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析

2012-08-15 00:50司丽华
大庆社会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通识政治思想

司丽华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析

司丽华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在内涵、特点、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存在着许多不同。但是,作为不同的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理念、培养对象和目标上又存在着相通、相融、相辅相成之处。因而,通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理论依据;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能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析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思想,在19世纪以前一般是中小学教育的总称,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又称全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1]1828年,美国鲍登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赋予其最初的含义:“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通识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2]通识教育是一种综合的、以发展学生探究态度、解决问题的技能、获得民主社会中个人和社会价值观的课程计划,旨在应用这些态度的知识、价值观使之成为一个终身学习并自我实现、完全参与社会的个体。[3]

通识教育一般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导向性。通识教育是一个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它引导着社会的价值导向;引导高等教育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在高校开展通识教育能够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分清对错,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审美情趣。

第二,多元性。通识教育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通识教育在不同时代的侧重点不同;不同国家对通识教育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不同大学由于办学风格、特色、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性,都建立起符合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通识教育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融通中外、汇通古今,注重历史与现代、科技与文明的对话。

第三,普遍性、基础性。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教育,也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当接受的教育,是培养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作为父母、配偶、观光旅游者、领导人、选民、公务员、文化科学工作者、乐善好施者、公民在生活中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4]通识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养成基本的公民素养,成为现代社会合格的人。

第四,综合性。通识教育内容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领域。通识教育就是要打破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之间壁垒分明的界限,促进人文与社会、自然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沟通和对话,给予学生较为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完整的、相互联系的知识观,使学生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社会政治集团或政治组织机构,为实现其特定的政治目标,通过一定的精神方式和相应的物质载体,对所辖区域内的民众施加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意识形态影响,使之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教育活动。”[5]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把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作为目标。它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基于本阶级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而进行的,对人们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本阶级、本集团思想政治等意识形态方面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其社会成员成为本阶级所需要的人。

第二,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它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而,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观点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适应社会不断发展需要的“四有”新人。

第三,时代性。纵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思想政治教育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色,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有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时,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才能更具有针对性,才能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能为大学生及广大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和认可,才能焕发出其生机和活力。

第四,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整体,这些内容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互补充,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包括全面性、协调性、连续性和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地协调、发展和完善,形成完整的系统体系,才能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第一,二者在教育理念上是契合的。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追求自由的诉求,教育理念存在相通之处。一是都注重对人的存在意义的探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人教育成为“人”,教给人最基本的知识和生存技能,使其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引导他们去构建、理解自己的意义世界和精神家园。二是都注重对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对于人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6]人所追求的应是比“活着”更有意义的意义。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要提供符合人的生命本性的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思索自身存在的生存意义,进行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从而提升自我的生命质量和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三是都致力于对“整全的人”的追求。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培养有知识、有智慧、有教养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直是人类的美好理想和最高追求,这也是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孜孜追求的更高目标。

第二,二者在培养对象、目标上是契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提升人的精神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发端于现代西方的通识教育理念以培养道德高尚、身心健康、通融识见的“整全的人”为目标,以尊重和满足人的内在需要、促进人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力图通过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知识相结合,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情感、身体与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承担应有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学生为教育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因此,二者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上是契合的。

(二)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第一,二者在教育目的上有区别。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通识教育的目的旨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健全的、完整的人的教育。通过科技与人文的对话沟通,使学生在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社会成员、公民来积极有效地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使其将来不但能够在自己的事业中取得成功,而且作为一个合格的人和合格的公民,享有一种充满高尚情趣的生活。”[7]由此可以看出:在教育目的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更多定位在理想信念教育上,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而通识教育则更强调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通识教育的培养目的远远超越了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诉求。

第二,二者在教育内容上有区别。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和道德教育等。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情操、增强法律意识。而通识教育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教育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高校有关通识课程的设置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一般把通识课程分为思想政治类、军事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基础类、导论类、沟通领导类、历史和文化类、科学与研究类、技术与设计类等11大类通识课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通识教育内容中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通识教育内容中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相较于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在内容上较更宽泛、更广博一些。

第三,在教育方法上有区别。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育方法相对单一、枯燥,较多地注重对学生进行传授理论知识,较少地培养学生知行转化的能力。老师照本宣科地讲、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较为普遍。而通识教育采用更为灵活的教育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注重培养知行转化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如小班化教学、实践育人法、问题讨论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自然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通识教育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通识教育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等各个方面的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将通识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借鉴通识教育中的教育理念、知识、先进经验、有益作法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它能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内容,改变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手段,从而达到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如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借鉴全面发展及完善人格的教育内容,将人文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交友择业及心理健康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公民意识,使其内心中勇于承担起作为一个公民应负有的责任;将灵活多样的育人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增强教育效果等。

第二,通识教育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不同的适合载体,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识教育的载体形式多种多样,它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内容、任务等信息,如在通识教育中渗透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各种通识教育实践活动中渗透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通识教育内容融合了科学知识、人文、自然知识,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通过这些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等多种形式,将通识教育理念、内容、方法等一一展现出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载体。

第三,通识教育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简单、单调,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达不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借助丰富多彩的、灵活多样的形式才能有效发挥作用。通识教育能够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它采取的教育方式多样化而不拘一格,比如多媒体教学法能以新颖的技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堂讨论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问题研究法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案例分析法能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等。这些灵活多样的育人方法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借鉴,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

第四,通识教育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高素质的教师能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根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有力保证。他们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愿意教,学生才能更愿意学;教师善于教,学生才能学得更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及时主动地接受和汲取各种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通识教育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它强调文理兼备、古今中外汇通。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广博宽厚的知识,使其融通中外、汇通古今,在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上,掌握人文知识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更能为其提供融会贯通的能力,运用多学科知识背景来传授课程,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更加饱满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入脑、入心、入耳,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1]Lee,C T General Edueation:Ideal一 and Praetice.The paper Presented on the and Conferenec on General Edue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Taiwna).1997.

[2]Packard A S.The Substance of Two Repprts of the Faculty of Amherst College to the Board of Trustees,with the Doings of the Board thereon.In North American Review,1829,vol,28:300.

[3]Cary E.Miller,The Meaning of General Education:The Emergence of a Curriculum Paradigr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8.P.5.

[4]American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 Report.1988.

[5]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7.

[6]柏拉图著.余灵灵,罗林平译.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M].北京:三联书店,1988:93.

[7]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40.

〔责任编辑:刘金友〕

D916.4

A

1002-2341(2012)01-0138-04

2011-11-02

司丽华(1978-),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通识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