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必须面对的五个问题

2012-08-15 00:54皮屹峰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卷烟烟草政策

皮屹峰

(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重庆 400023)

在“2011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直言:“银行利润那么高,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这番话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关于银行业垄断经营的批评声络绎不绝。据统计,2011年国内银行业实现利润10412亿元,人均实现利润50万元,平均每天赚得约28.5亿元。

相比银行业的骄人成绩,烟草业毫不逊色。2012年两会期间,关于烟草业“暴利暴税”的评论再度引人注目。自2003年工商分开以来,烟草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十年。2000年行业税利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96亿元;2004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32亿元;2006年接近3000亿元;2008年达到4500亿元;2011年则达到空前的7530亿元,直接贡献财政6000亿元[1]。

但烟草行业的高歌猛进并不能掩盖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论早晚总归要出现,不容逃避,需要行业上下加以研究和应对。

问题一:经济占比的持续下滑

当烟草行业实现税利几百个亿时,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例大约是10%。2004年行业实现税利2132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1%;2005年行业税利2494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7.9%;2006年行业税利2963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7.6%;2008年行业税利450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7.5%;2011年行业税利753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7.27%。这组数字显示:当烟草行业实现税利大幅度增长的时候,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却略微下降。烟草经济占比下滑的趋势已经形成,目前还看不到拐点的出现。

中国烟草虽然经历了黄金十年,但全国的经济发展却更加强劲。国人经历了有史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走过了民营经济发展最猛的十年;看到了金融体制迅速健全完善的十年……现在的经济社会是万船竞发,百舸争流。大型央企发展壮大,民营企业高歌猛进,微型企业得到政府和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新企业、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如雨后春笋,不断破土而出。从身在行业、心系行业的角度出发,难免对烟草的前景和未来担忧。如果一个行业的税利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到较低的比例,这个行业也就难以引起政府更大的重视了。烟草经济地位的下滑不一定意味着专卖制度的动摇,但要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部门协作、社会包容、公众理解几无可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风光已不复存在[2]。

问题二:宏观经济的滞后影响

近期,包括世行、亚开行、瑞银、花旗等在内的多个国际机构都下调了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综合这些预测报告发现,多数机构给出的预测结果为8.8%左右,联合国的“悲观预测方案”为7.8%,“两会”上政府报告提出7.5%的目标。中国经济放缓已成共识,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全球经济下行,尤其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和欧洲经济恶化,进口需求减弱;二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与房地产价格下行,市场风险加大;三是未来物价上升或货币贬值、外资大规模流出等因素,将使中国经济产生下行风险[3]。

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不同产业都将带来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多数行业的周期性与整个经济的周期性相一致,如汽车、家电、医药、地产、有色金属等。这些行业要么需求明显下降,要么成本大幅上升,要么政策严厉调控,有的甚至兼而有之。对于食品饮料、社会服务等行业,由于具有刚性需求的特征,宏观经济的影响在程度上会小一些,在时间上会有一段时差。但滞后的经济影响由于来得隐蔽可能让人措手不及,由于不可预见可能让人更无法把握。

烟草黄金十年在经济运行的结果上体现为税利大幅攀升,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则体现为卷烟销量和结构的双提升。2011年行业税利是2003年的4.46倍,销售卷烟4825.2万箱,同比2003年增长34.2%,商业平均单箱销售额20929元,同比2003年也大幅度增长。2011中国GDP是2003年的4.04倍。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卷烟销售总量和单箱结构是否能够持续快速提升需要进一步观察,烟草经济增长是否能够走出独立行情需要重新做出判断,但增速的拐点应该出现在不远的将来。据笔者得知,国内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已经调低了卷烟销售总量的目标增长值。

问题三:控烟浪潮的步步紧逼

中国政府在2003年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这个公约于2006年2月正式在国内生效。中国“控烟”工作逐步展开,烟草广告大幅度压缩,烟草赞助屡屡受拒。但不得不承认,“控烟”进展比较缓慢,“控烟”效果令人尴尬。中国在2008年的南非德班国际控烟大会上被授予“脏烟灰缸奖”;烟盒警示标志被批不明显;烟草院士遭受广泛质疑;降焦减害受到误读,烟草增税再次提起。烟草人士都能够感受到,世卫组织、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国内目前的“控烟”工作与《框架公约》的要求有明显的差距。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履约的态度一向鲜明,对履约的承诺一字千金,对履约的未来却无法想象。

世界卫生组织对控烟要求的范围已经越来越宽泛。谈到“控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对吸烟的范围进行限制,世卫组织明确要求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执行100%的无烟环境标准。但很多人则没有想到世卫组织也对烟叶种植进行限制,其理由是种烟时大量使用杀虫剂会影响健康,身体接触烟叶会引发烟碱中毒,使人头晕、呕吐等。甚至有控烟组织宣称:种烟和吸烟一样,对人体健康有害。

国外控烟措施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具体,美国将吸烟镜头纳入电影定级标准,法国授予警察禁烟法令执行权。正如一句控烟广告语说的:你有抽烟的自由但不能自由的抽烟。再看国内,卫生部修订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于2011年5月正式实施。很多城市都在创建卫生城市的过程中提出了控烟,北京市已在餐饮行业开展了控烟行动;上海市于颁布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中最对禁烟场所单位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广州市的《控制吸烟条例》把公共场所的控烟制度提升到法律地位。

