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莎,王梦微
(西南政法大学 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庆 401120)
土家族分布于我国西南的武陵山区腹地,该地区在历史上是进入川湘地区的重要通道,现在则是东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结合部[1]。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武陵山区历来是多民族文化的汇聚地,被学者们称为“文化沉积带”“历史文化冰箱”和“文化聚宝盆”,保留了许多原生态文化形式。石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腹心,是重庆市唯一的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拥有悠久的土家族文化。
通过对石柱县土家族文化进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目前土家族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比较严峻,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对石柱土家族文化进行调查和研究,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在西部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研究新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机制,探寻和谐社会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特有的传播、沟通和教育方式,重塑华夏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与媒介教育研究——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课题组对石柱县的土家族民族文化保存与传播情况进行了调查。
以往的关于土家族文化的研究大都立足于学术角度,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分析问卷后直接提出对策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对石柱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保护情况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课题研究小组对石柱县当地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小学校等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系统调研。调查对象分为成人组和青少年组,涉及政府机关公务员及工作人员、中小学生等。其中成人组共收到有效问卷130份,青少年组共收到有效问卷197份,两组调查问卷中,男女比例为1.2:1,与中国总人口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其中土家族人口比例达91%。成人组中,40岁以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0%,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9%。
(1)土家族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据历史资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石柱土家族的先民就已经居住在这片土地之上,并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千百年来,经过一代代土家人的劳动和创造,石柱县当地流传下来许多历史文物、建筑文化遗址和工艺美术成品等物质文化遗产。例如,石柱县的秦良玉陵园、秦良玉雕塑、三教寺、古战场万寿寨等都是石柱县著名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历来重视有关秦良玉历史文化遗迹的开发和保护工作,早在1984年12月,石柱县人民政府就将秦良玉古战场遗址万寿寨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据《中国土家族习俗》一书介绍,土家族人的住宅多为木房,其结构由正屋、偏屋、木楼、朝门四部分组成。石柱县富有民族特色的居民住宅如转角楼、四水屋、冲天楼等,也是当地土家族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石柱县西沱镇是长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土家族文化的交汇地,同时也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留了大量的土家族物质文化遗产。
(2)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舞蹈,也是土家族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对于问卷中“您会跳或熟悉哪些舞蹈”这一问题,成人组中选“摆手舞”的占89%,青少年组中选“摆手舞”的占84%。这说明,摆手舞在当地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
对于“您是否会唱本民族山歌”这一问题,成人组中选“会很多”的占14%,选“不会”的占29%;青少年组中选“会很多”的占4%,选“不会”的占46%。对于“您认为土家族的歌谣比流行歌曲好听吗”这一问题,成人组选“流行歌曲好听”的占32%,选“土家族歌曲好听”的占17%;青少年组中选“流行歌曲好听”的占45%,选“土家族歌曲好听”的占7%。
土家族的服饰和穿戴也是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调查走访过程中,不少人认为穿戴土家族的服饰很“土”,穿戴起来也不方便。一部分人表示对民族服装兴趣不大,“只是在节庆礼仪、应景表演时偶尔穿戴”。目前,土家族民族服装生产面临着制作工艺复杂,费时费力,销售困难等问题。
土家族传统节日——赶年,已经开始逐渐淡出当地人的视野。对于调查问卷中“以下节日你生活中要过的有哪些”这一问题,青少年组选择“赶年”的比例仅为8%,成年人组选择“赶年”的比例为15%。
课题组发放的 《城镇成年人媒介接触情况调查》问卷中,对于“您现在的生活习俗与本民族过去的传统改变大吗”这一问题,51%的人选择“改变很大”,仅有6%的人选择“没什么变化”。
(3)土家族民族语言使用情况
石柱一带自古就是巴人部落獠人等远古先民的聚居地之一,土家族在当地至少有几千年的居住史,并通过土家语进行交流。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有语言学家将其暂时归入彝语支。土家语作为一种特殊形态语言,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文字。土家语分为北部和南部方言,其基本特点是有声调,无复辅音,复合元音较多,辅音韵尾较少,并且词汇较丰富,构词方法灵活多样。
调查发现,成人组有50%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说土家语,22.85%的人会说土家语,但不经常使用。青少年组也有46.11%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说土家语,但部分当地人在熟练使用土家语方面有一定困难。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缺少了文字的支撑,语言的功能就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其交流交际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4)土家族文化传承情况
