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英
列宁时代理论分期初探
王昌英
近代以来的各个阶级、政党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时代观。一定的时代观和对时代的判断,是制定相应的战略、策略和政策的依据。列宁是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其包括时代分期在内的时代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当今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列宁;时代理论;帝国主义论
列宁是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时代理论既在理论上影响了其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又在实践上影响了几乎整个20世纪的无产阶级和被压迫国家与民族的革命、解放运动,并且对于正确认识当今时代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理论界在列宁时代理论的形成过程研究方面尚属空白,笔者拟对此作初步的探讨。
出生于1870年4月的列宁在19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了。与青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有个从非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不同,列宁登上理论舞台之始就是个马克思主义者。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列宁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篇文献就是革命性的、马克思主义的。写于1893年的《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一文是一篇革命性的文献,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列宁最早的著作。可以认为,从这篇文章开始,列宁登上了理论的舞台和历史的舞台。在《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篇文章中,列宁对俄国农民经济的现实状况做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揭示了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式和过程,证明了在俄国农村商品经济已经占据统治地位,村社农民已经分化为农村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中农则是经济上不稳固的阶层。
民粹派一直认为农村未被资本主义触动,村社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的基础。列宁关于农村经济变动和阶级分化的科学论证粉碎了他们的谬论。时代理论并非纯粹地就时代而论时代。经济是一个时代最深厚的基础,它的变动决定阶级的分化;而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核心内容,前者是这个时代的“普照的光”,二者的变化决定时代的变迁。所以,虽然在这篇文章中一次也没有出现 “时代”这个词,这篇文章所研究的经济问题和阐发的观点却可以视为列宁时代观的萌芽,是列宁革命现实性思想在时代观方面的最初体现,为列宁参加和领导的革命实践活动提供了时代理论方面的最初的理论依据。
在同年秋天的《论所谓市场问题》、1894年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等文章、著作中,列宁进一步分析了俄国现实的社会经济制度,阐明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为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指明了奋斗目标及历史任务。
在写于1895-1899年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研究解决俄国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用八章的篇幅考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分析了俄国的经济和社会阶级结构,深化了其《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一文的思想和内容,进一步驳斥了民粹派关于俄国不存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根基,认为可以避开资本主义,通过自己独特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的论调。
从1893年的 《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到1903年7月的《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列宁依据大量的数据材料,分析了俄国经济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指出了俄国社会的变迁和阶级的变化,指出要根据这些变化来确定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但是,这一时期,列宁并未从理论上对时代的划分、时代划分的标志等“时代”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有意识的考察,因而我们称这一时期为列宁时代观形成的萌芽期。
从1903年至1913年,列宁在一系列文章和著作中,对时代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这一时期,是列宁时代观的形成期。
在1903年7月《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中,列宁指出,忠于马克思主义,不是忠于其学说的字句,而是要忠于其学说的精神,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时代,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和20世纪初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两个时代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1]222。在这里,列宁不是在泛泛的意义上,而是在特定的意义上,第一次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时代”这一概念。这段话包含了两个重要的关于时代的思想:第一,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具体时代的具体情况;第二,把一般资本主义截止列宁文章写作的时期划分为两个时代,即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时代前夕。列宁用二分法对大时代里的小时代进行了划分。这里的二分法,与其后的三分法和二分法所划分的小时代都有所不同。
随后,在1905年《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中,列宁指出,一个政治动荡和革命的新时期已经到来了[2]14。这里的“革命时期”即列宁此后数次提到的“革命时代”,也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与上段话所述不同,这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不是从一般意义上说的,而是特指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这从此提法前后的一些文章中能明确地了解到,比如,列宁写到:俄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发展程度超过了1848年的德国和1789年的法国,但是毫无疑问,在俄国,首先应该实现的要求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替资本主义清除封建残余[3]124。在1911年9月,列宁更明确地指认了这点,他说:“不过由于我们比欧洲落后(甚至比亚洲先进部分落后),我们还处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4]308
