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1000余万户,占全部企业户数的99%以上,产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60%左右,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为城镇劳动力创造了80%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使中小企业步履维艰。特别是近年来,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美国金融危机余波未了,欧债危机加剧,我国经济深受影响。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原材料与劳动力成本上涨,国际需求放缓与国内货币政策趋紧双重夹逼,中小企业生产和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中小型微型企业资金链条紧张矛盾凸显。由于资金链受阻甚至断裂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陷入停业、破产的僵局。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已成为摆在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课题。
第一,企业生产规模小,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不足,经营风险高。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处于初创期,其经营管理模式相对粗放,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混乱,跟不上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中小企业经营目标短期化,一般只有三到五年的规划,没有长期经营计划,生命周期短,加大了银行放贷风险,增加了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
第二,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银行借贷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借款人对其自身风险暴露、收益状况等有关信息掌握的比贷款人更全面,而不严格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使贷款人无法获得准确全面的信息,误导贷款人,使贷款人无法做出准确决策。我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绝大多数小型微型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专门的财务会计人员,财务信息透明度低,甚至有些企业针对不同的目的,编制不同的财务报表,其真实性难以考量。据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中小企业集中地区的调查表明,50%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6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在3B或3B以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小企业信贷调查的成本远高于财务信息披露完善的大型企业,贷款给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既能节省成本又能规避风险,从而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甚至“拒贷”的现象发生。
第三,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还是银行贷款,贷款方式主要是抵押贷款,纯粹的信用贷款很少。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能够提供给银行作为贷款抵质押用资产不足,急需资金又无法及时获得银行贷款,只能投向投资担保公司寻求帮助,而担保公司担保手续费费率高,且大多担保公司出于对资金安全性及流动性考虑,仅提供短期担保业务,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一次融资量小,融资频率高,手续烦琐,导致银行给予其的贷款利率偏高,增大了中小企业融资利息支付,融资成本增高。
第四,信用缺失,逃废债务,导致融资渠道不畅。近年来,随着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推进,部分中小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国有中小企业相对较易从银行获得贷款,但还款意识淡薄,导致银行贷款损失增大,而国有中小企业的逃废债务行为使原本就处于融资困境的民营中小企业备受牵连,使其贷款融资雪上加霜。
第一,商业银行的贷款歧视,差别对待。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存款、贷款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为追求规模利益,降低不良贷款率,倾向于大企业,歧视对中小企业贷款;另一方面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主要任务是为国有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银行贷款自然会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主,歧视中小企业,而目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中,有74%为民营中小企业。
第二,银行贷款结构与中小企业需求结构不配套。为防范风险,银行贷款由过去的信用贷款,转变为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中小企业多因生产规模小、经营效益不佳、自有资产少等原因难以满足银行贷款所需的物资保证,一些依靠知识产权、商标权为主要注册资本的中小企业能够提供的抵押资产则更加可观。
第三,银行基层网点机构信贷权限低,不利于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过分上收,基层支行贷款审批权限都非常小,既没有法人客户新增贷款审批权,也没有周转使用贷款审批权,既无项目贷款审批权,也没有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信贷程序复杂,手续繁琐,贷款资金到手时间长,不能满足中小企业需要资金时间急,频率高的要求。而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分布在县市级以下地区,深受网点少、权限小、门槛高的层层局限。
第一,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缺少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长效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为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以“抓大放小”为政策导向。从中央到地方,对大型企业广开绿灯,忽视了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缺失,专门扶植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使中小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只能自力更生谋求发展。近年来,政府出台一系列旨在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如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投放,给予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等,但大多难以落到实处。2008年短期贷款数据显示,虽然个体私营短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20.4%,高于全国短期贷款增长8.9个百分点,但如果将乡镇企业也包括在内,其同比增长仅为10%,还低于全国短期贷款增长1.5个百分点。
第二,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信用担保属于第三方担保,其基本功能是保障债权实现,促进资金融通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流通。目前我国投资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基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发展缓慢,远不能满足众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实际需要;二是担保公司担保费用过高;三是具体运作管理方式缺陷。担保公司对申请担保企业的审查十分严格,许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样无法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四是担保资金缺乏风险补偿机制,风险分散转移能力较差。
第三,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当前,在法律层面上,我国只有2003年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在落实方面刚性明显不够,并且在市场准入、平等竞争、资金支持、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等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政策、措施。