在课题组发放的 《城镇成年人媒介接触情况调查》问卷中,对于“您是否希望子女学习土家语”这一问题,回答情况如下:选“会教孩子,应当学”的占63%;选“没用,没必要学了”的占17.7%;选“学习任务重,没时间学”的占6%。另一个问题“您觉得下一代人跟自己在民族特色保持方面有无变化”的回答情况是:选“无明显变化,差不多”的占17%,选“变化较大”的占58%。
针对“您对土家族汉化的说法有什么看法”的问题,成人组的回答情况是:选“正常,无法避免”的占25%,选“有民族文化消失的担忧”的占47%,选“会以实际行动保护本民族文化”的占18%。
事实上,自古以来,土家族的民间艺术就很丰富,并且别具特色。例如,有土家男子服饰“三件宝”之称的人字包巾、三幅围裙、满耳草鞋就是土家人从古代沿用至今的民族服饰。土家族织锦工艺是土家族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之一,重庆石柱县是土家织锦手工技艺的重要传承地之一。但是,调查也显示,随着现代化元素的流行,很多民间艺人已经不再大量制作织锦这一象征民族特色的艺术品了,其少量的制作也仅用于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实际上,石柱县其他的民间技艺还有很多,同样面临着类似的状况,所以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技艺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1)土家族居民文化认同感较强
土家族是我国10个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渝湘鄂交界的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余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20世纪50年代,汉族居民大量迁入后,“土家”作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也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形成了散杂居的状态。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歌曲、舞蹈以及乐器。婚丧习俗和舞蹈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是一个民族最重要也最鲜明的特征,我们在成人组和青少年组的调查中发现,两组受访对象均对本民族特有的节日如牛王节、社日,特有的舞蹈如摆手舞、茅古斯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在被问及对本民族何种文化最引以为豪时,逾半受访者选择了以摆手舞为主的舞蹈、特有的民俗节日以及以男女石柱、吊脚楼为代表的自然风光。这说明,石柱土家族居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较强,他们愿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际,希望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渴望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得到很好的保护。
(2)土家族居民希望民族特色得到保持
在成人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有六成受访者希望媒体有关节目能更多地反映土家族居民的生活,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有必要且愿意教下一代使用本民族语言。在青少年组调查问卷中,49.24%的青少年表示愿意学习本民族的语言,47.72%的青少年平时交流时使用本民族语言,这说明他们对本民族语言有一定的认同感。增加与本民族有关的节目内容,不仅符合土家族地区居民的媒介诉求和心理需要,同时可以营造一种特殊的舆论环境,使土家族的语言文化得到很好的保护,这充分说明了土家族居民希望民族特色得到保持。但同时,课题组在调查中也发现,约有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表示对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有一定的担忧,这说明有关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
土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强调多元文化的时代,无论是政府或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去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不仅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并且对加强我国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少数民族的分布出现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情况,这种地域分布特点使地方政府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地方政府拥有对当地民族文化事业的管理权,同时,保护当地民族文化也是其文化职能、社会经济职能的体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全国5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柱土家族本土文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此,建立土家文化扶持制度是保护和发展土家族特色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政府需要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加深公众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唤起民众对于民族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
政府可以加大投入,设立重大项目,鼓励民族文化传承人和研究人员成立专门的研发小组,对目前已经濒危的重要工艺进行抢救和发掘;对一些面临断层的民间文化遗产,应该及时进行抢救;对一些虽处在大众视野内,但依然面临失传的民间文化遗产,应该实施全面的保护;对一些群众基础比较好、生命力比较强的民间文化遗产,则可将其作为文化事业或创意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民族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要积极借鉴国内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用法律的手段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立法保护是国际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通常作法,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手段之一。例如,早在1950年日本就颁布了《文化财产保护法》,1962年韩国颁布了《文化财产保护法》,所以目前日韩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立法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关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重庆市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和完善一批保护土家族文物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原则、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等,为当地的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提供切实的法律依据。
