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的德育背景及教育对策

2012-08-15 00:45朱卫嘉
关键词:心理素质品德理想信念

朱卫嘉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的德育背景及教育对策

朱卫嘉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表现为性格不良、能力弱化、心理脆弱。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失误,品德教育不力或不当。只有充分运用德育手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品德培养,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素质;德育背景;教育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的主要表现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性格不良。主要表现为对人对事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学习缺乏自觉性,没有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不考虑行为后果,很少考虑他人与社会的要求;情绪失控,经常表现出心境郁闷、负面情绪多、调节情绪水平低,易冲动;意志薄弱,坚持性、果断性差,缺乏恒心毅力、吃苦耐劳精神和自我控制能力。第二,能力弱化。主要表现为适应不良,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融入社会等方面感到适应困难;职业工作能力、创造能力低,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差,乃至完成学业、阅读及利用资料、写作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能力都不足,走上工作岗位难以胜任工作,用人单位还得再培训。第三,心理脆弱。主要表现为挫折承受力差,总希望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波折,惧怕困难、自卑,不愿接受别人比自己优秀的事实,不能面对批评或失败。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的德育背景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的品德内涵

心理素质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品德内涵,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的内在原因是个性结构不良,品德弱化,致使个性发展失去方向与动力。

个性结构不良首先表现为理想信念迷失,没有正确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个性心理倾向性失去对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正确主导作用;不知道活着为什么,为什么而学习,缺乏理想追求;成长与成才动机水平低,懒惰松懈,什么都不想做,甚至不想长大;需要低层次化,缺乏高层次理想,只为自己的生活、职业而学,有的连生活、职业都依赖父母,成为啃老一族;兴趣狭窄或功利化,只对马上能见到效益或付出少、收获大的事感兴趣。

信仰迷茫,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无艰苦奋斗精神和团结协作观念,都足以说明个人思想品德差,即个人性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的水平低。一句话,就是个人性格水平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失去正确的主导作用,性格水平又低,个人意志、情绪则会失去自律与稳定,使这个人失去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条件。因为个人心理素质的灵魂或主导是个人个性心理倾向性(理想、信念、“三观”意识等),核心则是个人性格(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等)。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的社会原因

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明确指出了当代大学生中存在八大问题的社会背景:“国际敌对势力与我国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这些影响最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国际敌对势力长期以来利用各种方式对我国青少年进行和平演变。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制定了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①,内容涉及到经济、政治、宗教、艺术、体育、军事、民主和人权等等各个方面,十条中有七条是针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重点是攻心,要让青少年反对思想教育,丢掉传统价值,泯灭道德人心,丧失自尊自信,核心是反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国际敌对势力力图让中国的青年唱着他们的歌曲,享用着他们的物质生活,从向往西方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直到向往西方的所谓自由、民主、人权及资本主义制度。

二是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心理与品德的危害。新自由主义作为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它不是单纯的经济学说、政治学说,它更是一付瓦解人们精神的腐蚀剂,针对的首要目标就是搞垮人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他们混淆是非,大造舆论,大肆宣扬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搞乱青年的思想;并以马列主义过时了、老一代不行了,割断两代人思想品德的继承关系;进而把攻击矛头直指马克思和马列主义,直指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直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人物。这对大学生心理与品德的危害极大,造成不少学生的反理性行为——厌学、不读书、不刻苦、自我中心,沉溺于轻松与声色情感之中。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的教育原因

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受到的教育是不全面的,为了高考,中小学重在抓智育,成绩好坏、能否考上大学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除学习外,极少参加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重“知”缺“行”,即重课堂教学,缺少道德实践。政治学习基本上流于形式,党团活动娱乐化,没有发挥应有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尤其轻视艰苦奋斗和吃苦精神的教育,榜样教育也很薄弱,不少学生以自己为榜样,乃至形成自我中心、我行我素、追求轻松享受的性格缺陷。学生在基础品德即性格方面,如好学上进、自律负责、勤劳节俭、团结互助、遵章守纪等都存在严重缺陷,要接受高层次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形成正确的个性倾向性就更为困难,最终结果必然是个性不良,即心理素质欠佳。

研究表明,学生们的祖辈父辈(50、60、80年代大学生)所处的年代,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功夫是下在“行”上,先进榜样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贯穿于他们的成长过程,铸就了一代人的优良个性。那个年代根本没有“心理素质欠佳”的说法,有良好品德的人都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如今虽然一再强调心理素质培养,但目前尚看不到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趋势,相反,人们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劣化的担心却越来越重,这迫使我们反思究竟什么是心理素质,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心理素质。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德育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科学基础——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内涵及与品德的关系

心理素质一般是指个人的个性心理结构质量与水平。个人的个性心理结构由个性心理倾向性(动机、需要、兴趣、信念、理想、“三观”意识)、性格(性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等)、能力、气质四部分心理特征组成。

