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文化建设浅析

2012-08-15 00:51杨支才
关键词:价值体系中医药价值

杨支才 佘 惠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高校历来是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力量,担负起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建设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自身价值的根本体现。在新形势下,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强作为中华文化杰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构建具有鲜明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大学文化,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切实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更是加速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需要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彰显“悬壶济世”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体现在大学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的体现,是大学历史发展的血脉,是大学师生的精神家园,也是大学的精神旗帜。肩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必须始终坚持大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大学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立足当下,联系实际,将大学文化建设的共性要求与高校的个性特征相结合,反映不同领域和行业属性,体现不同高校独特的文化特色,这不仅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主体需要,更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客观可能。就高等中医药院校而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与中医药文化传统相结合,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彰显“悬壶济世”的价值追求,不失为一种必要和可行的思维路径。

千百年来,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正是秉承“悬壶济世”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历代医家克服种种艰难困苦,投身医学实践,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积累治病救人的医方良药,不断开拓创新,“法古而不泥古,求新而不离宗”,在不懈拼搏与进取中融小我于大我,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济世救人的医学人道主义事业中实践“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彰显了一种高尚的人生目的,展示了一种崇高的人生价值,提供了一种内在的人生动力,承载了一种大爱的人生境界。“悬壶济世”的中医药文化价值理念,对于当前中医药院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旨在“化人”,抓住人生观和价值观建构的根本,将“悬壶济世”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塑造人、鼓舞人的针对性,可以更好地增强中医药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彰显“悬壶济世”的价值追求,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学习型高校建设中,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整理发掘“悬壶济世”的典型事例,以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感染人、熏陶人,增强党性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力。需要坚持以师生为大学文化建设的主体,弘扬师生主体性,增强师生大学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不断探索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探索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悬壶济世”的精神体现了当下师生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中医药传统文化内容有机整合,着力发掘整理传统中药文化中优秀的人文精神,丰富并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师生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师生的社会责感。

二、以中医药人才培养为根本,强化“大医精诚”的素质理念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华夏大地,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但近百年来,西学东渐,随着西方医学的昌明,中医药学被不假思索地批评,取缔和废止中医药的呼声不绝于耳,中西医之争持续至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强盛,必须有包含中医药文化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盛。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高等学府,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弘扬中医药文化责无旁贷。中医药人才培养既是中医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职责,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根本依托和需要。提高对中医药文化的自觉,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提升中医药文化的自强,都离不开优秀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培养什么样的医学人才?唐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为医者的素养必须要有“精”、“诚”两个方面,即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苍生大医”的人格修养包含了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的统一,体现了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结合。大医之大,在于优良的医德品质,在于精湛的医学技能,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大医精诚”作为中医药人才的素质理念,它凝聚了中医药文化发展对人才的角色期待,表达了社会公众对医务人员的素质要求。在社会转型发展、医疗改革深化而众多矛盾冲突交织的背景下,从医药人才培养的前沿入手,强化医学生的德性教育,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对于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无疑具有本源的价值意义。体现“大医精诚”的素质理念,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传授中医药知识技能与中医药文化价值结合起来,把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大力培育有利于“大医”成长的具有鲜明中医药文化特点的校风、教风、学风。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特别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高端人才。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职责和任务,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深化学校通识教育改革,以尊重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围绕“价值引导、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的目标,增加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内容,创新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实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特别注重中医药文化传统的熏陶,彰显“大医”的人格品质,突出“精诚”的人格素养。

三、以服务社会活动为载体,促进中医药文化广泛传播

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是大学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学文化的实践源泉。在大力发展和繁荣中医药文化的社会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以其特有的中医药人才优势和科研实力,在服务全民健康,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彰显大学文化的社会价值,重要支点在于提升中医中药在国民健康服务中的实效,以预防、保健和治疗的功效证明自身的价值。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并重,中医药与西医药共存的大格局中,发挥中医药自身的优势,加速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面临了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大学文化建设,并不是书斋里抽象的理论设计,闭门造车,而是需要直面医疗卫生服务的临床一线,需要回应社会公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重大关切,整合研究力量,推出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同时,还需要在开放互动的社会环境中,联系政府、企业、医疗机构,整合各方资源,协同创新,主动实施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努力推进研究成果有效转化。

服务社会的过程,是大学文化沉淀积累的过程,也是中医药文化推广与传播的过程。在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的“双向开放”。一方面需要发挥学校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跨行业、跨地区,“走出去”,积极组织师生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在扩展“中医药校园行”的同时,开展“中医药社区行”活动。不但要走出校门,还更要走出国门,学校要积极利用联合办学、合作办学、海外校际合作等渠道,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努力推进作为中华文化优秀奇葩的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医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以开放的心态,广阔的视野,积极“引进来”。主动吸收、借鉴其他高校、行业、地区、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师生员工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学校文化事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1]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学习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2月第一版

[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中医药价值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