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发展历程

2012-08-15 00:50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玉器文化发展

陈 晨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 130012)

我国玉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发展历程

陈 晨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 130012)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将“玉”与“人性”相结合而形成玉文化的国家。中国的玉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中国玉文化的发展经历了起源、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突出显示出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

玉文化;内涵;功能;发展

“玉”,在人的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人们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精神,“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品德,中国的玉文化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闪耀着古老迷人的光辉。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神秘的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我国的玉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玉文化的内涵

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神秘的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我国的玉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玉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以玉器为主要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财富的总和。它是一种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强的继承性、时代性、层次性。[1]它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许多重要社会发展进程都与玉有关。以玉喻美,以玉寓神,以玉载礼,以玉比德,这些正是中国玉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二、玉文化的功能

(一)宗教功能

从新石器时代,玉器便具有了宗教祭祀功能,随着发展愈发完善。到了西周时期形成一整套的用玉祭祀礼仪。据《周礼·春宫·大宗伯》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即:壁、琮、圭、璋、琥、璜)这一祭祀制度被封建历代帝王所承袭。

仪式用玉体现出:玉比人的肉身存在更久,玉像人的灵魂一样可以超越肉体而得永生;玉器中的各种造型都是比人更具有神秘、更强大的力量;玉所凿制的各种造型和图案都不是真实的现实,而是梦幻的生活或宗教的想象。

(二)政治功能

《周礼》记载:“以玉做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而且天子和诸侯的服饰也有森严的等级规定,“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淄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玖而缊组绶”。玉器作为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载体,显得异常重要。政治色彩最浓厚的玉器里面最著名就是和氏璧和传国玉玺了。秦统一六国后,改和氏璧为传国玉器,丞相李斯受命,在玉玺上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玺历代相传,各朝帝王以得到传国玉玺为正统,直到后唐末帝李从珂持玉玺登楼自焚,玉玺从此便无据可查。

(三)经济功能

生产工具功能。人类最初使用玉器阶段主要是以实用生产工具的方式出现。据文献记载:处于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的新时代遗址中均出现过玉制的凿、斧、铲、刀、锛、纺轮等生产工具。此时的玉器往往开片厚且厚薄不均,表明留有开料时留下的较宽的台阶痕,而且有使用过的痕迹。[2]

商品化的功能。明朝资本萌芽初步发展,玉器更加深入到社会的各阶层。玉器的制作和交易成为可能。形成了玉料采集、玉器作坊、名匠名家,出售等一体系的商品化的初步链条。

(四)文化功能

殓葬功能。新石器时代葬玉已有出现,玉器成为殉葬品,而且有的还有焚烧的痕迹,摆放位置亦有规律。西周时期出现了玉含、玉握和玉覆面,汉代的葬玉,以其品类多样,主要有:玉琀、玉塞、玉幎目、玉握和玉衣五种。造型繁复,将中国传统葬玉发展到顶峰。

美学功能。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稀有或美丽,而是有着更深一层的美学价值:玉的美学追求歌颂的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和意念并以此来净化人的灵魂,它的美不仅是装饰的美,而且是创造的美、自然的美、东方的美。[3]

道德评价功能。东周时候出现了“以玉比德”的新道德观念及道德标准,使天子、诸侯和贵族爱玉,崇玉和佩玉。《礼记·聘义》论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管子·水地》论玉有九德:仁、知、义、行、洁、勇、情、容、辞;《荀子·法行》论玉有七德:仁、知、义、行、勇、情、辞。[4]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总结:“玉,石之美也。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礼自外,可知其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契之方也。也就是仁、义、智、勇、洁。

(五)其他功能

食玉功能。中国人吃玉由来已久。《周礼·玉府》:“王齐,则供食玉”。《战国策》云:“楚国食贵于玉,薪贵于桂。”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玉雕史上的低谷时期,传世玉琢极为罕见。原来当时风行吃玉,不倡雕玉。在神仙思想和道家炼丹术的影响下,觅玉、食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玉亦仙药,但难得耳”。据《抱朴子》记载,吃玉有好几种方法:用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以葱浆消之为粕;饵以为丸;烧以为粉。吃玉的效应,“服之令人身飞轻举”。“其命不极”。“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刃之不伤,百毒不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刘大同的《古玉辨》以及《河图玉版》、《十洲记》、《抱扑子》、《开元天宝遗事》、《圣惠方》等文献亦都有记述。

三、玉文化的发展历程

从公元前6000年新石器时代玉器的诞生,商周的发展,汉唐的兴盛,宋元的繁荣,到明清玉器的制作的巅峰,中国玉器经历的8000年漫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文化体系。

(一)玉文化的起源

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人类由无知到具有朦胧的美感,从使用粗糙的旧石器到制作使用精细的磨制石器,从衣不蔽体到装饰饰物,这些都孕育了中华古代玉器的出现。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玉文化,主要发源于辽河流域、黄河中下游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等原始农业、畜牧经济、渔猎经济等地区。[5]主要代表有: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长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和良渚文化等。这个时期的玉器大多用于巫师佩饰,人们重视的是玉器的宗教价值。

(二)玉文化发展时期

中国在夏商时期进入奴隶制社会,青铜器的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原来具有权力象征的玉器如圭、璋、钺、戈等变成祭祀礼器和仪仗器。