所以,这里所说的已经进入的“一个新的时代”,由于时空的错位,不能将其单独抽出而和二分法所划分的上述两个时代并列而为第三个时代。这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当时的俄国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所得出的符合俄国实际的结论。正确的时代分析,才能导向正确的革命策略。
那么,欧洲所代表的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处于什么时代呢?列宁1911年11月《在保尔·拉法格和劳拉·拉法格的葬礼上的演说》中指出:“而在欧洲,愈来愈多的迹象表明,所谓和平的议会资产阶级议会活动统治的时代即将结束,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有组织的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战斗的时代就要到来。无产阶级一定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共产主义制度。”[4]387将这段话和上述二分法所划分的时代相结合,我们可以认为,列宁将整个资本主义从一般意义上划分为三个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资产阶级议会活动统治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前两个时代是已经成为历史的和正在经历着的阶段,后一个时代是即将到来的时代。
在1910年 《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中,列宁开始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实际任务之间的关系,指出实际任务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要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当作行动的指南而非教条,以正确地分析时代的一定的实际任务[4]84。
在1903-1913年期间,列宁明确提出了特定含义的“时代”概念,将代表一般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西欧资本主义划分为三个小时代,指出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于即将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西欧,俄国正处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同时,列宁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的具体任务之间的关系。
1913年,列宁在《俄国工人和国际》中初步指出,不同的时代认识产生不同的策略:“弄清分歧当然不等于消除分歧。分歧的根源在于对俄国当前所处的时代看法截然不同。这是两种策略,两种政策体系:无产阶级的和自由派的。这个分歧是无法消除的。”[4]2111这一认识,是其以后进一步研究、论述、宣传时代问题的理念先导。这段时期是列宁时代观形成的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列宁提出了“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的概念,开始思考和考察关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战争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任务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914年10月,在《关于无产阶级和战争的报告》中,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完成了它所能完成的一切而转向衰落这样一种状态。这是一个……存在于实际关系之中的特殊的时代……社会党人面临的任务也在发生变化……是变‘民族’战争为国内战争。”[6]36这是最早明确指出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与社会党任务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的言论。
在1914年10月的 《社会党国际的状况和任务》一文中,列宁指出:“在各国资产阶级发生帝国主义武装冲突的时代,变民族间的战争为国内战争是唯一的社会主义的工作。”[6]45这里仍然将无产阶级的任务与时代的特点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此后的几年中,列宁不但反复地重复、宣传着这个观点,还以此为依据在实践中指导社会党的工作。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将社会党的任务由此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而为国内战争,时代条件的变化是促成这一认识和无产阶级的任务转变的依据。
在1915年1月的文章中,列宁在批评普列汉诺夫混淆不同时代的错误时,继续用二分法将资本主义划分为两个时代:资产阶级民主民族运动的时代和帝国主义时代,或者资产阶级祖国诞生和巩固的时代和粉碎资产阶级祖国的时代[6]122。这种二分法和所划分的时代与之前提到的二分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只是提法而已。
在1915年1月以后,列宁一度用三分法明确地将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划分为三个时代,这三个时代的时间段分别为1789-1871,1871-1914和1914-。其中,第一个时代是资产阶级崛起的时代,第二个时代是资产阶级取得完全统治而走向衰落的时代,第三个时代是帝国主义时代[6]144。这三个时代的划分法,列宁说“在马克思主义的文献里多次被引用过”[6]144。虽然他在这里也“引用”了,但这三个时代的划分并不是列宁对时代所作的主要的划分。
在不早于1915年11月的《机会主义与第二国际的破产》一文中,列宁批判考茨基反对革命的策略时,实际上认同了考茨基所说的 “和平资本主义时代”和“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的提法。列宁说:“而否定革命行动的正式这位第二国际的权威,他在1909年写了《取得政权的道路》这一整本书(它被译成了欧洲几乎所有的主要文字),证明即将到来的战争同革命的联系,证明‘革命不会是过早的’!!在1909年,考茨基证明,‘和平的’资本主义时代已经过去,战争和革命的时代即将到来。在1912年,巴塞尔宣言正是把这个观点作为世界各国社会党的整个策略的基础的。”[7]113这里的认同,意味着列宁虽然仍是用二分法将资本主义分为两个时代,却与其之前用二分法或者三分法所划分的时代有所不同。
在《帝国主义论》里,列宁说:“对于欧洲,可以相当精确地确定新资本主义最终代替旧资本主义的时间是20世纪初”[7]336。这里又回归到三分法之前的二分法了。新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此后,列宁基本上比较确定地将资本主义划分为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即“和平资本主义”时代和帝国主义时代即“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了。
在1915年1月以后《打着别人的旗帜》中,列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其时代观的基本原理,包括时代划分的阶级标准,大、小时代的概念,时代的主要内容、发展方向,以及正确分析和判断时代对于无产阶级策略的重要性。他说:“无可争辩,我们生活在两个时代的交界点;因此,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这里谈的是大的历史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而且总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都有而且总会有各种偏离运动的一般型式和一般速度的情形。我们无法知道,一个时代的各个历史运动的发展有多快,有多少成就。但是我们能够知道,而且确实知道,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者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即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 ”[6]142