第四,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体系。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四条规定了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政策和规划,对全国中小企业工作进行综合协调、指导和服务,而我国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众多,导致没有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国家帮扶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金融机构不健全,没有统一完整的在资金、资产、财政、税收、信息、咨询和培训等方面全方位综合性辅助体系;此外,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中小金融机构中仅有城市商业银行不足100家,农村商业银行20多家,农村合作银行近150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00多家。这样的银行数量规模已远远滞后于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要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这需要从企业、银行、政府三方着手,三管齐下,同步出击以解除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
加强企业自身体系建设。一是中小企业应健全公司制度,明晰产权,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广纳人才,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职业经理人,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二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走集约化生产道路,提高企业生产效益;三是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广阔销售渠道,保证自身资金流动需求;四是树立竞争意识,合理确定产品定位,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提高企业知名度;五是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增强诚信力,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培育良性银企互动关系。
第一,消除歧视,平等对待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摒弃所有制歧视、规模歧视,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型业还是小企业,只要是信誉优良、经营状况良好,发展潜力大,融资需求合理,能达到放款条件的,均应积极投放贷款。
第二,加快银行信贷体制改革,健全地方银行服务体系。合理设置银行基层网点贷款权限,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使中小企业能及时、迅速地获取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简化银行信贷审批程序,适当降低中小企业贷款浮动利率。
第三,积极创新,开拓新的金融产品。一是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拓宽信贷品种;二是创造条件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产销稳定的中小企业,在经过评估后,允许其使用高新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办理质押贷款,而不是仅局限于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为中小企业办理抵押贷款业务,只要中小企业提供的抵押物符合法律规定,权属明确,并按规定办理了抵押手续,就应当及时为其办理贷款业务。
第四,落实政府惠及中小企业的各项金融政策。以国家调整信贷政策为契机,重点扶持一些骨干企业,加大贷款投放,促进其发展壮大,使其发挥带动辐射作用;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加强农村交通、能源、通讯、电力等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新技术产业。
第一,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政府部门主要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方式给予资金上的支持。税收优惠和财政援助是世界各国政府扶持和援助中小企业的普遍做法。政府政策虽然不能代替市场自身的资源配置作用,但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有效地引导商业资金的介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负担。一是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引导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实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降低增值税、所得税税率,试点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全国推广。
第二,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在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确保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建立全国或区域性再担保机构,以有效分散和化解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政府设立的担保机构所需的资本金可以通过地方政府财政拨款或国有资产划拨,按市场规律运作,按照“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原则,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信用互助担保、自发互助担保、联合担保共存的多元化信用担保体系,满足不同中小企业的担保需要。同时,建立健全银保风险联动机制,将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由100%全部承担降低到70%~80%的合理水平,其余部分风险银行承担,这有利于担保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三,加快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当前亟需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法律形态、资本制度、融资制度、社会责任等诸多重要问题,保障中小企业各项权利,规范中小企业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第四,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由于中小型金融机构一般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具有地区信息优势,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和信用水平了解较全面,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是建立政策性中小银行,政府牵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形成政府资本为主,民间资本为辅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银行;二是开放非国有金融机构市场,以扩大金融市场竞争程度;三是积极组建农村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地信息优势,为中小企业融资构筑新平台。
总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银行、政府三方合力共同应对。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必须结合我国当前国情,逐步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完善融资法律法规体系,引导中小企业改良经营,从而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得到妥善解决。
[1]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DB/OL].中国网,2010.
[2]杨娟: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与中国经验[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周文平:农业银行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J].现代金融,2007(6).
[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5]师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管理,2009(12).
[6]任华哲:中小企业基本法立法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