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诚信问题探究

2012-08-15 00:49王飞成云王染
关键词:市场经济诚信商业

王飞,成云,王染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的成功入世,商业活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拓展。在纷繁的商业活动中,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济飞速发展。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商业交往中的欺诈、制假造假等不诚信行为,严重损害了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诚信

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人们的立身之本。2000多年前,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诚信对人们的重要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思想也一直延续到今天,虽然各个时代其诚信的具体表现不一样,但其作为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重要道德规范却一直延续至今。

同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离不开诚信原则的保护。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各种经济体突破地域的界限,迅速走向世界,引发了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谁拥有了诚信谁就率先赢得了竞争优势。诚信也成为市场经济中商业交往活动的必不可少的规范之一,推动着社会经济向前发展。我们的企业应始终坚持:质量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力,交易诚信是商家的命脉,服务诚信是社会的生存之本。唯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拥有一席之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商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诚信缺失的思想根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思想基础,其中包括各种学说思想,最主要的是儒、释、道三种思想,而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一直是儒家文化思想。儒家学派的始创者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儒家在封建中国商业中培养的是“儒商”。而所谓“儒商”就是有学问的商人,他们不仅善于经营,还非常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待人接物,出入“儒门”,言谈“儒雅”,行为具有“儒风”,与他人交接要讲礼仪。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商业活动中,具有儒家的道德规范。而“儒商”生意经的首要信条——“诚信为本”是传统中国商人的理念,也是传统商业交往的行为规范之一。

随着中国的近代化,西方工业文明不断侵入我国,随之而来的是西方的各种思想,我国的传统儒家思想受到批评和打击,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而伴随着改革开放,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建立起与经济同步的适合我国的道德标准,使得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必要的思想束缚,丧失了道德追求,从而在经济活动中出现了种种欺诈的现象。

(二)诚信缺失的制度原因

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建立起来,各项法律制度还不健全,还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其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规范还未完全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约束机制。在利益的驱动下,由于道德的作用有限,在商业交往中人们开始钻法律的空子,出现种种不讲诚信等不道德行为。

同时,由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面对失信行为人们也不用承担太多的法律责任,也不会对自己的个人信用造成太大的影响,这就使得诚信问题更加突出。面对守信者吃亏,失信者得利而逍遥法外,这也使得人们不再自觉维护诚信原则,诚信普遍缺失的现象也就不断增加。失去了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人们在商业交往中的行为就失去了外在的强迫力,只靠自己内心的道德约束力,在当今这个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中,面对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时人们将可能背离道德的信念,为了个人利益而选择不诚信的行为,以获得最大利益。

(三)诚信缺失的社会原因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变,转型期既是机遇期,又是一个矛盾积聚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将在这一时期凸显出来。而我国当前解决最主要矛盾的方法是发展经济。我国很早就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的发展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为此,我们进行的一切活动都以经济为中心来开展,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以这个目标为出发点。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片面地强调物质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使精神文明没有与物质发展相适应,产生了金钱万能的种种不良现象,导致人们对金钱的盲目崇拜。在当下中国,我们看到没有钱将寸步难行,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为了追逐金钱,人们开始铤而走险,抛弃了道德的追求,越过道德底线,做出各种不道德行为。

与此同时,我国的现代商品经济是以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决定了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而由于政府政治道德的沦丧,部分政府部门及官员也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得额外利益,加上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不完善,缺乏对政府的有效监督约束机制,使得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力寻租现象普遍发生。由于政府权力寻租现象的出现,政府在经济监管中出现偏差,出现了种种不作为和越权现象,凡是对政府部门及官员有利的,能获取利益的则给予支持和鼓励。对没有利益的则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同时,政府的过多不正当干预加剧了商业活动中的不平等现象,使得社会环境趋于恶劣,也使得商业交往不能按正常规则行事,不诚信行为不断发生,并且愈演愈烈。

三、商业诚信的重建

(一)加强道德教育,健全适宜的道德规范体系

道德是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在现代诚信的重建过程中,离不开道德的规范约束作用。我国传统文化绵延几千年,有着许多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不能一味地打上封建礼教思想的标签而摒弃,而应当看到其优良的一面,看到它在维护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的那种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完全摒弃,才使得今天相当数量的人没有了信仰的追求,只有物欲的享受,失去了道德的约束,各种不道德行为屡见不鲜,在商业活动中的不诚信行为不断发生。

在现代化建设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体系。在今天的道德建设中,应以我国传统优良文化为根基,辅之以现代社会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其在当下有其适合的生长发展的条件,只有这样道德规范体系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诚信的重建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人们的道德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制度、机制和环境的强有力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来规范这种行为,用国家的强制力来约束不诚信行为的发生,并对其做出惩罚。当然,我们都知道法律是用国家强制力来维持的,是为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设定的。但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治”社会,是“人治”大于“法治”的国家,法律在大多数时候成为维护当权者利益的工具。今天我们虽然提倡法治,但同时看到诸多法律在当权者面前形同虚设,而当权者又为了自身利益,出现权力寻租,并为其充当保护伞,使得不诚信行为扩大。当前实行“依法治国”,政府实行“依法行政”,但成效并不显著。要实现真正的法治还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而如何缩短这一过程就取决于全社会、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缩短法治社会的建设过程,实现依法治国,才能使商业交往能在真正的法律框架内按自身规律发展,避免商业失信行为的发生。

在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的同时,应建立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完整的社会诚信体系,对企业、个人的诚信也没有记录。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团体和个人广泛参与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信用评价上,主要由社会团体和个人来参与,政府应把对经济活动主体的信用评价让权与社会团体和全体人民。如果单纯依靠政府评价,则有可能产生权钱交易,发生权力寻租,民众对评价结果也将持不接受或否定态度,只有让民众参与对经济体的评价,才能引发民众的主人翁精神,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评价,对评价结果持积极态度。

(三)优化社会环境,建设诚信社会

当前建立诚信社会,优化社会环境,关键在政府。人是生活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之中的。国家就是一个伦理共同体。人是国家和社会的成员,但人之为人的本质是伦理的。人的伦理本质并不意味着国家必然是正义的伦理共同体,仅仅由伦理本质的人组成的国家,并不一定形成现实化的、表现国家和人的灵魂健康的正义。国家的正义必须获得产生它并维持它的力量,这就意味着国家如何正义地存在、正义地表现其力量,即是否具有政治德性。只有具备德性的政府,才能为维护社会诚信做出公正的行为。

在今天的诚信社会建设中,要改变商业中失信行为的不断发生,应坚持自上而下的建设,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政府和优势经济体不依诚信办事,起好表率作用,那么诚信社会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只有政府自身和优势经济体以诚办事、以信取人,带动全社会诚实守信行事,才能扭转我国当前诚信缺失的窘境,也才能避免商业失信行为的不断发生,从而使社会以诚信为本,处处弥漫诚信的气息。

总之,商业失信行为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近年来才有的。解决商业失信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单纯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或某一方法手段也是不能解决的,这需要国家、社会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并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才能解决。

[1]杨翠萍.诚信:市场经济条件下坚守的道德底线[J].征信,2010(3).

[2]张树国.信义的追求[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郭新塔.诚信危机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10).

[4]金生鈜.德性与教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5]刘晓光.浅议社会诚信体系构建中政府的作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6).

[6]李买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诚信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1).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诚信商业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