在这段关于时代观的非常经典的话中,列宁表达了这样几个方面的思想:第一,肯定了他当时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两个时代的交界点”。第二,指出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转变是有条件的,只有认清这些条件,才能理解当下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第三,指出他所说的时代是历史的大时代。但这里的“历史的大时代”,从我们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创始者的时代观和列宁的时代观进行研究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指的是历史的小时代,即“五时代”中任何一个大时代里具有鲜明阶段性特征的小时代。具体到列宁所说的“大的历史时代”,指的是资本主义这个大时代中的小时代。换句话说,“大时代”的概念是列宁提出来的,但是列宁所说的大时代却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时代。这是学者们研究列宁时代观时并未注意到却又比较重要的地方。第四,一个时代总体上是前进的,但会出现局部的和个别的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运动,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有”,而且,列宁强调说,“总会有”。第五,时代的主要内容、主要特征、发展的主要方向,都由处于时代中心的阶级决定。第六,制定正确的策略,其前提是了解各个时代的总体的特征,而不是局部的、散碎的特点。第七,认识某个国家的具体特点,必须要在把握这个国家此时所处的世界历史时代的总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离开了这个前提,对这个国家的具体特点的认识就是不准确、不全面、不深刻的。
在同一篇文章中,列宁谈到了时代划分的界线问题,他说,时代分界线同自然界和社会中所有的分界线一样,有条件且可变,是相对的。作为重大历史运动里程碑的,是那些特别突出和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6]144。这就是说,划分时代的界线不是一条矢量线,不能过于绝对、具体以至于死板和教条;同时,划分历史的小时代所依据的是特别突出和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划分小时代的参照标准。
从这两段话所阐述的关于时代的诸多基本原理来看,列宁对时代的认识与把握无疑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
在1919年10月30日 《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中,列宁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概念:“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性。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幼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8]263列宁数次提过“过渡时期”这个概念,但其所说的“过渡时期”的内涵却不完全一样。在这段话中,“过渡时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之前、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那个过渡时期的内涵是一致的。
总之,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新经济政策实行之前的这段时间内,列宁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深层经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指出帝国主义的本质必然导致帝国主义战争;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两个小时代,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指出划分时代的标准;指出正确分析、判断时代对无产阶级政党正确把握革命的任务以及制定正确的策略的重要性;提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概念,等等。列宁有关时代的理论体系此时完全建构起来,这说明,列宁的时代观已经成熟。
从1918年3月起,国内国外的敌人从各地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很快占领了乌克兰、乌拉尔、西伯利亚和顿河流域等重要地区。1920年底,红军终于打败了国内外敌人,苏俄开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但是,由于极端困难的条件而在战争中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此时遭到严重抵制,出现了工人罢工、农民叛乱、水兵暴动、部分党员动摇等情况。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使列宁认识到,党的政策必须来个重大的转变。
列宁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的态度,根据形势的变化,从理论和实践上思考、探讨了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问题。列宁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指出,全党工作的关键是组织好国家从战争向和平建设的过渡。这次大会标志着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历史转折。
在《十月革命四周年》等文章中,列宁总结了新经济政策实施半年来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探讨了适合俄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创造性地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与时代的具体条件相结合,指出了新的历史时代的开始:“但是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9]173
在1923年1月《论合作社》一文中,列宁指出了实施新经济政策所需要的时间:“但是,为了通过新经济政策使全体居民人人参加合作社,这就需要整整一个历史时代。在最好的情况下,我们度过这个时代也要一二十年。”[10]364这里的“整整一个历史时代”,与列宁在其他地方多次提过的“一整个历史时期”等提法,并不是指一个小的历史时代,更不是指大的历史时代。但是,学者们一般从字面上理解,将“一整个历史时代”视为历史的大时代,这是不正确的。
总之,在这一时期,列宁将时代理论继续运用于经济建设时期的苏俄和1922年开始的苏联,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等概念,继续发展了其时代理论。
[1]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5]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8]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0]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A82
A
1673-1999(2012)12-0004-04
王昌英(1972-),女,安徽广德人,博士,武夷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01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