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问题对策研究

2012-08-15 00:54
财经理论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服务业服务建设

李 雯

(内蒙古财经学院 旅游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一、研究背景

服务业集聚区是按照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理念,以某一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基础,统一规划设计,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而成的服务企业集群,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核心是按照企业集群、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将相关产业链中互相联系的各类服务业企业聚集在一起,共享资源,协调发展,逐步实现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与一个地区经济总量水平、产业结构层次、制造业发展高端化程度、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低及制度环境密不可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产业结构呈现“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主要发达国家达71%,中等收入国家达61%,低收入国家达43%。服务业吸收就业比重也呈不断增长趋势,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高达80%以上。在服务业内部,生产性服务比重在加大,主要工业国均达50%以上。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06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目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点已转向服务业。可见,在当前和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比重最大的行业。

近几年来内蒙古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服务业得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服务业对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187.9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14.9%,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排第14位,比2005年前移5位。2011年第一季度实现增加值991亿元,同比增长12.%。二是对财政的贡献率不断增强。2010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304.1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28.9%;服务业上缴地税占全部地税收入的49.4%。三是充分发挥了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2010年全区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34.4%,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城镇单位服务业就业16.7万人,对全区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67.9%。四是对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2010年全区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30.0亿元,是2005年的4.5倍,年均增长35.3%,服务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5.4%,比2005年提高12.3个百分点。

发展服务业集聚区是产业积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集聚区产业关联度强,有利于整个社会服务网络的形成,具有资源共享、规模经济的特点,从而可为服务经济拓展新的空间,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外部经济优势。在土地和资源硬约束的条件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是节能降耗、环保和节约用地,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产业集聚、集约用地、提高效率的典范。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向集约化、节约型发展,有利于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促进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同时,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和人才密集型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吸引人才,扩大就业。

所以,大力推进内蒙古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改善城市形象以及提高服务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强大功能,是服务业快速发展和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内蒙古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

(一)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

近年来,各地区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集聚区。据调查,目前全区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服务业集聚区300多家,其中已建成的服务业集聚区120家,总投资近500亿元。有的集聚区已经初具规模,对促进本地区乃至全区的服务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正在建设中的鄂尔多斯市铜川汽车博览园,总规划面积2.25万亩,总投资约200亿元,是集汽车销售服务及相关汽车产业为一体的汽车综合服务集聚区,目前已完成投资25亿元,奥迪、广本、尼桑等23家4S店已投入运营。园区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后,可实现营业额300亿元,解决2万余名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乌兰浩特物流园区规划总占地面积近7500亩,计划总投资9.5亿元,目前园区内综合服务区、建材销售区、粮油交易区等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共完成投资1.5亿元,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见效。

(二)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随着集聚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集聚区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已建成的15家交易额5亿元以上的产品交易市场集聚区内入驻企业12000多家,从业人员近6万人。在企业集聚的同时,入区企业间共享资源、协同发展,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态势。呼和浩特市中山西路聚集了16家大型商场、260家知名品牌专卖店,营业面积40余万平方米,被誉为“首府商业第一街”。中山东路汇集了国内外各大电子数码厂商产品万余种,号称内蒙古的“中关村”。中山路商业零售核心集聚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亿元,占呼和浩特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以上,对呼和浩特乃至全区商贸零售业的发展起到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赤峰市红山物流园区占地面积7500亩,自2006年启动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30.7亿元,入驻企业118家,2009年实现交易额55亿元,税收1.2亿元,就业人数超过1万人。

(三)集聚区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我区服务业集聚区种类不断增加,专业化程度显著提高,要素集聚能力逐步增强。鄂尔多斯市现已形成了以易兴国际建材博览园、华研物流园、亿阳物流园、札萨克煤炭物流园为代表的现代物流集聚区,形成以成吉思汗旅游区、恩格贝沙漠生态旅游区、响沙湾沙漠娱乐区为代表的旅游文化休闲区,形成以富兴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惠民农贸市场和赛乌素农畜产品交易市场为代表的产品交易集聚区。目前呼和浩特市全力推进专业市场建设,着力打造“金海商圈”品牌,初步培育了利丰汽车城、京源港国际汽配城、亿丰二手车交易市场等汽车贸易集聚区,庆元钢材市场、百联雄业钢材市场、同创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市场、金海国际五金机电城等生产资料交易集聚区,西龙王庙福胜综合农贸市场、美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农副产品贸易集聚区。乌兰察布市加快建材、现代物流、商贸集聚区建设,形成了重联、神州家园、温州建材城等建材贸易集聚区,天洋、森诺等现代物流集聚区,奥威购物广场、爱心大厦、联营商场、购物中心等商贸集聚区。这些专业化的集聚区,有力地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的快速集聚,有效地推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四)集聚区功能日益完善

