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燕丽 杨望成
(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德美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企业战略投资泛指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地位、经营成败及中长期战略目标实现的重大投资活动。企业制定战略投资,目的是建立明显的竞争优势,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获胜。典型意义的企业战略投资项目包括:新产品开发、新的生产技术或生产线的引进、新领域的进入、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生产与营销能力的扩大等等。这类投资通常资金需求量较大,回报周期较长,风险投资特征非常明显。一方面,战略投资的回报充满诱惑,另一方面,战略投资的风险让人却步。投还是不投?就成了企业家们所面临的难题。即使能让企业获得跨越式发展、长足发展的战略投资机会摆在眼前,如果没有足够强的动机,企业家往往也不会采取行动。由此可见,具有强烈的战略投资动机是实施战略投资的首要条件。
那么,是什么使得一部分企业家大胆迈出步伐,采取战略投资方式来谋求企业的发展呢?一种犬儒主义的观点可能会认为,企业家都是贪得无厌的,只要有钱赚,他们就会不择手段。在企业家的定义中,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就是敢冒风险。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全面。本文认为,驱使某些企业家大胆冒险进行战略投资的力量源泉之一在于,将企业做大做强使得他们更有社会地位,更有面子。这是一种社会性动机而不是经济性动机,它的养成与激发都来自于其所依存在的社会关系网之中,也就是企业家的社会圈子。上述观点的逻辑表达如图1所示。
动机是对人的需要的激发。迄今为止最系统的动机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并由低到高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两种属于低层次需要,后三种属于高层次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已经不成问题,于是对需要和动机的理论研究越来越集中在人的高层次需要与高层次动机上。显然企业家战略投资动机不会是受低层次需要的激发,应该是出于高层次需要的触动。
在窦大海、罗瑾琏(2011)对创业动机的研究中,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创业动机被归纳为受两类需要的激励:经济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创业者经济方面的需要主要是出于生理和安全的需要,诸如衣食住行与生老病死及就业保障等;其社会方面的需要主要指归属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地位、认可、赞赏、尊重、独立、自立、成就、潜能、价值等。窦大海、罗瑾琏还指出,社会性需要是在较低层次经济性需要满足之后衍生出来的较高层次需要。由前者激发的动机称为基本生存型动机,后者为发展改善型动机。能够进行战略投资的企业家们不同于初次创业者,他们之所以考虑进行战略投资,其本身意味着是在依托目前的事业(业务)或者不同程度地离开现有事业(业务)的战略行动,完全远离当前的业务进行战略投资,就表示采取非相关多元化的战略,如果与现有业务不同但又有较紧密的技术、市场协同的业务,则属于相关多元化。无论是基于现有业务还是远离现有业务的战略投资,都已经属于再创业的范畴,也说明战略投资者个人不再是出于经济层面需要的满足,也就不是受基本生存型动机的驱使,而一定是为了满足社会性需要的策动与发展改善动机的驱使。
如前所述,战略投资具有明显的风险投资特征,也就是说,投资大,风险也大。一个企业家在进行战略投资时并非出于基本生存型动机的驱使,因为能进行战略投资的其经济需要肯定已经得到解决。如果没有更强烈的发展动机,企业家可能会采取较保守的经营方式,不求做大,但求守业。因此,具备强烈的高层次动机一定同时具有较强的风险挑战意识。谢晓非、王晓田(2002)从成就动机与机会—威胁的认知关系的研究发现支持这一观点。成就动机是人类一种基本的社会性动机,对其的研究与探讨已经演变成为现代动机心理学的主流。所谓成就动机指的是想要很好地克服困难的工作,在竞争的条件下获得优良成绩的那种动机。谢、王二人采用问卷法对成就动机、风险情景中的冒险倾向以及对风险情景中的机会—威胁认知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相对争取成功动机而言,回避失败动机对预测个体的机会—威胁认知更加敏感;高成就动机具有强烈争取成功的倾向,具有这种动机的人在面对一件事情所隐藏的机会—威胁认知时,会看到更加积极的方面,即机会方面,相反,低成就动机的人则会侧重对威胁的认知。他们的研究还发现,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的人表现为趋向目标、积极进取和高工作绩效。
长期以来,成就动机的研究都侧重于它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所取的激励促进作用,虽然一些研究也涉及成就动机与风险偏向、成绩、企业家、社会适应等之间的联系,也有心理学家将成就动机与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相关研究,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聚焦于动机形成机制的研究。
Cassidy、Tony系统地研究了个体的家庭背景、成就动机、乐观主义的精神、个体自我报告的生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基于家庭对个体动机具有重大影响为前提,他们发现家庭的经济社会背景对个体的成就动机(和乐观主义)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卢愿清、杨韶刚,2004)。