控烟浪潮的步步紧逼,使烟草的生存环境受到挤压,销量增长受到制约甚至下降;而“有害健康”作为烟草的先天缺陷,使烟草的发展势头受到束缚。尽管通过科技创新,烟草危害已经降至很低;尽管很多寿星手不离烟;尽管吸烟可能有助于防止“非典”;尽管行业为国家缴纳了高额税利;尽管卷烟满足了广大烟民的生理需求;尽管为社会做了大量慈善……但这些仍然无法抹除烟草立足社会、面对公众的负面形象。我们可以不直面甚至不承认烟草危害,可以强调烟草功大于过,但不能否认公众对吸烟有害健康的共识。仅此一点,就让我们烟草凡事都无法理直气壮:降焦减害被误读为伪科学,烟草慈善被认为源于垄断暴利,建设希望小学被批打烟草广告……[4]

问题四:消费意识的理性回归

微观经济学按照需求弹性的差异将商品分为奢侈品和必需品。奢侈品需求不稳定,弹性大,必需品需求稳定,弹性小。分析卷烟消费市场,其实也可以将卷烟分为奢侈品和必需品。用以自身吸食满足生理需求的就是必需品,用于身份或炫耀消费的则是奢侈品。南京天价烟局长吸食的“九五至尊南京”(1200元/条)、清华校庆特供烟黄鹤楼(1万元/条)、陕西榆林天价黄鹤楼(3800元/条)都可以纳入奢侈品的范畴。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如果卷烟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的话,那么就分别对应生理上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或自我实现的需求)。吸食卷烟作为“生理需求”很容易理解,但作为“尊重的需求”或“自我实现的需求”就很难想象。身份消费和炫耀性消费,不论是从经济学上还是从美学上都不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在国外,卷烟消费基本上出于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因此,国内的卷烟消费迟早将回归正常的生理需求,作为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表征符号将逐步减弱直至消失。

卷烟消费市场中很大一块是人情消费和送礼消费。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文明程度的提高,送礼方式将发生转变,送礼送健康,这是在吸烟有害健康的共识下文明的进步。

两会期间,茅台集团的日子不太好过。有人大代表提案“三公消费禁喝茅台”,茅台总经理刘自力以“不喝茅台,难道喝拉菲”回应。三公消费一直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公款消费抬高了茅台酒价格,公款旅游扭曲了三亚消费市场,公款招待支撑了高档酒楼,公车制度甚至招惹了国际纠纷。随着社会进步、政府反腐,公款消费将得到监督和抑制。公款消费能力减弱对于茅台不是好消息,烟草市场肯定有牵连,卷烟消费结构恐怕受到影响。

“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社会共识,无论什么科室的医生总会对患者进行劝诫:戒烟戒酒戒辛辣。基于此,消费者自身消费意愿将或多或少减弱,吸食量会逐步减少,必将影响烟草的终端销售量。

问题五:政策红利的逐步消退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随着人们对政策的理解与认同,以及政策本身的自我完善,进入了正常状态,功能逐步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这就是政策红利。中国经济30年来高速增长的奇迹除了人口红利因素外,政策红利功不可没。新生的市场经济制度使市场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同时解放了人们的产业精神,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3年以前的中国烟草业基本上以企业自主发展为主,2003年以后则步入了以政策引导为主的发展轨道。一系列宏观调控甚至是政策直接干预深刻影响着每一户烟草企业。工商分开,释放工商企业活力,工商企业有了共同做大品牌、做大市场的共识和利益基础;内部整顿规范,烟草经济秩序得到根本性改变,资源配置大幅度提高;专卖打假打私,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保证了卷烟销量的持续攀升;科技创新,逐步提升烟草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政策极大挖掘了烟草业的后发优势,推动了烟草业的迅猛发展。

随着政策实施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政策开始老化,效率逐步降低,这就是政策红利的减退或消失。这个时候需要调整、修改已有政策,或者重新制定新政策。中国经济依靠政府强化行政管制和大量投入资源实现的经济增长已经显现出不可长期维持的表象,政策红利的消失殆尽是迟早的事情。中国烟草目前的政策是否能够支撑烟草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不可预见。政策红利的消退将使烟草业回归合理的发展水平。

[1]张文.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EB/OL].(2012-01-09).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5c6e130100zvvu.html.

[2]王家荣.中国烟草体制历史、现状与问题[EB/OL].[2012 -10 -12].http://www.doc88.com/p -096200605178.html.

[3]中国疾病防治控制中心.控烟与中国未来:中外专家中国烟草使用与烟草控制联合评估报告[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1.

[4]杨步月.健康传播在控烟工作中的作用[C]//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履约,控烟,创建无烟环境:第14届全国控制吸烟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控烟高级研讨班论文集.2009.

猜你喜欢
卷烟烟草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
烟草中茄酮的富集和应用
卷烟包装痕迹分析
烟草镜头与历史真实
百年烟草传奇的云南叙事
我国卷烟需求预测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