心理素质与品德的基本关系是:在一个人身上,心理素质是载体、框架,道德素质是内涵、关键,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认识和道德知识不体现在个人的个性倾向性与性格中,个人思想品德是不具有的,最多只剩下一点苍白的理论知识而已;而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作为内涵,个性倾向性与性格将被错误思想和不良道德所侵蚀,会形成乖张的、扭曲的、甚至畸形发展的个性。

个性倾向性以理想信念为主导,理想信念是个性的动力系统,在整个个性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对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起驾驭作用。从个体角度看,理想信念是个人个性心理的最高驾驭系统。具体来说,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会在他性格的态度特征中表达出来,决定着他对他人、集体、社会,对工作、学习、劳动及对自己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可见,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是以性格作为外化表达,并在人的个性中起着核心作用,从本质上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

性格的态度特征内与个人的信念、人生观、世界观相联系,外与个人的行为方式相连接,集中体现了个人品德修养的内在成份,是性格结构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性格即品德。因此,大学生注重性格的态度特征和意志特征等品质的修养,同时也就培养了良好品德,反之,有了良好的品德,就为优良性格的形成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个性的塑造应落实在个人品德的培养过程中。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根本指导思想——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四有”新人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用来确立人生目标、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为人们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一种内心尺度。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是个性的高度集中表达,有理想是个人个性心理倾向性的核心,反映人的“三观”意识,统摄着个人的动机、需要、兴趣与爱好;有道德是个人性格行为的内涵;有文化是个人能力的象征;有纪律是个人性格意志特征的重要表现。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四有”的结构特征。他指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这不仅是政治原则,也是人的个性心理结构的科学阐释,是小平同志对个性心理学的重要贡献。

“四有”与个性结构的关系如下:有理想——个性倾向性中理想、信念、世界观的集中表达,有道德——个人性格的态度特征的综合表现,有纪律——个人性格的意志特征的直接体现,有文化——个性心理结构中能力的外显形式。

性格属于心理范畴,品德属于伦理范畴,而性格与品德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的。性格作为心理与伦理的“接口”,将两者融会贯通。引导大学生争做“四有”新人,就是将心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因此,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四有”新人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根本指导思想。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学习父辈祖辈的优良品质,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加强品德实践,促进知行统一

思想品德教育与个性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必须将课堂教学与大德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艰苦奋斗教育为重点,以先进榜样为示范,广泛开展各类德育实践或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品德与个性的共同成长。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祖辈父辈(50、60、80年代大学生)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崇尚道德、奉献社会、艰苦奋斗的榜样,应当充分利用祖辈父辈(50、60、80年代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运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学习祖辈父辈优良品质的活动,如组织观看红色经典影片、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建国以来艰苦创业的历程、访问了解祖辈父辈的学习生活及成长经历等,并积极调动祖辈父辈和50、60、80年代大学生的教育力量,将大学品德与心理教育拓展到家庭和社会中去,改变学校品德与心理教育单打一的被动局面。

(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环节——大力开展社会实践,加强劳动观、集体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和集体对自己立身处事的重要意义

从当代大学生与祖辈父辈的个体成长经历对比可知,祖辈父辈的个性与品德优点多是通过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广泛的社会生活实践形成的,而当代大学生的个性与品德缺点也多是脱离劳动、脱离集体、脱离实践造成的。实践观、劳动观、集体观的确立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劳动中、集体中,个人才能学会对集体、对社会负责,孕育出优良个性。重庆市委市政府发起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环节。

(五)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心理沟通,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最常见的表现是希望别人称赞自己,表示对自己的友好,听不得任何一点对自己的批评,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不好,相互间易发生猜疑、隔阂乃至闹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只能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定期过民主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能使大学生们明辨是非,修正错误,不断进步,还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心理沟通,分享心理成长的经验体会,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与人合作。

注释:

①《十条诫令》引自《环球》2001年9期.

[1]王晓刚,马喜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1.

[2]朱卫嘉,向守俊.不同年代理想信念教育的比较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3]谢敏,朱卫嘉.转轨时期经济与德育关系评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4]金鑫,张耀灿.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5]吴梅生.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透视与预防机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Moral Background Without Good Enough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

ZHU Wei-jia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y shows that the bad personality,incompetent ability and weak mind.The main reason why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not good enough psychology li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specially in the fault of the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and lies in moral education that is not in its best or improper;Only fully use the moral means,strengthen university students'thought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and morality train,can 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y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y;moral background;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

G641

A

1674-0297(2012)02-0103-03

2011-05-21

重庆市教委重大委托项目“大学生自助助人心理成长模式构建与运行研究”(编号:10skp07)成果。

朱卫嘉(1952-),女,江苏南京人,重庆科技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张 璠)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品德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品德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