各地区以完善集聚区服务功能为切入点,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集聚区的服务功能日益完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畜产品保税物流园区以高端市场引领、特色产业主导、大型企业支撑、配套加工扩张、保税物流增值、区域通关联动、政府搭建平台、物流企业运作为路径和方式,逐步将园区建设成为具备港口通关、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贸易中转、市场销售、产业研发六大功能,集贸易、物流、加工于一体、面向西部地区贸易中转、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赤峰市红山、松山物流园区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综合运用信息系统、控制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电子结算系统、移动通信、数字园区网络办公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连接了物流企业的各个服务网点,提高了企业与管理部门、企业与企业间的数据交换效率,实现了园区物流信息平台与入驻企业信息互通和共享。

三、内蒙古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呈现了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但与沿海及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形势还不适应,集聚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加快解决。

(一)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功能定位有待明确

目前全区各地都在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但普遍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有的地区集聚区建设存在重复建设现象,有的地区没有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个别地区甚至存在铺摊子、盲目建设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一些集聚区建设思路不清晰,功能定位不明确,服务对象雷同,特色不够鲜明,没有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二)集聚区规模普遍较小,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全区服务业集聚区中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只有32家。由于规模较小,品牌知名度不高,对整个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很有限。同时,我区服务业集聚区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整体水平不高。在已建成和在建的343家服务业集聚区中,物流园区、产品交易市场数量偏多,共199家,占集聚区总数的58%,附加值较高的科技创业园、文化产业园数量较少,只有21家,仅占集聚区总数的0.6%。

(三)投入不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公共服务平台是完善集聚区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属于公益性投资,无法完全依靠市场解决,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但目前我区各级政府在集聚区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的投入很少,一些集聚区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公共信息平台、技术平台、检验检测平台、培训平台建设滞后,服务能力不强,功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企业集聚化发展的要求。

(四)人才缺乏,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

随着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在规划设计、服务功能、经营方式、营销策略等方面急需相应的专业化人才。我区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相对滞后,高层次特别是领军型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服务业集聚区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内蒙古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

(一)加强规划指导,推进服务业集中集聚发展

研究制定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办法,积极引导服务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各地区特别是盟市所在地旗、区、市依据自治区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总体规划,要立足当地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地编制本地区服务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和重点集聚区详细规划。在规划编制中,要充分考虑区位、交通、人口和环境等因素,明确每一个集聚区的发展功能定位,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以规划带动项目,以项目集聚功能,以功能整合资源、促进发展。

(二)完善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根据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特别是在服务业、中小企业、科技、信息等专项资金中,加大对服务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企业孵化、信息采集、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电子交易等综合性功能,扩大平台服务范围,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公共化的服务,实施服务业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同价政策,研究制定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税费优惠政策。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高集聚强辐射的企业和项目

各地区要转变招商观念,注重服务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按照服务业集聚区的特点,积极吸引类型相似、关联性较强企业入驻,产生协同效应,形成较强的整体效益。要突出招商的重点,坚持“招大引强选优”,重点引进一批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领域的大企业、大项目进驻园区,形成产业集聚的高地。在广交会、西洽会、西博会等全国性的大型会展活动中,加强服务业集聚区整体营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积极与国内外大型服务业企业联系,着力引进高集聚、强辐射的服务业品牌企业及项目。

(四)注重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引进环境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将服务业人才培训列入自治区重点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人员到服务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培训,政府给予一定资助。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教育工程,自治区相关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要开设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专业,开展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培训,为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鼓励服务业集聚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产教联合、校企联合。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人才培训方面的主导作用。优化人才引进环境,重视现代服务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引进工作,在集聚区建立人才工作服务站,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

(五)加强组织协调,行业互补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好服务业集聚区规划编制与实施、政策制定与落实、宏观指导与协调等项工作,加强与财政、工商、税务、土地、建设、交通、商务、科技、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各级业务主管部门或协会要建立健全服务业集聚区的统计工作,交由相关部门或协会来完成,报请自治区统计局审批同意后,定期收集、整理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变化的相关信息,并将有关数据及时上报各级政府统计部门。

[1] 魏后凯.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 姚战琪.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服务业发展与竞争力提升[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3] 王辑慈.超于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梁琦.产业集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 巫俊飞.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市场周刊,2008,(3).

[6] 何曼青.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发展与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J]. 宏观经济研究,2008,(4).

[7] 杨丹辉.中国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报告2007[J].经济管理,2008,(9).

[8] 王彬彬.上海、江苏建设服务业集聚区的做法值得借鉴[J].政策与瞭望,2008,(3).

[9] 韩小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服务业服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