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云,徐长梅,欧新良
(长沙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湖南 长沙 410003)
随着多媒体软硬件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计算机能以丰富的多媒体信息和强大的交互性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方式,学习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目前高校的多媒体课程教学早已跨出了计算机专业,2008年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将“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列为高等学校文科、艺术类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1].
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有所不同,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也就不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面向的是文科、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考虑文科、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多种媒体的获取和处理方法和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创作多媒体作品.教学中注重应用、方法的介绍,为学生以后结合专业中的应用提供基础和引导.自2007年我校相继在艺术类和文科本科专业开设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以来,几年来以培养学生与本专业结合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为导向,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2].
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环节教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所有的教学安排和设计都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人的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所以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来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它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并且有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与学要从应用出发,根据应用的需求来阐述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最后落实在具体应用上.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意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第二课堂和网络教学等多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内容繁杂,涉及的知识种类比较多,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且综合性、实践性较强.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偏重知识的灌输,这样就使教学显得呆板、空洞,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重新构建课程的宏观教学设计,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从多媒体软件的实际应用出发,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模块,针对各个模块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精心地设计相应典型案例.例如,对于音频处理部分,我们设计制作了“配乐诗”和“夜晚的田野”案例,图像处理部分设计制作了“相机海报”、“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等案例,动画制作部分设计制作了“音乐MTV”、“喜牛广告”等案例,视频处理部分设计制作了“儿童相册”、“班级郊游”等案例.将各种多媒体软件的基本操作融合到一个或几个案例中,通过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让学生能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实现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掌握同步.这样就以多个案例为载体,构成了循序渐进和多样化的项目群,构建了新的教学设计布局.
因为所设计的每个教学案例都是用任务进行驱动的,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所以通过一系列案例的学习和使用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案例可操作性很强,利用它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是对多种信息的综合应用,利用案例的这种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各种知识进行挖掘、取舍、综合和创新的能力;案例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互动的过程,学生成为了解决案例中问题的主体,教师起到的作用只是引导和技术支持,教师、学生与知识三者之间实现了最大限度的交互,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和钻研的兴趣[3].
在教学设计中要从不同专业的实际应用出发,不同专业的教学设计布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在音频处理部分的教学比重大些,数码专业在视频处理部分的教学比重大些.这样就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和各专业后续课程进行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其专业问题的能力,改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需求脱节的情况,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课程实践环节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理顺课程知识体系,将实验内容组合优化,多实践环节相互衔接、互相配合、循序渐进.具体就是将课程的实验内容系列化、采用多层次递进方式培养实践能力,并逐步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内容及项目的比重.探索将“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突出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个性和创新能力.
在课内实验中,根据课程的不同教学模块和学习阶段,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如将本课程的实验内容划分为音频处理、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和视频处理等几大模块,各模块所支持和使用的媒体元素依次增多.前一个模块的处理结果可以作为后一个模块应用中的素材使用.而每个实验模块中又由浅入深设计不同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完成.例如在图像处理模块中最先设计一个图像处理任务,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在其中要用到基本工具的使用、对象的选择、编辑和变换以及图层的简单叠加等操作,目的是通过对此任务的完成让学生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图层的概念及基本操作,以及对象的选择和编辑操作.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循序设计多个图像处理任务,在其中依次增加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操作,如图层的样式、混合模式、蒙板、色彩调整、滤镜、路径等.这样就把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融合在了各个实验任务中,每个实验以处理制作一个作品的任务形式出现,各个实验要完成的任务按顺序由简单到复杂.
这样课内实践教学就通过一系列贴近实际应用的案例为主线,通过多个模块和实验的循序渐进,相互配合,让学生学会基本操作,熟悉操作技巧和流程,认知软件操作使用中的各个概念并能自主构建相关知识和理论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没有实践任务的合理编排,导致学生实验时无所事事,或者是由于实验任务难度过小或过大从而忽视或排斥实验的情况.同时在实验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指导中注重设计思路和方法的分析和启发,减少具体操作步骤指导,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的能力.
本课程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是“打好基础、面向应用、模块化操作”.在教学设计上,以“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为原则,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第二课堂实践内容的设计要和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对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做到内容充实、导向清晰,学习目标合理,符合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吸引学生由执行者转变为设计者,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5].
根据这样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目的,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引入了综合设计大作业,内容是设计两个综合多媒体作品,一是利用所学的图像处理知识和技术设计制作一个图像处理作品,二是综合使用多种多媒体软件和技术设计制作一个集多种媒体一体的多媒体作品.作品的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因为综合型大作业的设计制作涉及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开发等多方面的知识,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在有限的课堂上不一定全部学习过,学生必须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最后通过综合利用这些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的知识才能进行设计和开发并最终完成多媒体大作业.这样,通过综合型大作业的设计制作,可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
学生提交了综合设计大作业后,首先由教师进行考评,然后让学生互相观摩、评议、学习.老师再选出部分典型作为例子,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使传统的作业批改过程转变成一个生动的再学习过程,进一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网络练习系统作为学生进行课外练习的平台,同时通过建设多媒体资源库,给学生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多媒体案例、软件操作视频教程等.平时注重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上网学习、查阅文献和获取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搜集所需信息的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评价模式是检验课程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是一门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统一的课程,为了能够全面、均衡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在整个课程评价方式中,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比例,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和评价,采用“平时课堂表现+作业评价+上机实验实训+综合性大作业+上机考试”的考核模型,以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为基础,完成的多媒体作品和期末上机考试为依据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探索可行的课堂学习评价模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课程评价,以便评测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基础知识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期末考试采用无纸化考试,采用自主开发的无纸化多媒体考试系统,以在实验室上机形式进行.几年来已经建成了海量试题库,可以组织多种题型的试卷,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以及支持音频、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操作题等.每个参考学生的试卷都是由考试系统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各不相同.无纸化考试实现了能够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多媒体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文科、艺术类本科专业“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中,我们重点进行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合理地配置课程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和依托.在教学过程中改进现有的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案例、项目等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和实践操作环节,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建立了多层次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计算机课程考核平台,以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课程教学要求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的措施先在我校艺术系进行,因为学生反应良好,后又推广到中文与新闻传播系,目前本门课程已推广到更多的文科系部.
[1]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欧新良,李永忠,凌云,等.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内容改革探索[J].长沙大学学报,2011,(2):141 -142.
[3]鲁书喜.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2):56 -59.
[4]刘若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79 -82.
[5]徐长梅,许劲,凌云,等.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73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