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体育教改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08-15 00:43:59宋宝婵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0期
关键词:体育评价过程

宋宝婵

(衡阳师范学院 体育系,湖南 衡阳 421008)

试析体育教改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宋宝婵

(衡阳师范学院 体育系,湖南 衡阳 421008)

体育教改已经实施五、六年有余,但至今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弊端问题仍然存在:体育课程安排不合理、体育课上教学与课后体育不能够真正衔接在一起、评价制度不完善等.这需要各校加大教改力度,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体育教学思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

体育教改;弊端;评价制度;高素质

近些年来,随着各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人数随之增多,学生的整体素质稍有下降,故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导致很多课程都不好上,其中体育课教学也不例外,种种现状就要求各高校对体育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政策改革,才能真正改变这一不利现象.体育教学不单单是要增强学生的自身体质,还应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体育的价值所在.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体育教改是各高校工作的重点,而如何摒除教学过程中的弊端问题,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健康学生却是体育教改的首要任务.

1 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现状问题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各高校应该从根本上重视这些问题,从而更好的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

1.1 学生主体性角色不明显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角色不仅仅体现在要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受教者主体地位,还应体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这一面.虽然我们大力提倡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主张,但是这样的思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和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间仍然存在着对学生主体性认识不足的现象.从各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方面来看,教材建设仍然被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认识所局限,从根本上缺乏理论突破;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然承袭填鸭式的教授方式,学生仍然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所拥有的思想空间也非常的有限.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过于僵硬,学生依旧被视为被动的学习者,使得学校进行的大量教改尝试基本都停留在形式的表面,难以将学生的主体角色真正的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去.

1.2 体育教材内容较为单调

目前尽管很多新兴的体育项目都已归入体育教材中,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内容仍然重复而且内容相对单调乏味.其中由于很多外在条件的制约,很多体育项目都未曾开设,体育课教学仍然以田径、球类、健美操等为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活动.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接触这些教学内容,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厌烦心理,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和重视度,而且还降低了体育教学在高等教学中占位比重.

1.3 体育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

很多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讲传统的教学方法套用在单一的教材之上如:示范教学、竞赛填充教学等,致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体育课所采用的单一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不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更使得体育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4 体育教学过程稍过僵硬

高校体育教学基本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其中尤以教师的教为重点,而忽略了学生练习的重要性,即所谓的重理论、轻技术或重技术、轻理论现象.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学生的动作技能的掌握作为最终教学目标,但是这种思想却使得体育教学有了很大的偏颇性.这种传统的教学过程,不仅束缚了学生的肢体灵活性训练,还压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5 体育教学缺乏实效性的组织

目前各高校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由于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科学实效性不足,就导致了强制化教学和程序化教学现象,根本无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6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评价制度不完善

传统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制度对于终结性的评价体系相对重视,对于过程性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不计.这样的评价制度对课件的结果评价较高,是针对培养竞技型人才而设立的,但是对于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际收获量计算和整体素质的培养方面来看,这种体系是残缺的.因此,对于体育教学的总体成果评价应运用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

1.7 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后体育衔接不够

现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其主要注意力基本都集中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项目、形式和方法的运用,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课后体育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应更多的考虑健康体育锻炼和课后体育锻炼的实际需求,不与学生课后体育健康教育想结合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都是无益的.

2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几点建议

随着世界潮流水平的不断更替提高,近些年来,我国对体育教学方面的目标渐渐的由单一性向多元性目标过渡,从而带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但在带动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2.1 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与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设备条件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是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态度、情感等心理特征的合理体现.当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个性特点.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体育教学设备相对完善时,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就比较的高亢,较易形成生动的教学氛围,体育教学效果也就相对会有好的收效.相反,如果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方法、设备等各方面条件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时,就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别谈提高教学质量之说了.因此,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是相当中重要的.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当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时,多表现为体力充足且精力相对旺盛,相反的当学生被迫参加一些枯燥无味的体育活动时,多显得疲劳且精神萎靡不振,而此时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伤的几率也相对较大.因此,为学生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2 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要服务于教育的总目标

我国教育的总目标任务是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我国教育的总目标来看,我国的教育指导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随之变化的.从起初的提倡全面发展教育到现今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过程来看,我国的教育方向越来越倾斜于体育教育,这种现象也和现今社会追求的主体和谐目标相一致.虽说我国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但是在我国教育转型时期,学校体育教学仍然面临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其中首要推行的就是将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要总服务于我国的教育总目标.我国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为先、和终身体育训练的体育指导思想,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不仅如此,还要突出我国体育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原则.我们应时刻紧追时代的发展步伐,遵循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严格约束教育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应在在教学中制定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并认真的将其付诸实践,才能从根本上带动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2.3 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要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根本性原则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教改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但是在学校体育教改实施的过程中,却产生了很多滞后因素,其中尤以教学模式的问题最大.主要表现为:很多高校进行的体育教学始终走竞技发展模式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以教师为主,学生的课堂活动始终备受约束,这就与我国高校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相背离.因此,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应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虽然现在经济比较的发达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与我国教育的总目标实现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只有变更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才能让我国的学校体育有更好的发展.

2.4 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绩评定要注重过程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指导下,社会对人的定位评价更多注重的还是最终的结果,而对取得结果的努力过程却相对不注重,无形中也就引发了很多不好的社会现象.在体育教学领域,人们并不考虑体育这门课本身的特殊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评价过分的依赖于最后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锻炼过程和技能提高的幅度等漠不关心,始终没有脱离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评定标准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可以不通过体育锻炼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而有些学生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达到考核标准.如果我们继续使用这种评价方式进行成绩评定的话,不仅从根本上背离了我国教育指导思想,而且还抑制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变更以往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方式,坚持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主心,重视体育锻炼的过程并将这种评价方式列入成绩评定标准.

2.5 加强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的衔接度

近些年来,高校教学规模的扩增不但给学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也在无形中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尤以体育教学方面的挑战最为显著.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训练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教学,教学设备、场地及教师是正常进行体育教学缺一不可的硬件设施,三个因素无论欠缺哪一个,都会对体育教学的质量产生不可估摸的影响.而在我国体育教育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生活动空间相对有限的现状仍然存在,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这些不足之处就显得更加的突出.随着学生数量的加速递增,学生的活动空间却逐渐的在减少,很多教师出现了任务超载的现象,其现象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计划和政策的贯彻实施.纵观近几年,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质方面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课后体育锻炼的力度不够,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且严重违背了国家对人才的要求目标.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有更好的发展前途,我们应该排除一切难题,加强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衔接度,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3 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应始终以培养学生进行终身训练为目标,认真审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构建长远的体育教学目标、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自身需求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改革中来,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让其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

〔1〕张宏成,李睿珂.贯彻《纲要》和《新课标》以来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现状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7,28(1).

〔2〕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其走向[J].体育科学研究,2006,10(4).

〔3〕牟大钊.高校体育教学: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7(1).

〔4〕毛行江.“三基”与“素质”及“体质”[J]教 2006 年7月号上旬刊文教资料.

〔5〕刘洪.新世纪大学体育改革.教育评论,2002(3).

〔6〕张大江.大学体育:怎样迎接明天.体育报,2002-6-12.

G807

A

1673-260X(2012)10-0075-03

猜你喜欢
体育评价过程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满的过程
商业评论(2014年11期)2015-02-28 04:35:20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