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李鹏
(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重读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朱李鹏
(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介绍《艺术的起源》的内容及其他一些艺术起源的观点,分析了格罗塞艺术起源说的特色,进一步明确《艺术的起源》的重要意义。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原始艺术
格罗塞是德国著名的艺术史家,他毕生从事艺术史的研究,《艺术的起源》集中地反映了格罗塞的艺术观。这本书发表于1894年,但作为美学的经典著作,它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黯淡无光。格罗塞对艺术起源的观点及他的研究方法至今仍有巨大的意义。
《艺术的起源》一书共分为十一章,首先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格罗塞分析了艺术科学的目的和方法。接着用了四到十章介绍了各个门类的艺术。在介绍各门类的艺术时,格罗塞使用了丰富的来自澳洲、北极、非洲部落的材料,正是根据这些材料格罗塞总结了各艺术门类的特征。第十一章则是总结得出了全书的结论。
关于艺术科学的目的《艺术的起源》中写道:只要艺术科学教给了我们一条支配着那一看似没有规律的任意的艺术发展过程的法则,艺术科学也就可以算是尽了它应尽的任务了罢。只要艺术科学能够显示出文化的某种形式和艺术的某种形式间所存在的规律而且固定的关系,艺术科学就算已经尽了它的使命[1]6。关于艺术研究的方法,格罗塞先总结了以往对艺术研究的方法:1)人物研究的方法。2)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艺术。人物研究试图从作者个性的角度分析艺术作品的独特性。这种研究方法的问题主要是研究者无法找到艺术品作者的完全资料,有些艺术作品甚至连作者也找不到,作者的个性和作品个性也有着区别。艺术社会学的研究者将艺术当成是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泰纳等人认为人种因素和气候因素决定了艺术品的风格。格罗塞否定了这种观点,他认为特殊的人种性质是无法找到的。生活在同一气候条件下的作者,他们所创作的艺术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就否定了气候因素的作用。格罗塞之前的艺术社会学研究者主要只是考察欧洲的艺术,而不是研究一切民族的艺术。正是针对这些研究的缺点,格罗塞将艺术科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一切民族中去。格罗塞认为艺术研究也应从较简单的艺术开始,认为只有先研究艺术现象中最简单的形态,在明白那些简单现象的性质和条件之后,才能解释较复杂的艺术现象。较复杂的艺术也是从简单的艺术形式演变而来,揭示出较简单艺术的规律后也就能够解开整个艺术的规律。格罗塞认为较简单的艺术是人类最早期的艺术也即原始民族的艺术。原始民族就是具有原始生活方式的部落。他们生产最原始的方式,就是狩猎和采集植物[1]31。原始文化固然是离我们最远的,却也是最简单的[1]24。故而艺术科学的研究应从原始艺术着手,而在格罗塞生活的19世纪,在澳洲、非洲、北极等一些地区还残存着采用原始生产方式的部落和他们的艺术。这样格罗塞就确定了他的研究对象。
格罗塞采用了腓赫纳的分法将艺术分为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两类。静态艺术分为人体装饰、器具的装饰、造型艺术即绘画和雕刻,处于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之间的是舞蹈,动态艺术则是诗歌和音乐。人体装饰主要有画身、劙痕、刺纹、穿孔、发饰、项饰、腰饰、服饰等。这些装饰有时候起到部落标志的作用,有时候具有宗教的意义,有时候只是起到审美的作用。这些具有审美意义的身体装饰也是具有实用意义的,主要起到吸引异性和恐吓敌人的作用。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体装饰的实用意义转变为区分社会地位和各阶层。装潢是指一切原始民族用具上发现的图形,这些图形主要模仿自然的实物,尤其是模仿人类和动物的形象;随后匠人们简化了这些实物图像,直至连模糊的形象也无法辨认出来。早期器具装潢的主要作用是记号和标识,装潢的艺术性质则居于次要地位,其后这种装潢却广泛地发展起来,居于次要地位的装潢也逐渐失去了记号和标志的作用,成为纯粹的美的形式。造型艺术主要是雕刻和绘画。造型艺术在材料和形式上都是完全模仿自然的。除去少数的例外,造型艺术对象的选择都来源于自然的和人为的环境,原始部落的居民会用有限的工具把这些艺术品描写得尽其自然。