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2012-08-15 00:49:04汪姣
关键词:东南地区东南民俗文化

汪姣

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汪姣

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作为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中重要的一翼,定位为民俗生态旅游带。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从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几个方面全面分析渝东南旅游的实际,提出旅游发展的建议、对策。

渝东南;SWOT;发展对策

渝东南地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紧邻黔北、鄂西和湘西,是渝、黔、湘、鄂四省(市)结合部。该地区包括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武隆县共6个区县,面积1.98万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4.0%;2005年常住人口28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0.2%,以土家族、苗族聚居区为主体,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这里自然风景秀美、生态环境优良、民族风情浓郁、民俗文化丰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一、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旅游资源丰富。渝东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渝东南地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景点有: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国家5A级景区“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地震遗址、国家4A级景区的“黔江小南海”和国家4A级景区“酉阳桃花源”,还有乌江画廊、武陵仙山和浦花河等一批优良的自然风景区。

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是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民族文化浓郁、民俗乡风淳朴。各少数民族以其优美动人的歌舞、琅琅上口的民谣、精美绝伦的服饰、独具特色的建筑、精湛的民间工艺、风格各异的地方戏曲、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别是黔江的南溪号子、后坝山歌、中塘向氏武术,石柱的土家啰儿调、土家斗锣,秀山的薅草锣鼓、秀山花灯、阳戏、余家傩戏、龙凤花烛,酉阳的酉阳民歌、傩戏、摆手舞,彭水的鞍子苗歌、川江号子、朗溪竹板造纸等1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黔江南溪号子、石柱土家啰儿调、秀山花灯、酉阳民歌等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渝东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区位优势。渝东南位于中国西部和中部结合点,处于长江三峡——张家界、凤凰古城——武陵山乡、梵净山这个世界级金三角旅游圈的交汇地带,具有发展跨省旅游的区位优势。此外,根据重庆市提出的“一圈两翼”战略,渝东南是其中的一翼,定位为民俗生态旅游带,是重庆市重点扶持发展的区域。

(二)劣势(weakness)

1.可进入性差。渝东南地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大山系交汇的盆缘山地,与黔、湘、鄂交界,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虽然具有发展跨省旅游的区位优势,但距离主要客源地重庆市还是有些距离。以黔江为例,黔江距离重庆约330公里,乘飞机约40分钟,乘坐火车需要约3.5小时,乘汽车走高速公路约4小时。要去小南海、濯水古镇等景点,还需花费2小时左右,因此在地理可进入性上略差。

2.基础设施不完善。就交通条件来说,随着黔江区舟白机场的投入运行,渝东南地区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机场全方位的立体交通网络。但是,从区县城区到各旅游景点的交通仍然不足,表现在道路狭窄、交通车辆少。此外,景区内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公共卫生设施缺乏、旅游纪念品商店、旅游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缺乏且质量等级不高。

3.旅游人才缺乏。渝东南地区的旅游从业者大部分都是高中、中职文化程度,缺少旅游专业知识的训练。以渝东南的中心城市黔江为例,截止到目前,黔江的天地旅行社和兴黔旅行社共有地接导游30余名,只有6名地接人员取得了导游资格证。由于缺乏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高。高素质的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营销、中高级导游等方面的人才及更是严重缺乏。

(三)机遇(Opportunity)

1.旅游经济战略地位提升。国发[2009]4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旅游业的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优势日益凸显;旅游需求的大众化、多样化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政府政策的支持。渝东南地区依托重庆市独特的战略地位,借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首届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上,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范围内的6个区县共计签约旅游招商项目10个,涉及金额196.7亿元。

(四)威胁(Threats)

1.周边客源市场竞争激烈。渝东南地区与黔、湘、鄂交界,虽然具有发展跨省旅游的优势,但是由于旅游资源的相似度大,在客源市场争夺中竞争十分激烈。渝东南地区与贵州、湖北的恩施、湘西都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有极大的相似性。在其他资源方面,周边贵州的梵净山、湖南的张家界风景区、凤凰古镇等都是开发较早并已成为全国知名景点。因此,渝东南旅游客源市场劣势明显。

