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宇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简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分类教育的理论
刘震宇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大学生即将跨入社会,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大使命,其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分类教育中包括的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教育、专项素质教育三项基本内容,并从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方式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分类教育的四种模式.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教育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分类教育;理论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与人的内部身心相互协调的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心理状态.具体来讲,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反应能力适度,行为协调,情绪积极稳定和协调,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有健全的个性特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能较好地适应社会.但是,据调查分析,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大部分学生都有各种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例如最近频发的大学生跳楼事件,在新浪网上有一个《象牙塔高,不是用来跳的——频频跳楼,大学生究竟输给了谁?》的专题,里面有一个2004-2007年大学生跳楼案件的统计:2007年5月13日,清华大学一女生跳楼;2007年5月14日,中国农业大学一男生跳楼;200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一女博士坠楼身亡……而这些大学生跳楼的原因大致有:爱情失败、工作不顺、学习压力过大、受到委屈等.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挫折耐受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都很低,心理素质薄弱.另外,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使命,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必要的.但是,由于个体是具有差异性的,因此高校在开展心理教育过程中,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心理特点,进行分类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2001年4月5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根据这个《意见》,可以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归纳总结为以下三个基本方面:
首先,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的教育.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育主要是指高校以各种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如什么是心理健康,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心理健康的界定标准是什么,如何处理心理问题,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等等.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到心理健康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的重要性,及时发现自己或者同学、朋友的心理问题,以积极正面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以科学的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重新以昂扬向上的姿态面对生活,快乐生活.有能力者还可以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增加同学情谊,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基本技能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教育指的就是教会学生调整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如摆脱忧郁情绪的方法、处理焦虑的方法、承受和应对挫折的方法、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等等.只有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了相关的调整方法,才能有效、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或者帮同伴进行调整,消除负面情绪,排解心理困惑,提高自己的自我教育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以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进行学习,提高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三,专项素质教育.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发展特征.如大一阶段主要任务是适应环境,从应试教育到自主学习、自由把握生活,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阶段;大二阶段是完善学习系统,培养专业素质能力阶段;大三则要到社会实习,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还要有正确的交友恋爱观念;大四则要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念,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另外,不同的个体之间在心理发展特征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心理发展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实行专项的素质教育,如环境适应教育、自我管理教育、学习成才教育、人际交往教育、交友恋爱教育、求职择业教育、人格发展教育等等.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整体朝气而有活力,是社会的新鲜血液,但是在他们的每个个体之中,又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严峻、大学生“跳楼率”的逐渐攀升等现象的出现,大学生心理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已也已经成为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综合各种研究理论和归纳分析,笔者从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方式角度出发,笔者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所谓学科课程模式,就是指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开设必修或者选修课程,让学生对心理健康进行结构化、系统化的学习.学校按照一定的教学大纲和大学生大一到大四的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一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分,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线索,教师以课堂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逻辑的教学.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设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课程问题,普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重点进行基本技能教育和专项素质教育.让学生在课程中掌握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最近几年很多高校都会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等等.
学科渗透模式,是指学校不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是在各门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渗透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技能,在不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条件下,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达到教育目的.如各高校都会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大学语文课程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模式的的典型例子.在大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是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一般思政教师都会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道德存在问题进行教育,而这又很大一部分都涉及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人际交往关系的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等.而大学语文课程中会涉及很多名家名著的欣赏,而这些都是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很好例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结合作品主题思想,进行延伸和教导,通过作品中的正面、积极思想教导学生、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形成完整人格.
活动课程模式是指以组织课外活动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每年新生入学都有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指导新生适应新环境问题;面对毕业生,就开展职业选择和社会适应为主题的讲座.还有各高校学生会每年都会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通过举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会和座谈会,邀请名人和心理健康专业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以及心理健康问题抢答领取小礼品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再者就是班级活动,班级组织的爬山、郊游、义务劳动、义务献血、到敬老院献爱心等.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自主自愿的情况下轻松接受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活动中开发智力、陶冶情感、训练意志、促进交流,在愉悦的气氛下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健康人格,形成和谐人际关系.
专门机构协调管理模式,是指高校设置专门的机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建立一支专业化教师队伍,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目前,很多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存在的问题是这些咨询室去咨询的学生很少,形同虚设.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心理咨询室因为其本身固有的性质,设在学校安静、隐蔽的地方,另外宣传力度不足,或者学校不重视,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其存在.其次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或者羞于在陌生人面前说出自己的心理障碍.面对这个问题,学校首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另外,校学生会可以在宿舍、教学楼、校道宣传栏以及校园网上详细地宣传心理咨询室.另一方面,咨询室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对学生的隐私确实保密,并给予学生实质性的帮助和专业化的指导,让学生有安全感、信任感,主动、自愿进行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
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多方面,而且复杂.高校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尽自己的义务,以学生为本,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教育和专项素质技能教育.根据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问题,采取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育学生.让每个大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理、积极向上的心态、完整的人格,以昂扬的姿态步入社会,迎接未来的挑战.
〔1〕夏纪林.大学生心理健康分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高教,2008(2).
〔2〕胡凯.试论构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
〔3〕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类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10(1).
〔4〕梁瑞琼.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5).
〔5〕王卫平,薛朝霞,秦汇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10).
〔6〕王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6(4).
B841
A
1673-260X(2012)10-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