造型艺术兴起的原因是生产的发展,原始民族使用工具能力的提高使原始居民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得到了发展,感觉能力和运动能力得到了适宜的发展。这样原始居民就可以从事造型艺术的创作,从事造型艺术也进一步提高了原始居民感觉和运动的能力,造型艺术的作用还在于原始居民在创作过程中可以获得愉快感。舞蹈可以分为模拟式和操作式两种。但不论是哪种舞蹈都能使舞蹈者感到剧烈动作和节奏动作的快感、模拟的快感及强烈情绪的快感,观众在观看舞蹈时,舞蹈所产生的快感也会同样拓展到观众身上。舞蹈不仅具有审美的意义,还具有高度的实际和文化意义,共同的合节奏的动作将秩序和团结带给了生活散漫无定的人们,部落里共同的舞蹈活动促进了两性关系的进展,不同部落间通过共同的舞蹈相互确立好感,保证了部落间的和平。随着时代的变迁,舞蹈的作用逐渐被其他艺术的作用取代,现代舞蹈只留下了促进两性关系的作用。诗歌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原始的抒情诗通过节奏的规律和重复等简单的审美形式来咏叹诗人的悲伤和喜悦。叙事诗的题材则来自接近人们生活的人和动物,但由于资料的不完善,作者无法对叙事诗的规律进行更多的总结。诗歌的作用在于连接祖先和后代,增加个体对于他所属集团的认同感。随着时代的变迁,诗歌的作用愈加扩大,起到了团结广大人群,提高和丰富听众感情生活的作用。原始音乐运用节奏及调和的规律,一方面使原始艺术脱离了有形的世界,另一方面音乐、舞蹈、诗歌三者却又是经常结合在一起的。原始音乐的作用在于它不仅能给音乐者本身带来快感,还具有引诱异性和激发整个部落勇气的作用。
《艺术的起源》在研究了生活在澳洲、非洲、北极地区的不同部落的各门类艺术后,在第十一章给出了他所发现的结论。1)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来源于特殊的审美动机,艺术也都是拥有实用的意义的,实用意义往往还是早期艺术的主要动机,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的欲望而已。2)早期的艺术都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节奏、对称、调和等一些形式规律在各民族中也都具有共通性。3)对于传统的气候直接影响民族精神和艺术特性的观点,格罗塞也提出了新的看法,即生产方式才真正支配艺术,而气候只有通过影响生产方式才能间接地影响艺术的特性。
艺术起源于巫术的观点是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来的,其后弗雷泽、贝朗热、弗拉德等许多学者都对这一观点进行了研究。这些学者认为对于早期的人类来说,周围的世界是神秘的,他们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一切的动植物、河流、星辰等都是有灵性的,他们和人类的活动有着密切而神秘的联系,会对人的活动造成影响,这就需要使用巫术来感应和控制万物。原始巫术控制万物主要使用接触律和相似律。接触律认为当人接触到某物的一部分时,就拥有了控制该物的能力。相似律是指相似物具有和原物相同的效力,接触到相似物或做出与原物具相似的动作时,本人就具有了原物的能力或能够操纵原物。例如,原始的艺术家深信他们所创造出来的动物形象对于远距离之外的狩猎对象具有操纵作用,而这种遥控是可以超越时间或空间概念的。在艺术早期的发展阶段上,巫术就成为了艺术的起源。艺术起源于巫术的观点认为,在原始人的心目中,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艺术起源于巫术观点也是从实用价值的角度解释了艺术的源起。
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最早在18世纪由席勒提出。席勒艺术来源于游戏的冲动,艺术是“两种冲动(即感觉的冲动和形式的冲动)的共同对象,那也就是游戏的冲动”[3]。确实游戏和艺术有许多重要的特征是共同的,例如他们都没有直接的实用价值,都具有娱乐的功能。游戏和艺术的作用都是使过剩精力得到发泄,使人的能力通过游戏或艺术得到练习。
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也是人们所熟知的。沃拉斯切克和毕歇尔都认为在劳动中的节奏是舞蹈和音乐中节奏的来源。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有专门的章节论述了艺术与劳动的关系。而从哲学理论的高度来论述艺术起源于劳动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将社会生活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就必然会受到经济基础决定作用的制约。但是艺术的产生是经过一个过程的,在人类劳作的过程中,劳动促进了人的身体和精神的不断完善。