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红
(长春大学 人文学院,长春 130022)
写作教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基础教学,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理论学习和写作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深厚的辞章修养和较强较全面的写作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写作训练则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写作能力至关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在教学中,我们感到一些教材对写作训练内容的安排繁杂而分散,重点不突出。这种面面俱到,实际上等于面面不到,师生费时费力不少,“吃力不讨好”,收效并不理想。
解决写作训练教学中这一问题,关键在于要抓住学生写作训练与自身基础特点能力之间的联系,运用对比教学,找出重点训练的突破口,达到触类旁通、一通百通,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实际收效。这个重点训练的突破口就是强化“散文”和“文学评论”的写作训练。
在写作教学中,授课时数少和学科内容庞杂是一个矛盾,写作实践有限与写作自身规律“日积月累”的广博又是一个矛盾。在写作课中,各种文体都要进行训练,一是时间不够用,没有那么多的练习机会;二是即使练了,也是水过鸭背,一滑而过,难留痕迹,样样都学,样样学不好,其结果还是既不“能”,更不“精”;三是不必要。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末异。”这说明,文章的“本”是大致相同的,不同的是“末”;“体”有共同之处,“用”则千变万化。所以训练的文体益“少”益“精”,重在治本。我们只要能够抓住典型的文体,反复进行练习,写熟写好,务求有得,那么同一门类的其他文体就可以触类旁通了。在需要写作的时候,只要看一点典范文章,了解它们的特点,就可以较快地学会写好。所以,做到“以本治标”,关键是要通过较好的训练方法,积累辞章修养,练就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文章从大的写作类别上分,无非是记叙、论说两大类。因此,写作训练关键是要掌握记叙、论说两类文章典型文体的写作特征和体式风格,以典型来带动一般。而散文和文学评论,则可以成为记叙、论说两类文章的典型文体。如果能抓住这两类典型文体进行多角度反复多面地重点训练,熟练掌握其文体各种表达方式及表现方法,以此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其他文体写作训练,就会使学生易于激发写作热情,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写作实践中得到写作知识和能力的多方面锻炼与提高。
什么是散文?人们对此有多层次的看法,广义的理解,认为除诗歌以外无韵的散体文章是散文;而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则是指与诗歌、小说和戏剧并列的文学性文章体式。
散文是一种兼有抒情与叙事的文体,它以展现人的自然生活状态,浓缩社会万象为主要内容。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它同人们的关系较为密切。散文最大特点就是包容性强和自由度大。南帆在《文学的纬度》中曾说:“散文可以兼容诗的成分,小说的片断或者论文的雄辩,散文也可以是序、跋、书信、笔记或者铭文。作为一种文类,散文的内涵模糊不定。多种文类都可能以不同比例、不同的变异栖居在散文之中。”这说明,散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作用非常大。著名作家老舍对此也有过论述,他认为人们写信、写日记、笔记、报告、评论,以及小说、话剧,都用散文。我们关注一下现行中学阶段语文课本,会发现散文篇章所占的比重较大。散文既有现实的实用性,也有艺术的审美性。它的现实性为人们认识生活、体味生活,表现人的生存意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的艺术性可以拓宽学生写作的思维想象空间和语言表现空间,便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散文具有的美育作用,有助于学生获得写作所必需的人格魅力和审美情操。由于散文内容包容量大,题材广泛,形式短小精悍,体式灵活多样,表达文情并茂。因此,可以说散文写作是一切语言艺术的基础,是进入文学写作的第一关,是培养和训练青少年文字写作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径,对增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文学修养具有实际的教学意义。像素描是绘画的基础一样,散文写作能力是从事各种写作的人必练的基本功。
散文写作与其他文体写作一样,需要写作者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加深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扩充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提高思想认知水平,努力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优秀的散文篇章应该是人类自然生活与精神文化追求的高度融合,是人类精神家园的诗意栖息,其内含有人类深度的智慧和思维的理趣。散文这一特性,有助于学生思想境界、人格修养的培养。
在散文写作训练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将神思游于天地万仞之中,在深切的自身感受中阐发对自然、人类生命及历史文化的独特理解,进而培养其创作个性,使其散文主题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体现出生活的多样性和哲理的超越性。
(1)散文具有主观抒情性。艺术作品往往都是情感的产物。散文是一门抒情艺术,它具有鲜明的抒情性质。散文写作中虽然常常使用叙事、议论等表达方式,但更主要的是运用抒情方式。抒情是散文写作的重要特征。在散文写作中,写作者总是将自己情感溶入社会生活里,将自己的精神、气质和文品作用于文章中,进而对人生意义进行艺术思考,通过采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达到抒情言志的写作目的。散文抒情性所起的作用,在于“以情感人,鉴赏者在进行文学鉴赏的过程中,往往感情非常投入地参与其中,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共同感受着喜怒哀乐。”
(2)散文写作训练有利于学生开拓艺术思维空间。优秀的散文篇章,不仅要讲究立意,注重联想,还要求写作者在艺术性上下一番苦功夫,做到叙事清晰流畅,结构严谨合理,达到“通体皆宜,局部闪光”效果。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创造出和谐浑然、耐人寻味的诗意般的艺术境界,并以此打动读者,使其在精神上与之产生艺术共鸣。行文中,达到立片言而居其要,上下左右探源扩流,寻求最新最佳立意角度,正反纵横,过去未来,左右逢源,俯仰生姿,如万斛泉涌,似行云流水。思想无限的触角,思维跳跃的活力,这是散文灵性的表现。相反,文思枯竭或文思不畅则是写作的大敌。
