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定制”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为例

2012-01-09 06:53柯艳霞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技能型环境监测岗位

柯艳霞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系,河北承德 067000)

“岗位定制”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为例

柯艳霞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系,河北承德 067000)

结合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了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和实施效果,形成“岗位定制”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环境监测

1 现状分析

通过历年就业情况数据统计和调查问卷,发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有较大一部分脱离本专业岗位,转而从事化工生产相关岗位,导致专业对口率低;即使专业对口,由于不能迅速适应岗位工作要求,需要经过较长的培训和实习期。

学生毕业之后从事本专业工作,主要包括废水治理、废气治理、环境监测与分析、销售、管理与咨询等五类,其中废水治理岗和环境监测与分析岗位共占到本专业岗位就业的75%以上(见图1)。因此,我教学团队确定废水治理岗和环境监测、分析岗为专业岗位群(见图2),并以此为研究重点,构建本专业“岗位定制”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2 “岗位定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我课题组通过与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座谈、问卷等方法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操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急需人才规格(见表1),针对其实施人才培养。

表1 岗位职业能力

利用分析实训室、环境监测实训室和水污染控制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依托承德市环境监测站、天星制药厂污水处理站、承德市污水处理厂等校外实训基地,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为内容系统地设计和组织学生完成专业课学习和实训、实习等。将其学习过程分为学校学习与企业学习的几个阶段,并将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贯穿全过程,使学生学习生涯达到一个“学习-实践”的交替配合,逐步递进的过程,实现教学做合一、工学合一、顶岗与就业合一[1-3](见图3)。

2.1 第一阶段(第1、2、3学期,学校为主,企业参观、实习为辅)

着力培养职业岗位基本技能中的实验能力、设备操作能力、敬业精神。在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完成岗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获得分析工中级证书;严格规范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践的内容和考核标准,要求学生对口实习、跟班实习、实习日报、分项考核,使学生初步具备岗位“定制”的能力,实现工学合一。

2.2 第二阶段(第4、5学期,学校为主)

培养岗位核心技能,与有经验的从业人员分析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界定岗位人才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基本范畴,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讲授专业课,企业兼职教师人数逐年递增(见图4),同时校内专业教师超过60%有多年企业工作经历。

这一阶段包括《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监测》等专业课理论教学模块和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环境监测专业训

练、校外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块,建立专门化的教学场所,在专门化的教学场所中,既有训练技能所使用的、按照真实工作条件所配置的仪器、设备和工具等,又有辅助学习的教材、工具书等必要的学习媒体。

专业课以现场实际生产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学生通过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等步骤,完成工作行动的完整过程,学生活动是工作与学习的整合,真正体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整个教学过程中,辅以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实验实训同步教学、新技术讲座教学和仿真实训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做合一。

本专业目前拥有环境监测与污水处理实验室一个、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一个,存在实验设备陈旧、设备台套数不足等缺陷,这些条件已经不能达到实验实训的基本要求。依据本专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以及满足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改革需要,本专业需要以现有实验实训条件为基础,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充实环境监测实训室和水污染控制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做到能较真实地模拟氧化沟、SBR、离子交换和生物膜等水处理方法的实验,购置较先进的检测仪器,能进行COD、BOD5、TP、TN等水质指标的分析测定,满足《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专业训练》等课程实训要求,并承担“环境监测工”“水处理工”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考核体系。改变以课堂考试结果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采取口试、笔试、实际操作,数据处理,综合分析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通过自评、互评、小组测评、教师评价、校外技术人员评价多方面考查学生的实际完成任务情况,突出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吃苦精神,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建立和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核体系:包括职业资格理论考核专题培训、操作考核集中训练、评分标准等文件的编写和完善,初步实现学生学完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可以达到水处理工中级水平。学完环境监测课程可以达到环境监测工中级水平。通过培训和集中训练,能让学生在走上岗位时,获得水处理或者环境监测的高级工证书,并真正具备同级的理论和实操水平。

2.3 第三阶段(第6学期,企业为主)[4-5]

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岗位能力。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就业意向,通过学校推荐或者自寻的方式到专业相关的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活动,在企业相应岗位带薪工作,实现顶岗与就业合一。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需要完成日志、周记、月总结,通过不断思考和总结,深刻体会岗位与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巩固、扩展;顶岗实习结束进行毕业答辩,对顶岗实习过程采取岗位职责量化,给予客观评价。

3 实施“岗位定制”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3.1 提高了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国家对于环保产业日益重视,我专业对口率稳步递增(见图5)。2008年因多伦大唐煤化工筹建时与我校订单培养,接收了较多我专业学生到水处理岗位,专业岗位就业率高。根据2008年毕业生就业特点,2009级学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开始尝试根据企业岗位要求,针对性地进行改革,这使得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增强,通过该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2012年环境09级毕业生共29人,其中到污水治理岗位17人,环境监测与分析岗位2人,专业对口率为65.5%,达到历史最高(见图6)。

3.2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帮助企业培养高素质员工

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工作氛围,体验劳动的价值,磨练坚强的意志,学习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转变就业观念,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正确定位自我。对企业来说,学生拥有针对岗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时持有高级工的证书,有利于企业缩短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降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成本。

3.3 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企业外聘教师和校内专业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教学方法研讨、思想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校内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当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学习和实践时,由本专业教师带队,教师除了负起管理、指导学生的职责外,还协助企业技术人员完成相应岗位工作,接触企业的先进管理、技术和设备,并帮助企业解决现场具体技术问题。如为华北药业集团承德天星制药厂的“清洁生产”及从废水中提取草酸进行实验研究和提供技术支持;对河北怡达食品有限公司的果品加工废水进行了研究,为其进行了方案和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安装、试运行,运行工和化验工的培训工作,与同类项目相比,节省了近百万的资金,解决了企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利用假期为大唐国际煤化工公共事业部成员进行基础和实践技能培训,并为其进行水处理工技能鉴定。

安排教师下现场锻炼、参加工程设计、参加考评员培训、教师课程进修、学术会议,使全体教师均有机会参加工程实践。如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专业教指委组织的师资培训,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承担承德市环保系统举办的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的理论试卷的出题和审阅工作、制定所有单项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并承担所有的裁判工作等。这些举措丰富了专业知识,培养了高职教师实践能力,为提高“双师”素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岗位定制”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岗位调研,确定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向;通过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内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岗位技能;通过针对岗位职责的各类实习和实训以及职业资格证的考核,保证学生离校即上岗,实现无缝对接。

[1] 张军,范树青.对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职教论坛,2009(11):53-54.

[2] 卢仁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3):144-145.

[3] 黄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探析和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16-17.

[4] 任爱珍.“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评价体系构建[J].高教研究,2010(1):50-51.

[5] 唐永泽,卢兵,霍雄飞.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47-48.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Post Customizing”Talent Nurturing Mode—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Major

KE Yan-xia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Chengde 067000,Hebei,China)

Based on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major,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talent nurturing mode construction,and product talent nurturing system of“post customiz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alent nurturing mode;environment monitoring

G718.5

A

1008-9446(2012)02-0057-04

承德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0802004

2012-01-05

柯艳霞(1980-),女,河北张家口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技能型环境监测岗位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