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高职院校的文化自觉与精神培育——以承德石油高专为例

2012-08-15 00:45王纪安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承德办学大学

王纪安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承德 067000)

大学精神:高职院校的文化自觉与精神培育
——以承德石油高专为例

王纪安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承德 067000)

高等职业院校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文化自觉,培育具有自身特点的大学精神。论述了高职院校精神培育的五个源流,并以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典型性的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通过描述其实践历程,阐释了该校大学精神内涵。

大学精神 ;高职院校;文化自觉

高等职业教育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第29届大会提出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在这个具有权威性的教育分类中,明确提出第三级(序号为5)为高等教育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分为5A和5B两个类别。5A类是理论型,按学科分设专业,相当于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5B类是实用型技术型,相当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这个标准强调两类教育是平等并行的,都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或称为大学范畴[1]。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的特殊组织,从一开始就重视大学精神的塑造。可以认为,大学精神实际上是一个泛化的表述,彰显着既为普通意义上的大学所应有,也包括了作为当前中国已占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追求。

笔者认为,大学精神可以有共性和个性的两种阐释,或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是具有普适性的大学精神表达。牛津大学的纽曼认为,大学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真理、探索和发现、试验与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2]。中外大学发展史昭示着,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是有其独特的精神在支配着的,这种精神强调学术上的自由独立和兼容并包。狭义的大学精神则是每个大学的个性表达。一般认为,一所大学的精神是在某种价值观念的支配下,贯穿于大学发展过程的始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长期凝聚积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共同性的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3]。大学精神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动力源泉。

1 文化自觉: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培育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尽管从大学成立伊始就在积淀着、传承着,但也不可忽视许多高等教育机构,特别是主办者与主政者,由于主观的或客观的,历史的或现实的原因,对大学精神的漠视依然存在着。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杰出创新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和中国尚没有在世界有重要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我们给出的答案就是中国现在的大学(包括高职院校)缺乏应有的大学精神,缺少大学应该有的“文化自觉”。

大学独特的文化,需要独特的文化自觉,自觉其文化的深邃,自觉其文化之独特,自觉其文化之意义与价值,从而,自觉到大学之为大学[4]。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如此。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说它历史较长,可以追溯到建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说它历史较短,其真正的兴旺是最近的二十年。三教统筹,高等职业院校目前已达1 215所之多。但毋庸讳言,其中大多数都是新近升格而来,举办高等教育时间短,对高等教育规律认识还不深,大学文化的积淀尚浅。尤其在这二十年的办学探索过程中还有许多这样那样的干扰,其一就是在有些政策和指导上简单化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满足就业的动手教育,从工具性、功利性上误导了同样肩负育人责任的高等职业院校,更使一些院校严重缺乏了应有的文化自觉和精神培育。缺乏文化自觉和精神培育必然无法完成大学育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鉴于此,高等职业院校的文化自觉、高等职业院校管理者的文化自觉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了。

高等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从哪里着手呢?首先是培育大学精神,或者说是培育具有本校特色的高职院校精神。因为高职院校精神反映的是学校办学理念、工作方针、学术追求、育人境界,这对一所学校是最最重要的文化建设内涵。大学精神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从总体和本质上看,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是贯穿古今中外大学的基本精神。但在不同时代,在不同院校,大学精神的具体表现则可能是不同的。大学精神既是一种历史沉淀,也是一个创造培育的过程[5]。从高等职业院校来看,这种精神的形成和培育来源于五个方面。一是学校自身的办学历史和演变进程。一代一代的校长和师生在办学实践中都会提出并形成很多宝贵的理念、行为,甚至故事。二是学校所处的地域特点。桔生淮南而为枳,院校处于不同的地域就会有不同的文化土壤。三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文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不同于一般学术性大学的显著特征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导向、实践为本”,这种类型的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印记。四是高职院校所处的行业与合作的企业文化的交融。高职文化实际上就是基于校企合作的文化。培养方案的校企共商,课程的任务驱动,培养的顶岗实习,管理的企业制度引入都是高职校企合作文化的体现。五是社会文化的引入。在当前的高职,既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需要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引领。

2 彰显个性:一所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形成

大学精神的形成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因为其具有特色鲜明、传承悠久的历史而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其大学精神的形成和精神内涵剖析可以成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借鉴。

现在的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直接溯源于1903年创办于天津的北洋工艺学堂。1904年称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并始建实习工场,有专家认为这可能是迄今中国高校最早的校办实习工厂,现在该校校史馆还珍藏有由北洋银元局铸造的上刻有“实习工场”字样的铜钟。后学校几经变更名称,诸如“河北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河北省立工业学院高职部”、河北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等,兴办高等职业教育源流最早、百年传承、延拓至今。2002年,教育部和河北省教育厅联合组织由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专家组成的校史论证专家组确认“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源于1903年创办的属于高等教育层次的北洋工艺学堂,办学历史连续,承续分明,已有百年办学历史。”

