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医药类专业基础课整合研究——以 《药用物理学》为例

2012-08-15 00:51:03陈昭喜
关键词:药用物理学教学内容

陈昭喜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中,出现了“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观点。本文采用主流的“小整合论”观点,即将课程等同于教学,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方法和媒介有效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实现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一、信息技术与《药用物理学》课程整合的背景

《药用物理学》课程是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药学领域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物理学基础。我校开设该门课程十多年来,面临的教学改革形势比较严峻。具体来说表现以下方面:一是课程教学学时不够,部分内容只能泛泛而谈;二是课程部分内容与中学课程重复,中医药类专业的学生理工科基础较差,学习热情不高;三是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基本沿袭应试教育,往往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对他们的探索精神的培养;四是课程考试方式仍采用试卷答题的形式,学生仅局限于背物理定义、定律和做习题上,忽视了对物理概念、思想、方法的学习和理解。因此,《药用物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给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并引起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甚至教学体制的深刻变革。如何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方法和媒介有效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层面进行教学改革,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和倾力研究的课题。

鉴于《药用物理学》课程具有开设面广、选修学生数量多、亟需教学改革的特点,我们以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二、信息技术与《药用物理学》课程整合实践

1.整合目标

信息技术与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是指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全过程,与教学诸要素优化组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因而,信息技术与《药用物理学》课程整合的目的是通过师生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发生变革,从而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向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整合过程中,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2.关键要素

信息技术与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需要解决三个关键要素:优化教学内容、诊断确定整合点、搭建学习平台。在优化教学内容方面,我们根据中医药类专业的特点和新要求,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删除了部分理论性较强以及与中医药结合不紧密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了物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部分,课时由整合前的136学时变为90学时。在实验部分,把侧重点放在与医学、生命科学联系较为密切的医药应用实验上;在诊断确定整合点时,我们从整合的目标以及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思量,把整合点定位在传统教学手段支撑课程教学存在困难的关键点上,并整理出了课程各章节和知识点的主要整合点;在搭建学习平台时,我们设计并开发了课程学习网站,收集与整理了大量的学习资源。《药用物理学》网络课程分为学生模块、教学模块和学习资源模块三大部分。学生登录课程网站后可以进行在线学习、提交课后作业,并有在线交流、课程论坛和知识拓展等功能,能有效培养学生将物理学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创新能力;教师登录课程网站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能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各种模式的教学活动。

3.模式选择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和内容所建立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包含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五个基本要素。为了实现教学设计的过程,我们在整合过程中尝试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双主体教学模式、基于网络课程的辅助式教学模式、基于网络课程的协作式教学模式、基于教学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1)基于信息技术的双主体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用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难以用言语描绘的内容,极大地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学生建立感性经验,提高学习兴趣。教师也能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创造学习情境,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能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教学模式。《药用物理学》课程内容包含许多基本原理、物理现象和医药仪器信息,尤其需要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呈现,经过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给学生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基于网络课程的辅助式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主要应用于课外复习。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学生由于注意力、精力的限制,对某些教学内容可能理解不透彻,需要基于网络课程的辅助式教学模式来补充。该教学模式既能弥补传统课程教学的不足,同时也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在教学资源、异步交流、发挥学习者主体性等方面的优势,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有效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药用物理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常在课后登录课程学习网站,复习上课内容,重点把在课堂上没有掌握或者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弄清楚,必要时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在线交流或者向任课老师请教。这种方式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突破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基于网络课程的协作式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能取得比自主学习更好的效果,一般同时应用于课堂和课外。该教学模式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把学习者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从而对某个教学内容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该教学模式的规范操作流程是:创设学习情境、提出任务—建立小组、分工计划—网络探索、协作学习—小组展示、成果汇总—教师点评。在具体操作中,教学要认真设计任务,注意合理分组,及时反馈与调控,并做好任务评价。在《药用物理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先后在4个班开展了教学实践。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氛围与以前大不相同,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建立起来了,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在课后合作中,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基于教学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该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主要应用于课外自学。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或对疑难情境进行分析,由学生在课后围绕这些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形成答案。该模式的规范操作流程是:选择和确定主题—发现潜在的学习资源—收集、检查和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信息整理与汇编—对信息进行评价、解释、分析和综合—信息呈现——确定过程的效果。例如在《药用物理学》课程中,关于相对论的有关问题,很难用文字解释清楚。为此我们给学生设计一个“假如光速是可以超越的”的研究性学习题目,要求学生利用这个假设完成医学和药学中发生改变的各种情形,并最终总结出研究报告和结论。

4.整合成效

信息技术与《药用物理学》课程整合两年来,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一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整合,能把枯燥空洞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活泼的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学在中医药类专业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增加了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丰富课堂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二是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通过整合,能把微观的物理结构宏观化,平面的图形设备立体化,静止的事物动态化,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接、生动和形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有效解决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三是取得了一系列的竞赛成果。如:开发的《药用物理学》网络课程在2011年度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中获得高等教育组网络课程二等奖;指导学生在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中获二、三等奖共5项;发表相关教学改革论文10余篇,课程教学团队的教研教改能力显著提升。

三、信息技术与《药用物理学》课程整合的启示

1.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与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而应是“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过程和使用过程。这要求教师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做指导,学会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教学设计,并把各种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除了要具有基本的专业素养外,还应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即掌握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真正把计算机当作备课、授课、组织教学、调控学生活动的工具,同时还能自如地驾御网络平台,汇集专题资源,高效地组织教学。

2.学生要培养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过程中,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与他人协作的意识,自觉培养亲合他人和扬长补短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这也要求学生要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学校要从关注教学环境的建构转向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

信息技术与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目标,就是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学校不能过多关注教学环境的建构而忽视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而应当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来设计适合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如充裕的学习资源库、教学案例库、认知工具库等,这可以通过教师自主开发、网络收集整理、学校购买等方式实现;另一方面,学校要提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讨论与协商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不仅能与其他学生及时交流与协作,同时也能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积极营造有利于建立互动的人际关系。

4.把握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并不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需要整合。教育界要认清信息技术与专业基础课程整合的实质,不能简单地把在课程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就看成是整合,也不能把整合看作一种时尚,片面地认为整合越多越好,或者是因为上级号召而不得不应用。对那些可用可不用或者不适合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则没必要使用。比如,在基本理论的教学中,只需要板书文字或者物理公式,那就不如不用;在对物理进行受力分析时,若用计算机演示可能缺乏真实感反而效果不好,还不如用圆规和直尺在黑板上作图,这样效果可能更好。所以,在能达到同样效果时,建议优先采用实验的方法,而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01)

[2]金利波,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08)

[3]钟绍春,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

[4]王佑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03)

[5]许爱军.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特色教育资源的思考.成人教育,2009(01)

[6]许爱军,等.数字教学资源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高教论坛,2010(07)

猜你喜欢
药用物理学教学内容
酒酿搭配药用最养生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6:08
美食物理学
英语文摘(2019年10期)2019-12-30 06:24:32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 07:35:00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学中的简单应用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8:57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19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