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清远分公司 蒋瑶虹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于2008年6月28日发布,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2011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六部门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指引连同《规范》,共同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了一些企业内部控制的思想误区,这些误区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从理论上看,内部控制通过明确企业内部各成员的职责,以及制定各种交易规则,保护距离企业较远一方的正当利益,同时对交易另一方进行监督,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内部交易的公正和公平。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所有要素投入主体之间经济利益博弈的必然选择。
从实践上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发展;同时,各部门之间的内控要求也有待于进一步协调,以便为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价提供统一标准。所以,研究、制定一套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科学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从国际上看,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无论是证券市场监管机构还是企业本身,均存在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许多国家均已颁布了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法案,如美国的《萨班斯法案》、日本的《金融商品交易法》等。很多国家通过立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日益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先决条件,因此,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将成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备条件。
从国内看,《规范》是新形势下会计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长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健康运行、规范资本市场秩序、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现实需要,是完善我国会计法规制度、推动我国会计走向国际市场的正确选择。《规范》对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起到指导作用。
从经验来看,内部控制思想过去强调的是牵制,如会计不能兼任出纳,现在强调的是风险为导向的控制,是企业的管理层角度的管理控制,而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是对风险的管理。风险无处不在,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可能来自业务经营、合同、运营或财务方面,内部控制应当为企业的有效运营提供辅助条件,使企业有能力对最爱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做出反应。内部控制是控制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全员的参与,上至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下至各级员工,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是一种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笔者认为基本规范本身特别强调了“全员控制”。
从教训来看,以前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上存在很多问题,而制度的执行力更值得关注,制度设计缺位和执行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需要重视和着力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取决于员工素质的合格程度,因为任何内部控制制度的成效取决于其设计水平和高素质的人员的贯彻执行。所以要开展全员培训、强化培训。根据培训对象和经验背景的不同,不断调整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手段,细化培训内容,注重培训效果。培训要常抓不懈,形成制度,努力营造主动、自愿、积极参加企业内部控制培训的氛围。达到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重视内部控制,人人参与内部控制的优化运行环境。
《规范》第15条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是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范围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检查。内部审计主要具有监督、评价、控制和服务四种职能。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主要是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是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规范》第44条规定,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风险水平较高并且重要的控制,对其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的频率应较高。
内部控制如果不完善、不落实,企业发展得再大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面临倒闭的危机。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企业应当持续不断地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的企业包括: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未上市)、上市公司、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等。目前首先重点要监督商业银行及证券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如垄断性公司)、上市公司、欠大量银行贷款的民营、私营企业。
政府要监督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还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嘉奖,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较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或处罚。通过奖惩机制,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不断向前健康发展。
信息与沟通是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决策权过分集中,就会导致内部缺少信息自上而下沟通的渠道,外部提供的信息也无法得到企业内部的重视,致使内部控制无法产生真实、及时、有用的信息。首先,不有利于决策者全面、及时地掌握企业运营情况,为正确制定战略、资源分配和绩效评价等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其次,不能及时防范风险,减少风险损失。可见,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企业舞弊也在蔓延。企业舞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成原因: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审计制度不健全。所以,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也可以对防范以及及时发现舞弊行为起到很好的作用。
内部控制活动是以企业预测结果为导向、以流程管理为方法,针对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风险进行提前控制。具体的控制对象包括:人力、财务、资源、工作流、物流等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风险的对象。风险不是不可控。健全的风险评估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环境、业务流程等进行全面评估,准确识别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制定应对的策略,尽量将风险化为零风险。一个企业要实行内部控制,重点应当在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资产保护、职工素质、预算管理和报告制度等重要环节组织实施。
[1]朱其俊、汪鸣惊:《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误区研究》,《新会计》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