学校成立伊始,就以瞄准职业、工学并举为己任。学校首任校长、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兼北洋工艺学堂总办周学熙即阐述了“工”、“学”密不可分关系的重要性——“学堂为人才根本,工艺为民生至计,二者固宜并举。而计求之道,亦属相资。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就是我国早期“工学结合”教育思想的精练表达,明确指出了理论学习与工艺实践的辨证关系。其后,曾主政学校达十年的工业教育家魏元光提出了“既习其理,又习其器”等教育主张,进一步阐述了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倡导学校形成“特殊学风”,对学生提出“分工合作,促进生产教育”、“手脑并用,造成实用技术人才”、“教学做合一,提高研究学问的兴趣”等标准和要求,“工学结合”的思想和实践都已有了雏形[6]。

由此背景,学校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提出了“道艺兼修、敬业乐群”的校训和“努力做得更好”的学校精神。

“道艺兼修”和“敬业乐群”两句均源出于1937年著名学者为该校是年学生毕业纪念的题词。“道艺”在《汉语大词典》中指学问和技能。其与学校办学传统中“既习其理,又习其器”“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曰:“志于道,据于德”。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的根据和行为的准则。可见此“道”为“大道”,是“精神积极”的表化,是思想的磨砺,是品德修养的要求,在现实中反映出对文明、礼貌、团结、友爱、谦虚、勇敢、正直、勤劳、俭朴;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精神文明的教育与养成。“艺”在《辞海》中指“才能和技艺”。《论语.雍也》中说:“求也艺”。朱熹注:“艺,多才能”。可见“艺”是“知识与能力”的表达,对学校来说就是要使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过程获得相应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敬业乐群”实际上在《礼记·学记》中就有,即“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孙希旦集解引朱熹曰:“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敬业谓专心学业,乐群谓乐于朋友相切磋。今或可扩深其含义:敬业——学生专心学业,热爱专业与职业;教职员工潜心教育事业,倡勤奋严谨之品格。乐群——弘扬合作、团队之精神,行团结求实之风尚。“敬业乐群”是个体面对社会人群的一种高尚的价值取向,是超越自我的道德升华。因此,“道艺兼修”可引申为重德重技、德技并举之意。“敬业乐群”则是敬重职业、专注职业、强调团队协作。两句校训,言简意赅,既有实实在在的历史出处,又阐释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有风韵,彰显着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鲜明魅力所在。

这样的校训明确提出是在2002年学校百年校庆前夕,但其影响和传承实实在在渗透在了该校的办学历史实践之中。1952年,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学校划转中央燃化部石油工业总局,师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艰苦奋斗,忘我工作,“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谱写了许多动人篇章。1988年复办专科后,在我国率先启动高工专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从专业改革入手,采取试点推进的办法,探索理论与实践三次循环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先后有8个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专业成为国家示范专业,5个专业成为省级示范专业,位列全国前列。1997年学校从整体上谋求新的发展,成为教育部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8年成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努力做得更好”成为该校百年办学追求的真实写照并成为学校的“大学精神”。

“努力做得更好”实际上就是追求大学卓越的平实表达。追求文化的卓越——学校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构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体系,并着力于高职特色教学文化建设。追求学校治理的卓越——学校在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上作大文章,从机制上扩大教授、双师和大学生在学校治理上的应有职权,昭示高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追求育人上的卓越——学校全面建立文明建设操作系统,虚功实做,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上下功夫。“努力做得更好”这一大学精神已成为学校优良作风和鲜明性格的准确描述和面对未来发展境界的生动表达。

[1] 杨东铭.高职教育:高等教育的一种全新类型[J].现代教育科学,2010(01):46-47.

[2] 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春男.浅析大学精神的内涵[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69-171.

[4] 张楚庭.大学的文化自觉初论[J],现代大学教育,2010(03):19-23.

[5] 吕晶晶.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精神的培育[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02):12-14.

[6] 王纪安.工学结合教育思想的发端和内涵[A].中日高职高专教育论坛文集[C].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College Spirit:Culture Awareness and Spiritual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WANG Ji-an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Chengde 067000,Hebei,Chin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m a major part of colleges,so culture awareness and individualism cultivation is required for them.This paper states five sources of spiritual cultivation and elaborates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from a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college spiri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ulture awareness

G718.5

A

1008-9446(2012)02-0084-03

2012-03-19

王纪安(1960-),男,辽宁锦州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与管理和金属材料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承德办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大学》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