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海霞
为更好地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更好地落实吉林省“十二五”期间关于“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的基础性改革项目,我院要进一步结合教师队伍状况,规划今后十年的教师队伍,以便更好地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优质服务。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教师为本”的队伍建设理念,本着“积极培养,优化结构,创建团队,成就名师”的队伍建设方针,建立以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院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学院的教师是师者之师,所以我们更要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塑造师魂。师魂是教师人格的灵魂,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理念、情操和品质。这是教师履职的基本前提。要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以便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同时,积极推进党委关心支部、支部关心党员、党员关心群众的“三关心”活动,做到层层负责、人人参与,形成互助互帮、团结和谐的人文氛围。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动力。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以爱和责任为核心,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了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调动他们在育人工作中的积极性,在“爱岗奉献、厚德博学、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学院精神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业观念,比如组织教师观看专题纪录片,唤起全体教职工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院要建立监督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并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坚决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与思想的发展,学科之间在不断地进行交叉与渗透,单一的学科知识已经无法适应中小学继续教育的需要。因此,教育改革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教师必须具备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中小学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它以“个性化”、“选择性”、“多样化”为主要特征,这就要求学院教师及时拓展知识面,不断学习和吸收与学科教学有关的新知识、新概念,适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个性化和时代化特征。而从整个社会大的教育环境看,由于长期以来教师教育体系相对封闭,致使学院中年以上的教师在就读大学时期,所学的专业相对而言就比较定向和单一,比如学自然科学的忽视人文学科的知识,而学文科的又忽视自然科学的学习,所以我们的许多教师知识面相对较窄。为此,要加强对学院教师的培养,优化其知识结构,注重学院教师的内涵发展。制定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对从事不同岗位工作的学院教职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可以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请政治素质高、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我们的教师补课,传授应用性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等知识。或者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有计划地到高校进修学习,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强化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对学科发展动态有所预知,并有能力站在学科前沿,及时获取新信息。也可以充分利用我院的教师资源,挖掘现有教师的潜能,充分发挥教师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各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还有加强通识教育,有计划地开设通用教学技能课程、专业教育技能、专业知识内容、技术课程及与学科教学有关的非专业课程,例如课堂管理教学技艺、电脑培训等,使专业教师所学习的学科形成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
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内涵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因为知识经济迫切要求教师由知识传递者转为教育实践研究者,把人类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转向对人类自身素质的依赖。在无现成经验的前提下,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尽管教育学院的重担在于提高教育质量,但是教育科研和教育质量息息相关,搞好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研究过程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有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教师只有以研究者的身份定位自己,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甚至有专业提升的使命,通过对教学规律的探索,改善教学品质,取得工作成绩,也在认识规律中提高自己迅速成才。因此,必须培养我院教师较强的科研能力,使他们善于了解社会和学生的需要,能及时发现问题,能够实施可行的教育方案。我们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努力。
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内在更新与发展,应立志做一名终身学习者。实质上,“教育就是学习”,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只有在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作为教育发展关键的教师,必须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关注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主动地捕捉信息,才能创造性地教书育人,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这就必须对各种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广泛接受各种信息源,对接收到的各种有用信息具有简化、归类、存档和联系、发挥的能力,把它们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这中间除了智慧外还应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捕捉信息的目的是拓展和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本质是创新。没有求知欲是不会创新的。我们要鼓励教师做终身学习者,为教师的科研提供环境。为此,加大图书馆信息资源储备量,积极购买学科前沿的理论书籍,同时,有计划购进电子图书、文献数据库,为教科研提供方便快捷和具有学术性、权威性的信息资源,满足教师及时查找信息的需要。发挥阅览室的“目录”效能,及时把期刊中的有关信息以目录的形式加以推荐。进一步发挥读书俱乐部的作用,开展读书研讨活动,为青年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共享新知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创造条件。积极发挥学院快乐读书群的功能,为教师们提供工作时间外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帮助教师了解更多的新知识、新理论。通过这些,为提高教师积极捕捉科研信息的能力创造条件。
学院要继续坚持开放性的管理理念,保护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使他们思维活跃,充满自信,保留自己的意志和自主行动的胆量,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问题。科研精神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疑问重重,研究型教师要具有问题意识,这是科学研究的前提。而技术型教师的视野被狭隘地限定在科目内容及传授方法上,不能透彻地了解这些内容背后的目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技术控制过程。能够提出新的问题才能够有新的意识产生;能够提出深刻的问题,才能够有深刻的知识产生。人类迄今为止没有取得任何一条不可质疑的知识,也没有一条对世界提供终极的解释。所以,完全可以对原有知识不断修正甚至抛弃。为此,要鼓励我院教师勇于提出问题,积极研究、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使他们能够站在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的前沿,站在更高层次上解决基础教育的教学问题。只有这样,面对基础教育教师的培训问题时才能形成深入浅出、得心应手的解决方案。也要肯定教师的科研收获,完善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加强科研工作量化管理,加强科研投入,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充分利用学术委员会的功能,发扬科研团队精神,每年争取国家级课题1-2个,省级课题4-5个;对经过研究论证,对有前沿价值的项目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使花朵早日绽放,结出果实。学院要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科研处和学术委员会要发挥组织、协调和评价功能,出台相关的规定,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以促进学院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