商代统治区域,大体是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和辐射到周边地区,远达四川和江南地区。经过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最能代表商代玉器制作水平的是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四川广汉三星堆和江西清江新干大洋洲,其代表了黄河流域,四川盆地和长江流域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6]

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有了一套完整的礼制。玉器,在其中起到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使其发展达到了奴隶制的巅峰。《周礼》记载,“以吉礼事邦之鬼神,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材料更加确切地证明西周完善的用玉制度。[7]古者君子必佩玉。”至此,中华玉文化完全步入礼器玉时代。

东周时期,诸侯混战,礼崩乐坏,西周初期制定的礼玉制度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森严的用玉制度被随之被打破。然而,玉器发展不但没有受到破坏反而受到各个诸侯国的极力推崇。东周时期玉器盛行,上起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无不以玉为贵,视玉为宝,玉器被广泛应用祭祀、装饰和丧葬等处。伴随着尊神敬天思想的动摇和青铜器礼器的盛行,此时的玉礼器装饰味渐浓,主要用于朝觐、盟誓、婚聘、敛葬等。东周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玉佩饰的盛行,这标志着古代玉器有神到人的转变,儒家用玉思想的形成标志着玉器人格化的正式确立。

(三)玉文化高峰时期

汉代是古代玉器发展的一个新高峰,既有一些礼玉的庄重又有注重个性化的写实和艺术装饰价值。西汉采取中央集权的体制,汉武帝时儒家得到了极大发展。东周以来儒家的“君子贵玉”、“君子比德于玉”等观念,得到了更多的接受和认可,这对玉器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以礼器、装饰为主的儒家用玉体系得到了很大的扶持。装饰玉器已经占了很大比例,主要有纯装饰意义的和具有一定实用性质的玉佩,但价值最高的应是圆雕和浮雕的陈设玉,这类作品发现较多,玉质优良,琢磨精细,造型新颖,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汉代玉器以雄浑豪放、清逸脱俗的特有魅力令世人倾倒。

(四)玉文化发达时期

隋唐时期,人们对玉器已不再觉得神秘,大量的玉器变成王宫贵族的私家收藏,这促使当时的玉雕制品出现以珍玩、装饰为主的格局。

唐代和平昌盛、国泰民安,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特殊、最少约束的一个时期,是思想文化开放型的杜会,善于和敢于向外来的优秀文化学习与借鉴,并将它吸纳融合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玉器一改以往的古风古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以全新的面貌出现,颇具浪漫主义色彩,显示山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时代风格,为中华玉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玉器的创新和发展。唐代玉器玉料精美,种类多样,工艺精湛,内涵丰富,以超凡的文化艺术品质在中国悠久的玉文化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并为后人进行中华玉文化的跨文化研究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宋代虽然政治、军事等相比于前朝较弱,但是经济、文化生活方面却异常迅猛。由于外来民族边境战事不断,民族凝聚力增强,传统文化发展得到重视和推崇,间接促进了宋代玉器对前朝的仿古玉器的兴起。表现世俗化的民间需求的玉器题材也有了初步发展,民间琢玉作坊得到发展。这是由于城镇的繁荣,商业的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玉器为普通市民服务的倾向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宋代玉器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大量仿古玉器的出现,宋代厚古之风盛行,出现一股尊崇古玉质朴、典雅风格的风气,这类仿古玉器多为宫廷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元代玉器沿着宋代开创的世俗化、装饰化方向发展,技艺更加成熟,作品也融入了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格。

(五)玉文化的鼎盛时期

明代政治统一,经济和文化事业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玉器的作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其逐渐商业化成为寻常百姓家可以享用的装饰品。明代玉器的发展变化也是与社会的变化相关联的,从总体上看,明代玉器渐趋脱离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世俗化、装饰化成了玉雕的主流。

清朝经济、文化全面恢复和发展,玉器也随之兴盛,形成了以京师、苏州、扬州[8]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制玉中心,汇集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琢玉工匠。中国玉器的发展在清代进入了巅峰时期,其中玉器皿、陈设玉最为显著,涌现一批颇具仿生、仿建筑题材的作品。以玉为饰在清代也极为普遍。玉制的文玩用具在清宫玉器中也占有一定地位。清代玉材以新疆与为主,常见的有青玉、白玉,在清后期,翡翠由于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极力推崇,上升到玉料的最高地位,被誉为玉石之王。清代玉器,无论是玉材的选择(以和田玉和翡翠为主)、玉材的数量、生产规模,还是玉器的数量和品种、加工技术、纹饰都远非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可以相提并论。

[1]方泽.中国玉器[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7:7.

[2]王晋凤.浅谈中国玉文化及内涵[J].文物世界,2002,(2).

[3]周 贵.中国玉文化的内涵探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2).

[4]尤仁德.古代玉器通论[M].紫禁城出版社,2004,7:181.

[5][8]殷志强.鉴玉甄宝[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3:11、191.

[6]翟振玉.中国玉器鉴赏[M].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6:53

[7]孙庆伟.周代用玉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8:53.

G12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2)02-0053-03

2012-3-20

陈晨(1985-),男,江苏南京人,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玉器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西汉玉器的鉴定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