2.民俗文化资源流失严重。民族文化内涵是渝东南民俗旅游的“灵魂”所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资源遭到破坏或失去了原有的内涵。如,人们已经很难再欣赏到土家族闻名的“哭嫁歌”“跳丧舞”等民俗歌舞形式。再比如,土家族的吊脚楼是最能现其民族建筑艺术风格的建筑物,但在黔江的濯水古镇、酉阳的龚滩古镇等景点,人们很难再找到原汁原味的吊脚楼。此外,一些传统技艺、习俗、歌舞、礼仪传承后继乏人,面临灭绝危险。

二、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借助区域合作,整合渝东南地区旅游资源

过去,渝东南地区各区县旅游发展都是以本区为主,很少考虑区域间合作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根据重庆“一圈两翼”战略,只有整合各区县的旅游资源,统筹规划和建设,加强各区县的合作力度,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旅游市场,共同打造渝东南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增强与周边省市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二)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渝东南旅游品牌

渝东南地区作为一个“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已根深蒂固,只有通过各种媒介不断的宣传,才能影响并改变旅游者的原有感知。但是,渝东南地区的旅游宣传力度除了武隆县走在前面外,其他区县的宣传力度都很不够。武隆的旅游宣传已经通过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及各种网络平台达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因此,渝东南地区应进一步加大合作,在政府主导下,借助媒体力量,通过举办“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节”“旅游论坛”,参加重庆市组织的各种旅游推介会、投放旅游广告等形式来加大渝东南的宣传力度,提高渝东南的知名度。此外,旅游经济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这种注意力经济既是知名度经济,又是品牌经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核力积聚在了品牌上。要打造渝东南旅游品牌,必须加强区域的旅游规划和开发,全面发掘民族文化,提高现有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品位,突出区域的特色,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渝东南旅游品牌。

(三)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可进入性

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完善的旅游设施也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基本保证。针对渝东南地区各景区基础设施的现状,应进一步加强景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公共卫生设施、旅游纪念品商店、旅游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缺的建设。在交通便利上,除了要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外,还应加大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景点、景区的可进入性,做到“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旅游目的地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完善的旅游设施,还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是渝东南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一个瓶颈。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人才引进奖励机制,加强市区之间人才流动和人才支援管理等。除此之外,培养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作为渝东南地区唯一高校,是未来渝东南旅游人才主要的来源。学院应通过“校企合作、淡旺互补、双师双证、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渝东南地区乃至整个武陵山区培养更多旅游人才。

(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渝东南地区旅游的发展定位是 “民俗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不论是对于自然环境还是民俗文化资源,都需要遵循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渝东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渝东南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蕴含着土家人、苗家人特有的精神和思想,体现着土家族苗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旅游发展中,不仅要开发利用这些资源,还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及其载体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渝东南地区发展旅游业优势和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克服可进入性差、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乏等劣势,把握国家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以及重庆市对渝东南地区的支持等机遇,才能使旅游业为渝东南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1]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祝国超.渝东南民族文化产业开发与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互动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冉雄伟.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调研和思考[J].民族论坛,2008(1).

[4]罗萍.南川旅游业的SWOT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16).

[5]冷飞,赵毅.基于SWOT分析下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对策探究[J].经济视角,2011(1).

[6]于世杰.渝东南文化旅游发展前景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3).

F590.3

A

1673-1999(2012)04-0093-02

汪姣(1983-),女,湖北人,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黔江409000)旅游管理系助教。

2011-12-16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文化消费背景下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研究”(11SKU32)。

猜你喜欢
东南地区东南民俗文化
第18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高一)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0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小主人报(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8
第16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中等数学(2020年1期)2020-08-24 07:57:44
第17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中等数学(2020年10期)2020-04-13 05:52:28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中华建设(2019年7期)2019-08-27 00:49:30
第15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中等数学(2019年2期)2019-05-20 09:57:14
《东南早报》伴我成长
快乐语文(2016年29期)2016-02-28 09:03:33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海峡姐妹(2016年3期)2016-02-27 15:17:47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火花(2015年8期)2015-02-27 07:44:57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