1940年,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西欧国家中的新教教义导致了一代新人的产生,它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崇尚成功。而这种对待工作和成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韦伯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文化(宗教)对人的动机有重大的塑造作用。心理学家麦克米兰德对韦伯的观点进行了心理学化的解释(王本法,1996)。麦氏认为,新教的观点会鼓励父母在其子女很早的年龄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而父母的这种态度自然会导致高成就需要动机的产生。从整个社会来说,这样的家庭教育就导致新教社会拥有更多的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高成就需要人群的增多,导致了“企业家”职业的放大,进而也促进了经济增长。麦氏对韦伯理论的心理学化释放出非常重要的信息:企业家是具有高成就需要与动机的人群,而高成就需要与动机是可以培养的,家庭是形成高成就需要的摇篮。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新教父母的观念并非天生的。从韦伯与麦氏的研究发现中,我们不难认识到,新教家庭父母之所以从小就注重促使高成就动机养成原料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则来自于家庭之外更广阔的社会文化环境,及新教教义在西欧的崛起、扩散、认同并深入人心。
社会学习论主张个人的行为产生于个人因素与情景的相互作用,而不是产生于其中任何一个单独因素。社会学习论用情景(Context)替代泛泛而谈的环境(Situation )(Society)可不是无意之作。环境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人文社会环境,但情景则不包括自然环境;社会学习论也不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一词,因为情景的时空范围没有那么大,它是一个人所能感受与认知的一种社会环境。这与本文所称的关系网络已经十分接近了。换而言之,一个人的关系网络可以视为它所处的一种情景。如果说情景是一种更加具体的时空状态,那么关系网络是这种情景的载体,也是不断衍生情景出现的平台。关系网络是一个从更大的人文社会环境向特定时空情景施加影响的中介与桥梁。如果说情景是一种微环境,社会是一种宏环境,那么关系网络就是一种中环境。将社会学习理论与动机形成研究结合起来,我们不难推断,高成就动机也是学习的结果。作为企业家来说,其战略投资动机也一定是企业家个人与其情景工作影响的结果。
上节论述了战略投资动机作为高成就动机,其形成与社会或者说与企业家的关系网络密不可分。本文还主张,就企业家或战略投资者来说,无论其马斯洛意义上的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抑或其他学者所提出的高成就动机的激发,都离不开战略投资行动。换而言之,企业家的高成就动机将以强烈的战略投资动机的面貌出现。之所以如此,企业家的关系网络中的价值取向是我们寻找答案的钥匙。
我国是特别讲究关系的社会,社会关系网络,俗称圈子,也因此特别发达。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由其所在圈子来定义的。例如,如果你是大学教授,你的地位来自学术圈的认同,如果得到了诺贝尔奖,那么他或她就达到了学术社会(全球学术圈子)的顶峰。在当今社会,一个人处于两个以上的圈子或社会关系网是很常见的。不同的圈子对社会地位有不同的定义,原因就在于其评价体系或者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观的不一样。以地缘商人圈子为例,传统的晋商强调亲缘在其商业网络的构建、发展与维系方面。今天的浙商则显示出急于求成的心理以至于投机风胜于投资型网络。粤商则依然坚守稳健务实的经营风格。
战略投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如果一个企业家的圈子把做大做强作为衡量企业家成就的主导价值时,战略投资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反之,如果一个社会把财富的多寡当作唯一或主要的成就标志,身处其中的企业家的投机的倾向就会越强。
战略投资往往意味着要很长的投资回报周期。因此,除了做大做强之外,如果影响一个企业家的关系网络将基业长青作为衡量一个企业或者企业家成就的主要标准时,它也会倾向于战略投资,而不是注重短期利益的财务投资,更不会是投机。
对于风险投资特征非常明显的战略投资来说,企业家一定是处于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或基业长青的动机才会进行。企业家的这种高成就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对成就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如果企业家所处的关系网络对将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百年老店作为企业家成就的主流评判标准,那么深处其中的企业家倾向于采取战略投资以谋求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因循守旧、见好就收、采取守业的态度。
由此可见,一个社会如果成就动机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战略投资型企业家的诞生与成长,战略投资行为就会更多,市场的投机风气也将受到抑制。因此,我们社会应该注重个人高成就动机的培养。
[1]窦大海、罗瑾琏:创业动机的结构分析与理论模型构建[J].管理世界,2011(3).
[2]谢晓非、王晓田:成就动机与机会—威胁认知[J].心理学报,2002,24(2).
[3]卢愿清、杨韶刚:西方关于成就动机研究的一些新进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4]王本法:麦克米兰德对成就动机的研究及其开拓性贡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5]帕特里克A.高根: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