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虹
(闽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福建 石狮 362700)
石狮纺织服装业出口转内销战略研究
李春虹
(闽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福建 石狮 362700)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纺织服装的出口大幅减少,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越来越依靠内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透露,目前,中国服装行业内,超过八成的外销企业都已经开始“出口转内销”,石狮也有七成的企业开始“出口转内销”.但是出口转内销面临一系列问题,成功的案例不多,石狮市的纺织服装业有大约一半的产品出口,这些出口企业在转向国内市场时,同样是困难重重.本文对石狮市纺织服装业出口转内销应采取的战略进行了研究.
品牌;设计;营销渠道;虚拟经营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纺织服装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且可以确定,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将会长期化,纺织服装业是石狮的支柱产业,其中出口产品大约为百分之五十.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受阻,国内又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大多数企业已经把眼光转向国内.然而,出口转内销是一个系统工程,近来一些企业在出口转内销的进程中遭遇的失败也证明,“出口转内销”绝非是简单地把出口产品拿到国内市场上来销售.其难度甚至可能超出新建一个企业.因为企业现有的设备可能不但不是优势,反而可能是障碍,还有决策者思维模式的转换等等一系列问题.
这其中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全球纺织服装业发展的新动向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一部分企业把转做内销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这是不可取的.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石狮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市场的订单大幅减少,而对南美洲、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发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总体上出口仍然是减少了很多,这是大势所趋,试图重新占领已经丢掉的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国自2008年施行劳动合同法后,原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从而丧失了价格优势,而越南、印度等国家的劳动力比我们更便宜.同等条件下,越南的生产成本比中国低15~30%.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们的出口减少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南、印度等国的订单总额却在增长,今年越南企业的订单总额增长了20%多,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订单都是中国转移过去的.而且这也是个趋势,我们无力改变.
比如说,日本开发的“无缝制自动纺织系统”,大幅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中国的纺织服装业不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现在很多国外服装企业都在实施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的战略,并且大大缩短了供货时间,将生产外包给我们,无法满足这么短的交货期.因此出现了一些发达国家服装生产回流本国的现象.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三大主要因素.现在出口企业最关注的就是人民币的升值问题,尽管今年11月份人民币出现了贬值的迹象,但是,我们还没有办法对人民币未来的走势进行合理的预期.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平均纯利润率为3%到5%,其中中小企业的利润在3%左右,而人民币升值一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就减少一个百分点,所以企业仍然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而且企业也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人民币的贬值上.
石狮纺织服装业中小企业占大多数,出口大多是贴牌生产,做出口就是国外企业搞设计,我们拿到订单之后加工,再由国外的企业销售.简单说,我们只管加工就可以了,赚取加工费.由于欧美日等国家的客户诚信度高,只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就可以及时收到货款,所以基本上不存在风险,而且很多是大订单,一年只要拿到一两个订单即可,操作比较简单,出口退税产生的十几个点的利润对很多企业的诱惑力也很大.做内销就没有出口退税的优惠了,利润会大大降低.这些造成了很多出口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依赖,致使一部分企业不愿意做内销,这种观念必须要转变.
当前服装业是品牌决定价格,进而决定企业的利润和生存能力.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石狮纺织服装企业的一个软肋就是缺乏自有品牌.现有服装企业7000多家,年产量达5亿多件(套),各类休闲面料占全国同类品种的50%以上.然而,石狮服装虽然总量巨大,但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屈指可数.
相当多的纺织服装企业在款式的设计方面投入不足,这其中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有一些企业抱怨,款式的设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可是中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自己新款服装刚上市没一两天,别人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店里卖相同款式的衣服了,而且价格比自己的低很多,自己的衣服由于成本高没办法在价格上与这些同行竞争,反而积压在仓库里.这是由于不少企业没有服装设计师,但是有职业买家,把好卖的服装买回来,有了现成的衣服,加工服装的企业都会模仿生产.长此以往,一些企业就形成了不需要服装设计师的观念.还有一些企业有设计研发的意识,但是担心自己的款式被抄袭,其实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如何防止被同行抄袭已经成为服装界最为头疼的问题.
很多服装企业认为要创品牌就要设计新款式,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品牌服装必须要有高档的面料来支撑.而石狮虽然产业链完备,但生产的面料档次不高,严重制约了服装企业的品牌建设.
很多服装企业把本来出口的衣服拿到国内市场上来卖,主要是通过尾货市场和网上销售,但是价格都被压得很低,销量也不大,效果不太明显.有些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质量好,款式也不错,只是没有牌子,就卖不上好价钱,所以试图进入大商场来提高价格.但是需要的各种费用太高,资金周转又慢,很难适应.所以希望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未来的品牌营销渠道的建设更是一个大工程.
