同学都可以发言。最后,教师对本场辩论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指导性意见。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2-4次时间,根据特定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按课程内容布置一道问题,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做成课件,把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上讲台讲解。“小老师”上课,采取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对小组人员按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课件、上台讲述等内容进行分工并且考核。不同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质疑,推动学生试着进行学术探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思想状况,列出一定题目,在学生进行了一定社会调查研究之后,在课程上进行交流讨论,分析提高。
尊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5人一个小组,按照课程内容划分项目专题,让学生随机自主抽签确定各组所负责的项目专题和出场顺序,以中心发言或作业呈现的方式参与教学,学生团队按照评分表互评打分,教师予以点评,并结合学生的教学表演和互动交流深入进行理论阐述和思想教育。
上述教学方法容易引起师生互动,它要求学生从智力和感情上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与传统教学教师一统课堂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教学结果看,教师通过启示、点评、总结等形式给学生指明问题的性质、思考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接近、认识和掌握真理;从教学效果看,这两种教学方法让教师把原本空洞、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同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变“灌输式”、“注入式”教学为“多向互动式”、“主动建构式”教学。
七、教学手段的选择
1、情景交流法。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和现实的情景中,去思考问题。情景演绎,设计一个当前学生十分关注又颇有争议的热点问题,把学生进行角色分工,然后扮演角色进行辩论。通过情景演绎,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去看待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训练其理性的思维方式。
2、多媒体教学。它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导入正课。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自制课件,广泛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教学,使枯燥的政治课变得鲜活起来,激发了高职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
3、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导入”、“视频资料”、“案例讨论”、“延伸资料”、“补充讲解资料” 等形式,全面体现了实际讲课的操作过程。
八、教学程序设计: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热点链接,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基础,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步,自学教材,讨论探究;这一步旨在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交流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思维品质。
第三步,弄清道理,建构知识;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清知识脉络。
第四步,学会运用,能力提升;一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引发思维碰撞,展开思想交锋,显示教育价值,使课堂充满活力。
第五步,情感升华,行为引导。促进学生从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必须以道德情感升华为桥梁。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和教材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课堂虚实结合,有声有色,激发学生兴趣,放飞学生思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实践环节。
九、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作为为高职院校服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纯粹理论教学效果肯定不佳,必须重视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完成,建立长效机制。
1.校内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活动是在学校范围内除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外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读书活动、社团活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心理咨询、心理调适、法律咨询、形势与政策教育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第一、读书活动。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读书自学,克服教师”只管教不管学“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常组织学生阅读报刊,丰富时事政策教育的内容,加深对时事政策的理解,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帮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和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形势,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和加深已学的政治理论知识。第二、大学生社团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我们已有的时政社团和法律社团,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第三、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调适和法律咨询。学院专设了心理咨询室、大学生法律咨询中心和法律援助站。解决学生的疑惑,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法律素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第四、外聘专家讲座、专题报告,进行主题教育。
2.校外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活动是指在学校以外进行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以弥补校内实践活动和课堂内实践活动不足。它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寒暑假”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第一、社会调查。所谓社会调查就是指大学生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深入农村、城镇、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找出问题的表现、分析原因的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任务由学院统一安排到各院系,再由思政教师负责所带院、系学生的社会调查指导和调查报告的批改。第二、参观访问。所谓参观访问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到纪念地、示范村、镇、企业等单位了解情况,获得信息的实践活动。为此,学院建立了多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如到附近农村、城镇、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革命胜地、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举行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有利于实践教学经常地、有计划地开展下去,能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目前,我院建立的教学实践基地有13个。第三、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所谓”三下乡“活动是指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到农村向农民提供文化、科技、卫生服务,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咨询,向农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活动。几年暑期就组织学生到怀远搞“三下乡”活动,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第四、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是各院系组织学生利用自己的休息闲暇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无偿为社会上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提供帮助或向社会奉献爱心的实践活动。我们学院每年三月举行志愿者服务活动,要求思政课教师认真参与指导。
大学生法律咨询中心和法律援助站是我院为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广大学生提供法律援助的平台,也是在校园内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律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平台。中心的服务宗旨是“用我所学,为社会和他人服务,为学生服务”。
它的成立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走出教室、走近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得到进一步深化与提升,对化解矛盾、维护学院的稳定和发展,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具有重要作用。
自成立以来,法律咨询中心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为我院学生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训等活动,同时协助团委指导我院大学生法律协会开展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孙家圩子纪念馆,旁听禹会区法院在我院的审判,到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参观学习,举行12·4法制宣传活动,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等。
总之,立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多层次﹑多因素﹑多渠道的教学模式。由于这种多因素﹑多层次﹑多渠道的立体教学模式的建立,使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明确了教学目标,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学途径,灵活了教学方法,分清了教学层次,理顺了教学步骤,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