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长期以来,属于卫生职业院校的文化基础课程之一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相关知识是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的。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呈现给学生操作过程,学生依靠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死记硬背,来学习操作性知识。往往是考什么学什么,简化了该课程的学习过程,缺乏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从而偏离了培养目标。这样教学的结果,一方面无法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无法深化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面对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职业院校各个学科教学相继融入能力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等,解决职业教育现存问题,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
下面将从界定关键能力和问题式学习的内涵入手,分析问题式学习对关键能力的促进作用,结合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采用问题式学习的案例,总结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改善学习效果,同时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可操作性参考。
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其中强调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生活,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职业能力的内涵与结构,例如在纵向层次上分为基本职业能力(从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在横向层次上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文中将关键能力具体界定为“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赵志群(2008)提出,对职业能力的不同认识将演绎出不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职业院校将会有不同的工作思路、策略与措施,形成不同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和水平。
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力和以培养学习者问题意识、批判性的思维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问题式学习强调三个基本要素:问题、学生和教师,其中问题主要来自于日常的真实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扮演多重角色。实施问题式学习需要进行以下步骤: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特征提出问题,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师生初步分析问题,形成最初假设;开展小组的团队合作,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利用信息网络和资源研究、分析问题,交流、修订与完善假设,形成策略、解决问题;师生回顾、综合和评估整个问题式学习过程,从而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新一轮的问题式学习。
问题式学习以问题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不再意味着过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一最初的基本流程,而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创设出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分析、资源的搜集、交流合作等活动,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学习问题背后的隐含知识。一方面方案不是唯一的,另一方面会发现新问题,在此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围绕着多方面、多角度的问题开展学习,学生会养成提问的习惯,具有问题意识。同时也会拓展问题的宽度与深度,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社会需要具有信息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问题式学习也更具丰富的内容与方式。问题式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问题背后隐含的各个学科知识与技能,在分析问题、搜寻资源、形成观点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主动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案。信息的真实性、共享性、时效性等特征会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因此,学生具有信息意识,并且在获取、整理的过程中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
以行为导向为理念的各种教学方法提倡的是探究性、协作性学习,问题式学习也不例外。问题式学习过程不仅区别于常规教学中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思想,提倡学生自主发现式学习,而且提倡的是小组团队式协作学习。在问题式学习中,学生个体以小组团队为依托,形成一个小的问题集合,在该问题集合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团队合作中的诸多约束,每个学生以成员的身份参与学习,不仅产生个性化的问题与学习内容,而且会产生团队性的问题与学习内容。学生培养了团队意识,从而能利用团队精神约束自己,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在课程学习阶段,某单元的知识与技能不是一次问题式学习就能达到掌握的目标的。整个课程中也不是均采用问题式学习就能解决学生在该课程中产生的所有问题。在问题式学习中,学生会产生跨学科的问题,由此激励学生继续下一个问题式学习,形成螺旋循环上升的学习方式。学生养成问题意识的同时,也会产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得到提高,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将会伴随学生继续新的课程学习、从业乃至一生。
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会自主地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在团队合作中,每一个学生的解决方案需要得到成员的认可,每一个小组的观点需要得到班级范围内的展示,这些都会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激励学生继续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地开展组内、组间的交流活动,无论成功与否,学生具有了交流的意识,会逐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会很快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从而促进问题成功解决的效率。
以药剂专业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在学习Excel 2003数据处理一节时,内容的实践性较强,学生仅靠死记硬背无法掌握各种数据处理的操作,对分类汇总、透视表等概念无法理解。为了提升学习效果,采用了问题式学习。
学生已经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独立建立工作表,录入各种类型的数据。学习内容是《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Excel 2003数据处理操作,主要包括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操作,目的是使学生掌握Excel 2003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并能利用数据处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初始能力的问卷调查,学生对电子表格软件的了解与应用较少,需要提供合适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确定本次问题式学习的知识目标是掌握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的操作步骤;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信息管理、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各种能力的提高;情感目标是促进学生加强信息、问题、团队交流等意识。学习的主题将围绕某医院药房药品统计表开展学习。
通过视频和电子课件分别展示某医院不同角色的人员取药、进药画面和药房药品的统计表。表中包括药品名称、有关科室用药、个人用药等相关字段。对于相对较混乱的表格数据,提出相关问题:如果你是某科室主任,你如何才能知道你的科室用药情况?如果你是药房主任,如何才能得到上午患者需求量最多的药品呢?如果你是医药代表,你想给该医院推荐什么类型的药品呢?通过问题和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鼓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已有数据。
1.成立团队。综合展示学生的角色选择和确定的问题,在教师协助下按照问题学生自由结组,五人为宜,确保有一名充当组长,协调组织小组活动,同时允许多角色问题的存在。组内交流与讨论,记录组内问题,所需资源等。
2.教师辅助支持。教师观察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掌握各小组的基本问题,适当地给予引导性帮助,协助小组活动的持续开展。针对统一的知识性问题,例如所需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命令等,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辅导性演示。
3.网络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跨学科的相关知识,例如针对某种疾病的药物分类等,学生需要网络搜集正确的知识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综合组内观点,进行小组内演示学习结果,归纳学习收获。
4.组间交流、班级内展示。由各小组分别展示学习结果,总结收获,在教师引导下,共同分享具有代表性的结论,教师归纳综述后,各小组完善修订组内的观点,并总结后续的问题,为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问题式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将排序等枯燥的操作融于问题解决的生活情境之中,不仅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技能,而且从整体上比较了各个操作命令的不同效果,有助于学生今后的问题解决。
为有效促进关键能力的渗透,要适时地开展问题式学习,总结设计与开展问题式学习的相关策略如下:教师要能够创设出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的问题式情境;问题的提出要有层次性,不断递进,根据学生特征适度引导,逼近学习内容与目标;注意启发性原则,找到学习内容与学生特征的结合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变换自身角色,适时传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技巧;正确对待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问题意识;搭建师生民主的学习氛围;在多人数教学班级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服务于教学,教师的协助引导任务可以和组长共同承担。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内成员的角色交替承担,使学生体会不同任务,提升不同能力。
[1]胡庆芳,程可拉.当今美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2003,19(5):57-60.
[2]李天娇,于淼,高修卫.从“问题解决”的角度进行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9,(21):222-225.
[3]刘梦莲.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1):3 9-4 3.
[4]赵志群.对职业能力的再认识[J].职教论坛,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