资金不足是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搞研发设计和建立营销渠道需要大量的资金,让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目前可能对自己搞设计和建立销售渠道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为国内的大企业做加工.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纺织服装行业也出现了分化,表现为强者越强.国外的品牌企业更喜欢和国内的大企业合作,因为他们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更高,结果导致一部分中小企业拿不到订单,而一些大企业的订单反而比以前增多了,他们的出口呈现出逆市上扬的可喜势头.尽管如此,他们也开始两条腿走路,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在国内创建自己的品牌.这恰好给中小企业创造了为他们加工的机会.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企业害怕自己设计的服装被别人抄袭,甚至放弃了自行设计的尝试,可是市场上的新款又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呢?这些新款又是谁设计的呢?他们为什么不怕被人抄袭呢?奥秘在于,这些企业每年都设计出很多种款式,别人想跟也跟不上,他们自然就引领时尚潮流了.比如说石狮的富贵鸟,在服装产品的设计开发上,建立并培育了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设计师队伍,与法国、意大利、香港等地的知名设计师开展长期合作,每年设计服装新款式3000多种.抄袭的企业只能是望洋兴叹.另外,象意大利的服装,除了不断的创新,还有产品质量的保障,一个特色就是大师级的手工制作.这就让别人没有办法模仿没有办法替代.意大利的服装企业大多数也是小型的家庭企业,我们中国也有的高级服装设计师专门给人订制衣服.我们的小企业也可以参照一下这个模式,在做工上多下功夫,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打造品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决非易事.首先品牌服装要在款式上不断地创新,引领潮流.这不但要随时把握世界服装最新的流行趋势,还要注入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些中国的服装企业聘请了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设计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我想这是因为他们能够紧跟国际时尚的前沿.但是,这其中也并不是不存在问题,过于西化的服装款式未必被中国消费者接受,包括日本设计的新款也未必受到中国消费者的追捧.中国人还要通过本土的设计师把中国的文化渗透进去.关于中国的服装设计师是否能够满足我国服装企业的需求,业界的观点并不一致.有人认为中国的设计师出现了断层,有人认为中国并不缺乏设计师,只是有些企业对设计师并不重视.我是持后一种观点的,就从很多企业害怕自己的新款被抄袭这一点,完全可以看出我们的设计师并不缺乏.一方面是我们现有很多设计师人才没有机会施展才能,一方面是我们的企业对服装设计束手无策,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整合现有的设计资源,为我们所用.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可以直接高薪聘请好的设计师,这不是什么问题.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合作,联合聘请有知名度或者说是还没有知名度,但是有发展潜力的设计师.一年设计出几千种款式,各个中小企业刚好可以分工,每家工厂只生产其中的一些款式.
其次,要使出巨额资金聘请代言人进行广告轰炸.品牌并不简单的意味着款式新、质量上乘.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消费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或者是炫耀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手段.要让自己的品牌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日本著名的休闲品牌优衣裤在创业初期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尴尬事,因为不是知名品牌,消费者把衣服买回来之后,先将商标剪掉,再穿在身上.中国的一个品牌的服装在没有被广大消费者认知之前,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消费者试穿了,价格也满意,但是一看牌子,马上说不买了.要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需要时间的积淀.
从盈利的角度看,企业是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样服装的价格才能提升.企业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要消费品牌服装.就目前国内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而言,质优价廉、款式新颖的服装更受欢迎.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了这么多年,相当多的消费者已经不把产品是不是名牌看得那么重要,消费从过去一段时期的盲目崇拜品牌产品逐渐趋于理性化,选择产品时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近来又出现了一个现象,国内的品牌服装价格越来越高.究其原因,并不是这些品牌生产厂家追求高额利润抬高价格,而是当前衣服不好卖,所以搞了很多促销活动,结果却是增加了成本,只好把成本加到服装的价格上去,陷入越促销越涨价的怪圈.由于服装的价格居高不下,所以不少消费者开始转向网上购物,网上服装的优惠价格很有诱惑力.这恰好为没有品牌的企业创造了机会.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同样很受欢迎.
虚拟经营模式是1991年由美国的研究所提出来的.简单地说,就是与上下游合作、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比如说,石狮的金犀宝、宾伲纳把自己的产品外加工.自己搞品牌、设计和营销.虽然有学者指出,石狮目前尚不具备搞虚拟经营的条件,但是石狮近几年已经有成功的案例.所以我们的出口企业虽然原来的优势就是加工,但是现在转做内销了,完全也可以改变策略,试着搞虚拟经营,这样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石狮市有一半的纺织服装产品是出口的,所以出口转内销涉及到石狮市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等诸多问题,由于这些企业不被国内的消费者所熟悉,所以开拓市场困难比较大,另外,还涉及到税收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支持.我国正积极研究对加工贸易特定产品出口转内销专项政策,希望这项政策尽早出台.
出口转内销对于我们的纺织服装业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感到了诸多的不适.最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转换.出口主要的环节是生产,企业的规模越大越有优势,包括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大订单的生产、企业的成本降低、信誉度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增强、资金实力雄厚等等.石狮市的中小企业居多,在这方面恰好处于劣势,改做内销,这却有可能从劣势变成优势.我们中国的企业习惯于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运作,可是没有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搞设计创品牌与企业的规模之间有一个矛盾,做品牌要搞多样化,要控制规模,这与企业要做大才能做强的传统观念刚好是背道而驰.所以,我们要搞内销要创自己的品牌,企业规模小就变成了优势.另外,原来接的是国外的大订单,接一个订单大概全年的生产都解决了,而现在在国内市场上,产品都是零星的销售,让我们的企业很不适应,其实这也刚好说明,小企业有小企业的优势.因为销量小,所以小企业更能适应这种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现在整个纺织服装业也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因为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从过去的趋同化朝个性化方向发展.大企业在出口转内销的进程中最大的优势是资金充足,而生产规模大设备多反而可能会制约其品牌的建设.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应尽可能的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在出口转内销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1〕冯峰.外贸服装企业转内销的现状及对策——基于网络销售的分析.中国商贸,2001-02-11.
〔2〕王益民.破解出口转内销的十大困局.中国服饰,2010-07-05.
〔3〕蒋海江,刘鉴非,赵鑫.后危机时代浙江外贸纺织服装企业向内销转型问题研究.企业经济,2010-06-25.
〔4〕商琦.纺织服装业出口转内销的营销战略转变.科技信息,2009-06-15.
〔5〕徐欧.影响服装购买行为的视觉营销因素及对策分析.商业时代,2010-12-30.
F270.7
A
1673-260X(2012)10-0048-03
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JB113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