正如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中所说:“只是由于劳动,由于和日新月异的劳作相适应,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在更长时间内引起骨骼的特别发展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愈来愈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的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塑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4]
《艺术的起源》研究上的特色在于它不是从某种特定的观念出发,而是从作者所收集到的澳洲、非洲、北极一些部落的艺术资料出发开展研究。例如它对澳洲部落艺术、爱斯基摩人艺术、斐及安人艺术的相似性进行研究和总结,得出了早期的艺术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节奏、对称、调和等一些形式规律在各民族中也都具有共通性的结论。它从各部落的人体装饰、装潢、造型艺术、舞蹈、诗歌、音乐这些具体的艺术形式出发,考察它们与社会生活、社会经济的关系,得出了艺术的产生源于实用的动机,而艺术的目的也是实用的,只有生产方式才真正支配艺术的结论。我们知道,早在格罗塞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从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出发,对社会经济活动与精神生活之间,包括艺术领域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合乎逻辑的科学论证。格罗塞的研究从艺术领域对马克思的观点进行了支持和论证,使唯物主义的艺术史观从高屋建瓴的哲学思辨中进入到具体的艺术领域,并从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寻找到了艺术发展的规律。
《艺术的起源》的另一个特色在于他超越了民族艺术中心主义的思想。由于各民族的艺术在其发展道路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所以研究者在对艺术的认识上也会形成民族艺术中心主义的认识,如近代以来很多研究艺术的观点都有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的思想。格罗塞在其著作中恰恰避免了这一点,没有表现出民族中心主义的特点,也没有以本民族为中心来展开其研究。格罗塞的研究对象选取了非洲、澳洲、北极地区的原始部落,尤其是他对原始文化和原始部落进行分析时,没有以猎奇的心态强调这些原始民族艺术的特色,而更多的是在强调这些原始民族的艺术对于人们在人类艺术起源的一般规律的认识上的启示作用。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格罗塞注重以事实为基础,在对各部落的众多的艺术现象进行充分分析后,才提出自己的结论。
当然格罗塞对艺术起源的研究也有一些片面的地方。格罗塞的艺术起源论完全不考虑巫术在艺术起源过程中的作用,忽视了原始意识在艺术起源中的作用。这也使格罗塞的艺术起源观难以解释许多的艺术现象。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格罗塞自己也举了一些他无法解释的例子。如:1)为了防止画中说话,澳洲人在画人时并不画上嘴[1]153。2)澳洲人关于禁忌的歌谣“为什么要吃贻贝呢?唉现在魔鬼的风暴和雷霆可来了。唉为什么要吃贻贝呢?”[1]188也正是因为忽视了原始意识的作用,格罗塞对有些艺术现象的解释恐怕也无法令人深信不疑。如他在写到剥痕艺术时认为安达曼人此举的意义是证明他们应付肉体痛苦的耐性。为此他还举了安达曼人进行剥痕后唱的歌作为例子:“现在谁能够杀死我?我已经刻刺过了,我已经刻刺过了。”[1]55从这段歌谣中可以发现,安达曼人认为刻刺与无法被杀死间存在着联系,而这种联系的建立也一定是出于他们的某种意识。
[1]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慕晓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3]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M]//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责任编辑 张佑法)
J110.9
A
1007-7111(2012)03-0085-03
2012-01-16
朱李鹏(1980—),男,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