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霞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都实行的是“2.5+0.5”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最后半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企业带薪实习。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指学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学生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继续,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1]。因此,应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
目前高职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存在偏差,认为顶岗实习辛苦,顶岗实习单位工作时间较长,工作任务较重,与工资待遇不成比例,参加顶岗实习主要是为了完成学分,获得文凭,对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的认识不足,更谈不上以企业主人翁身份参与企业各项工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相关管理层对顶岗实习环节重视不够,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多头管理;学校办学传统一般偏重课堂知识讲授,轻视岗位技能训练,没有系统完整的相关考核制度等;相关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认识也不到位,因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尚未毕业,企业对学生毕业后是否留任没把握,故企业对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不愿花精力培训,也不会把学生作为企业的员工进行管理,学生出现思想问题往往不能及时与学校沟通。
1)有利于学生就业。顶岗实习可以使学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身份就是企业员工,学生必须按企业的章程办事,深入到生产一线脚踏实地地工作,兢兢业业地做事,增强岗位责任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等综合职业素质。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顶岗实习可以弥补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储备和经验上较弱的劣势,这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达到实习与就业的双赢是非常有用的。
2)有利于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在校企合作联盟中按专业向校企合作企业推荐人才,这样便于学校按专业合理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真正实现顶岗实习成为教学活动的延续。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稳定性就会大大提高,这也是企业所期望的;同时也可以使企业招聘成本降低,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3)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师下到实习单位并参与生产单位的实际工作,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重要评定指标。高职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除原有的班主任作为校内联系教师外,可以再每班配备专业教师作为校内指导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不仅要在专业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必须熟悉企业的经营观念、管理体制,熟悉整个生产工艺的流程以及运转结构等,因此,实施学生顶岗实习也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参与到生产一线成为生产者,把自身的知识与企业发展结合,为企业出谋划策,做到知与行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本与实际的结合[2]。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对高职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教职成[2006]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就强调指出:“各地要推进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针对这些已出台的政策法规,各级政府部门应当严格监督其执行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严格督促高职院校认真执行,切实组织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及其过程管理。高职院校应充分运用政策法规进行积极引导,选取条件成熟、管理规范的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建基地,共同参与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教育;同时明确企业在参与高职生顶岗实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法定的义务,使企业认识到接纳实习生并不仅仅意味着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以及员工储备,更重要的是履行社会责任。各级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免税收、发放奖励、资金补助、授予荣誉、给予企业负责人物质奖励、在重大项目上给予企业优先支持等多种方法进行鼓励,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共建实训基地、接收顶岗实习学生的积极性[3]。
1)制订切实可行的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应召开动员大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明确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占有一定的学分。同时对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评定等出台具体的可执行的办法,如顶岗实习成绩四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占5%,校内联系教师的评定成绩占45%,企业指导教师的评定成绩占30%,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业绩评定占20%。顶岗实习成绩可设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顶岗实习成绩为“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学分,并不予按时毕业。
2)专业教师参与顶岗实习管理。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并把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分成两块:院招就处——系部学工办——校内联系教师——管理学生日常事务;院教务处——系部——校内指导教师——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专业解惑。学院通过这样划分,把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切实纳入教学计划,并逐步把学生的毕业设计安排在顶岗实习阶段完成,也就是让学生带着毕业设计任务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专任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去现场指导。这样既可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率,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带来益处,也可促进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通过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重视顶岗实习。学校还可通过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大一时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等课程,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认真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确定发展目标,并进行个人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大二开设《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心理训练》等课程,使学生在确定好职业方向的定位即事业发展目标后,针对发展目标进行自我管理,编制相应的顶岗实习学习计划,在顶岗实习阶段逐步完成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
可在校企合作企业聘请相关专家及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实习指导兼职教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岗位技能训练指导与考核工作。企业指导教师和巡视指导教师将协同合作,根据学校和企业合作制订的实习计划,具体落实学生顶岗实习任务,指导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完成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行业规范的训练等。这些兼职教师一般来说都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丰富的科研经验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实时实地指导学生在生产岗位完成岗位操作训练,并以自身的良好职业素质作为榜样影响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而这些教育过程一般很难通过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完成。企业兼职指导教师还可以同时做好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动态考核,考核的项目要尽量全面、公平、客观、可操作性强。考核方式要“定量”和“定性”有机结合,学生实习结束时对其实习进行全面鉴定并将鉴定结果报告给学校。学校可给予这些指导教师适当的报酬以及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权利。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将理论学习融入到工作实践中,使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时就具备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使顶岗实习达到预期效果,政府、学校、教师都应正确认识,高度重视,从各方面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不断提高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效性[4]。
[1] 杨石柱,战启芳,苑连霞.高职院校开展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86-88.
[2] 伊丽丽,刘春鸣,刘爱军,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9(1):60-62.
[3] 钟忻.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1-42.
[4] 时倩,徐小柏.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