我们的教师在培训基层教师的同时,如果能有渐进的科研探索精神,也必然从中获得满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能够以高屋建瓴的气势、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陶行知说,“如果当教师的不能不断反省自己,不努力学习,那就好比‘天天卖旧货,定会索然无味。’倘若当教师的,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之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反思型教学、反思型教师教育观已成为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反思,是认识真理比较高级的形式,可以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整理。在不断的反思、调整中,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教育规律、更具有新时代的生命力。它使教师的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是教师成为学者型和研究型的新型教师的前提,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这样做可以把教师从被动的常规的行为中解放出来,允许教师以深思熟虑、目的明确的方式自觉行动,对自己的经验进行理性的审视,进而转化为实践智慧,从而形成优秀的职业品质,改进职业生存方式,从知识传授者角色定位提升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因此,要鼓励教师总结经验,并经常主动地发现、分析、解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拓展个人的知识空间,进而把日常教学生活转化为创造性教学生活,有效地将教学和学习结合,不断地改进教学实践,有效构建师者和学者之间互通、协助、尊重和信任的关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务管理部门应建立教师反思档案或文库,把相关的论文、案例、教学分析不定期地展览、座谈,并作为教师考核、晋级的一项重要内容。还要作为常态的教学要求,列为教学文档的一项重要内容。
人都是有个性的,它或隐或现的体现在个体的信念、理想、兴趣、能力、气质、性格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它反映着个体的精神品质。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个性是最基本的因素,教师良好的个性是教师人格特征的基本要求。崇高的教师品质,对于学生的心灵来说,是一缕阳光,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教师是受社会委托对受教育者进行专门教育,其劳动必须具有正确的示范性。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巨大的感染力、凝聚力。所以,优秀的个性品质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修养目标之一。
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公正无私、诚实谦虚、热情开朗、独立善断、自律自制、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胸怀宽广、勤劳勇敢、真诚热情、事业心强、坚韧果断、热爱教育事业等方面。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个性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是一种巨大的教育资源。教师的个性影响力与其他教育影响力相比,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和无形的力量,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发展具有导向功能,是影响受教育者个性和教育成效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教育专家提出“只有个性方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为此,从我院教师中选出个性品质优秀的教师,树立楷模。让优秀的教师不是独善其身,而是能够映射到其他的教师,将优良品质发扬光大,成为学院的文化内涵。要丰富教师文化底蕴,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知识和文化,自觉有序地充电。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培养诚实谦虚、严格律己的品质。要培养教师健康的心灵,以“平常心”看待一切事物,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要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树立近期和远期目标,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要培养教师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并合理安排,提升思想境界。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结构优化、充满生机和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储备后备力量。注重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严格把关,使他们了解职业特点,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以尽快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经常和青年教师谈心,鼓励青年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明确个人发展目标,进行个人职业规划,向着目标踏踏实实往前走,帮他们克服困难。学院将继续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演讲、授课、评课、说课等竞赛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加快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储备后备力量,做学院的接班人。学院教师都是培训者,都是教师的教师。我们需要了解被培训者的工作实际需要,尤其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要继续做好青年教师到基层学校实践锻炼工作,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参加各学校备课、听课、评课、上课、批改、教研等教学活动,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院继续有效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依据。其次,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还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多聘请中小学名师及中小学教育研究专家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和我院的教师一起工作和学习,促进学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干部的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精干高效的党政管理干部队伍。根据工作需要发挥退休教师的余热,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类师资力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定学院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青年教师新秀三级教师梯队的职责与培养、奖励办法。
学院上下要同心同德,发现体制的不足就及时更新,抓好贯彻落实,创造出一种让优秀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留人机制。进一步核编定岗,明确岗位职责和部门职能,增强责任意识,使每位教师对自己的发展和学科研究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有效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采取倾斜政策,培养名师,鼓励拔尖。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树立教师在学院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学院的主要工作,真正在学院的发展前景中起监督作用,为学院教师树立健康、和谐、宽松的学习、工作环境。学院领导要多关心教师的生活环境,为他们排忧解难。充分利用学院的有效资源,搭建创收平台,挖掘开发新项目,弥补经费的不足,提高待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待遇、感情、制度等因素固然能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但是事业鼓舞这一内在的因素是最有力量的,因此,要用辉煌的事业鼓舞人心,吸引人才,增强凝聚力,使学院教师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学院教育事业的道路上,形成优秀人才干大事的氛围。
学院要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使奖励内化成教师工作的原动力。适当提高教师课时津贴标准,鼓励教师多做贡献。不定期地举行教学竞赛,对于精英给予物质奖赏。评定优质课程,对教学优秀的教师给予高额奖励,或者浮动一级工资、或者相当于一级工资全年数额的奖金。对公开发表的著作、学术论文按照级别给予物质奖励,对于科研成果产生的社会效益更要及时予以奖励。除了物质奖励之外,对于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资格假期,优先选派他们参加高层次的学术活动或者到省外、国外考察。奖励先进,是为了鞭策后进,只有后进者奋起直追,才能够带来学院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