(3)散文写作训练可以加强学生审美艺术表达。从美学角度说,散文是人类审美经验的忠实记录,它体现了写作者的文化悟性与艺术审美特征。精美的散文常常透出生活中的美,如生活的真善美,境界的诗意美,情感的真挚美,人性的知性品位美,语言的结构音韵美等。
散文中的意境,常常传递着写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精巧的构思、富有美感和表现力的艺术境界,会使文章呈现出自然流转、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之美,从中传递出哲理趣味。它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以达到美育效地。
散文的以上特点,使它成为人们反映生活较有效度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篇幅短小,反映生活直接而又广泛,可以解决写作中的大难题——缺乏写作材料。在现实生活中,凡所见所闻,一个片断,一个场景,一段感情波澜都是散文的好题材。
散文也最具深浅度,可以适应各种层次的学生训练,利于因材“施文”。如立意有深浅,文字功夫有高低,坡度较大,有利于学生爬坡。散文最能锻炼提高文字功夫,因为短小的文章特别需要写得简洁和优美。由于散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得如此普遍和重要,因此人们曾称“散文是文学之母”。
评论是个一类的概念,它是指对生活中出现的某些社会事件或现象、社会问题、思想倾向等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论说文章。评论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有行业化、专业化的区分,可以分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新闻评论、文学评论、体育评论等。
评论写作具有现实针对性,往往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和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的分析说明,给予回答和指导。
对高校中文专业学生来说,评论中的文学评论更能突显出专业性和实用性。
文学评论虽然属于论说类文体,但它跟一般论说文是有区别的。文学评论主要是针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评价。它是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评价、探讨,从而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促进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有不同。思想评论的对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启发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而文学评论则是通过分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评价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术规律、帮助读者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它具有科学性、逻辑性、艺术性、社会性、指导性等特点。
文学评论也不同于文学欣赏。文学评论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从偏于感性的欣赏上升到审美的判断。从思维特点看,文学欣赏停留在欣赏带给自己的愉悦上,侧重于审美感受,很少条理化、理论化;从接受美学角度看,读者是受众。文学评论则侧重于理性判断。文学评论者欣赏文学作品不是一项活动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更重要的过程的开启——更深广的逻辑思考以及精辟的阐述与论证,进而形成文章。从评价角度看,文学欣赏可以有评价,也可以没有评价,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甚至偏爱去评判作品的是非高低。而文学评论要求客观、公允,观点建立在客观的理论基础之上,遵循既定的批评标准,品评出作品的思想性,揣摩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倾向性,反映时代特色,揭示社会规律。
文学评论写作还是一种写作思维活动。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整体性思维能力、横纵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具有整体性,能够联系、影响地看待文学作品各个相关的因素;能将文学作品置于同时期的历史层面鉴别其历史价值或美学价值;也能用历时性的比较思维,把事物放在纵向对比分析中,发现事物在不同阶段上的特点和前后联系,以此把握事物及其本质;还能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层面和关系出发去思考问题,从中选出最优解决方案。
文学评论写作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评析水平。平时人们读完一部作品之后总有些感受,但当问及这部作品如何时,对方则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欣赏的盲目性与评论明确的意识性的区别,是欣赏的自我满足与评论的思索、思辨的区别。通过文学评论写作训练,可以把形象感受与审美判断结合起来,把传达感受与条理成文结合起来,把欣赏上升为评析,从理论的认识高度去看待作品,这样就提高了写作者对作品的阅读欣赏和评析能力。
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写作者首先要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和文学修养,让自己站在思想境界的高度上,目光看得深远,把握问题的实质。其次,重视阅读作品,用所学到的文学基本理论去分析作品。在写作思路上,把握“引述、分析、评价”的脉络,通过理论指导,分解综合,从而得出结论。评论的过程,也就是借鉴学习、提高自己文章素养的过程。既学会了评论文章,反过来又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总之,散文写作训练是一般记叙抒情文体的提高之途,文学评论写作训练是一般论说文体的提升之径。以这两种典型文体为重点进行的写作整体训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均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很好地协调了“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可以说,这是“叙”“论”并重的全面表达能力的训练。科学合理地运用两元关键训练法,最终实现高校中文学生写作能力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1]蔡庚生.文学评论与鉴赏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2]陈汗勤.现代散文写作中渗透的情感美[J].文学教育,2008(13):52-54.
[3]陈以理.散文写作方法浅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S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