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

2012-08-15 00:46欧永宁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中国化革命马克思主义

欧永宁

(湖南科技学院 思政部,湖南 永州425100)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他不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而且还围绕中国实际问题的解决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系统归纳、总结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自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一种工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开始了。早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与胡适展开的“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中,就已经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思想。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新概念,其科学内涵是由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出阐释的。毛泽东在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534在毛泽东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其中既包括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又包括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二者统一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之一就是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也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这里的“运用”包括了三个基本的方面:其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行动的指南,反对教条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虽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但也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而应视为行动的指南。因此,在学习中就不能只是学习其中在词句,而应当把它当作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应当是一个我们“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1]533其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研究中国特点,结合中国实际,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基础。毛泽东认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如果一种思想理论不能和客观的事物相联系,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也是不能发生作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具有伟大的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民族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只知道“机械地生吞活剥地把外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不研究中国的特点……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1]407。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必须要学习,但是学习中必须将之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我们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但是也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毛泽东坚决反对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解决中国问题的态度和做法,认为这是极其有害的。其三,运用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为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去找立场、观点、方法。这种态度叫做有的放矢。我们应当“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2]802-803。 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毛泽东又指出,我们之所以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其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能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说明一两个实际问题,那就应该受到称赞,也就算有了一些成绩。如果能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那就意味着获得的成绩越大[2]815。在谈及中国革命需要什么样的理论家时,毛泽东明确指出,如果能够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革命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予以正确的解释,能够对中国现实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说明,那么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理论家[2]814。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之二就是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即“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使之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里的“发展”也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其一,发展马克思主义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民族形式的转换。马克思主义学说最先产生于欧洲,具有欧洲的语言形式和思维方式。因此,要将之应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就必须使之由欧洲形式转化为中国形式,也即用中国的语言、风格、特点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样才能为广大老百姓所接受,所喜闻乐见。但是,这种民族形式的转换在实质上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其中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接纳和阐述,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改造和提升。其积极结果就是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这样,作为其理论产物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既非原封不动的马克思主义,也非中国文化传统的简单复归。如毛泽东在1939年关于国民精神总动员的讲话中说:“对国家尽忠,对民族尽孝,我们赞成,这是古代封建道德,我们要改变它,发扬它。但是要特别忠于大多数人民,孝于大多数人民,而不忠孝于少数人。对大多数人有益处的,叫仁;对大多数人利益有关的事情,处理得当,叫义。对农民土地问题,工人吃饭问题,处理得当,就是真正的行义者。”在这里,中国传统的道德观被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也获得了中华民族的形式,并具有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点[3]44。其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用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非纯粹的理论研究,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概括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从而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 “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化”[4]374。 毛泽东深刻地指出:“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4]408

此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等。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而应当总结并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段历史过程中的珍贵遗产。

综上可知,在毛泽东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其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的、历史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需要。但是在中国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这种需要,毛泽东之所以能举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旗,根本的就在于他看到并论证了这种需要,从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首先,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它也只是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途径,并没有为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指明具体的路径和解决方案。因此,要想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化为适合各国国情的具体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各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对此,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作了深刻的论述。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他指出,在世界上真正的理论是源于客观实际并在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论,空洞的、抽象的理论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应该抛弃。即便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也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予以发展。如果把它看成是僵死的教条,就会阻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因此,只有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的历史和革命实际的研究中,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能叫理论和实际相联系[2]817-820。正如毛泽东本人所指出的,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其次,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反映的主要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欧洲的社会经济现实和发展要求。列宁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俄国,反映的主要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俄国及东方国家的社会经济现实和发展要求。尽管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但是要将之运用于中国这样国情极为复杂的国度,就不得不将其中国化。毛泽东曾在不同时期,基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如在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指出,我们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并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斗争中被证明是对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5]111-112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那些忽视以及不认真研究中国实际的人,指出“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的作风完全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精神,批评党内一些人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的做法不叫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是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观主义的方法,并认为这种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中国人民的大敌,是中华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解决,那么我们党的理论水平就永远不可能提高,中国革命也永远不会胜利。因此,他强调必须围绕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就是“有的放矢”,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后,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必要总结。在如何进行中国革命的问题上,中共党内曾经长期存在着两种主张、两条路线:一种是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和苏联经验、苏联模式,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一种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使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反对教条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批评了那些以为党的六大的“本本”就保证了永久的胜利,以为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能无往而不胜的错误想法,认为这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而是一种保守路线。如果不将这种保守路线根本丢掉,势必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总结指出,我们虽然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我们党在幼年时期,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曾是非常肤浅和贫乏的,但是现在我们的认识就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走一条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后来又提出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事实上,毛泽东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作了哲学上的论证和说明。为从根本上认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清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党内的影响,总结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制定中国革命的正确方针政策,毛泽东于1937年7月在抗日军政大学作了以《实践论》《矛盾论》为题的著名演讲。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5]296-297。联系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在总结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5]296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指出,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这是人类认识的两个基本过程。人类的认识就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逐步提高的。但是教条主义者既不懂得只有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充分认识矛盾的普遍性,抓住事物的共同本质,也不懂得在认识了事物的共同本质之后,还必须继续研究那些尚未深入研究过的或者新冒出来的具体的事物。“他们也不懂得人类认识的两个过程的互相联结——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他们完全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5]310毛泽东总结指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但是教条主义者却千篇一律地将马克思主义当作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乱套,这就只能使中国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只有真正掌握了唯物辩证法,我们才能够击破教条主义的思想,避免经验主义的错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推进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可见,“两论”实际上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进行了论证和说明。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与时俱进、与世俱进的复杂的动态过程。毛泽东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必要性的同时,实际上已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如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必须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必须注重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必须注重创新等。除此之外,毛泽东还提出了以下重要思想。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注重党的理论水平的提高。毛泽东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这是中华民族争取解放的最好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展如何,最终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基于此,毛泽东十分关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及其提高,并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其一,必须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 ”[5]77为此,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他提出要克服诸如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思想、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观点、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必须在全党开展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他认为,在全党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非常必要。因为只有这种理论,才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5]264。其二,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竞赛,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等。其三,必须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培养。如在195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他指出,如果我们能在党内外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能使他们获得辩证唯物法,那我们就能组建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需要的,而且是一件大好事[6]395。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开了人民群众,就会失去目标、主体和动力。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并将之视为开展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其基本点包括:其一,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在《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指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命,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的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2]1004其二,必须走群众路线。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毛泽东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2]899其三,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民,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但是‘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 ”[2]841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又指出:“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2]851

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调查研究。毛泽东认为,主观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敌,而调查研究则是防止主观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他就对主观主义的危害、表现以及纠正方法进行了分析。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再次论述了教条主义的危害和实质,强调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并对如何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先头。”“调查就像是‘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是‘一朝分娩’。”“离开了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违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5]110-112总之,在毛泽东看来,调查研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介、桥梁和纽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何一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4]毛泽东文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毛泽东文集:第 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中国化革命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