当地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培养一批文艺工作者,以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经典民族文艺作品;建立相应的文化艺术机构,加强民族文化艺术的开发和研究;建立健全相应的文化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还应特别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赶年是土家族传统的民族节日,但目前该习俗仅在少数土家族人中流行。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民族特色节日的推广力度。在传统节日期间,可以组织举行文化艺术节和民间文化艺术表演,以村为单位组织村民参加活动,全面展示当地的特色文化;遇到重大特色节日如社日,政府可以考虑放假一天或半天;此外,还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表彰对当地民族文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及专家学者。
二是建立民族文化博物馆。土家族民族文化博物馆,既是一个保护文物的平台,也是一个展示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窗口。当前,越来越多的民间技艺濒临灭绝,调查发现,年轻一代的土家族居民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远远不及父辈,因此,土家族文化的“民间记忆”需要得到良好的保护。土家族民族博物馆可以分为民俗展览区和专业馆藏区,对土家族民间工艺品、生活生产用具、婚丧嫁娶等实物进行展示,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介绍土家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及文化特质,让游客对土家族文化的形成、演绎、发展过程有直观和总体的了解。对具有土家族民族特色的舞蹈、音乐等采用视频和音频的形式保存下来,以方便展览。同时,对于珍稀的、不易保存的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的文物古籍等历史文化资源,要收纳到专业的博物馆予以保护,以便对其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
三是要促进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产业化。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石柱县有着丰富的土家族民族文化元素和独有的特色产业资源,应该大力发展石柱县的民族文化产业。应以石柱县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当地特色手工业以及餐饮业。通过旅游文化,深度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使旅游产品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让相关的旅游产品具有浓郁的本土文化风情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时,要鼓励文化产业单位与高校合作,有计划地选派素质高、有潜力的文化产业人才进入高校学习深造,同时接受优秀大学生到当地从事文化产业发展工作。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土家族民族文化的财政扶持力度,尽一切可能帮助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以利于民族文化抢救、保存、挖掘、维护、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可以在各级财政中设置民族机动金,重点用于帮助土家族聚居地区解决实际困难和加快经济发展;二是可以在财政制度上对土家族地区实行倾斜,设立民族地区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严格落实上一级财政对土家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措施,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其财政保障能力。
同时,要加大融资的力度。可以设立“石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基金”,该基金定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主要在创业、技术创新、工艺改造等方面对传承人进行资金支持,鼓励传承人对所掌握的传统技艺进行传习、生产、创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保护创造持续动力。同时,可以采取以奖代拨的形式,保障文化软硬件建设的基础资金来源;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广辟渠道,寻找资金途径,广纳活动资金,调动一切力量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
社会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文化亦是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当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跟不上社会发展脚步的时候,旧文化就面临着被新文化取代的可能。因此,必须促进土家文化的现代化,使之和谐地融入整个社会发展中,共同发展,共生共存。
要弘扬与现代文化相契合的土家族传统文化精华。从某种意义上讲,越是民族和古老的,就越是现代的。土家族作为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民族,其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现代性,例如土家族“天人合一”的伦理精神,不但提供了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与模式,而且对于人类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土家族传统文化遗产中,有一些通过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改造,可以与现代文化相契合,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例如,土家族的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在历史上曾经为满足土家族民众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凝聚民族的向心力,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民间信仰中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代共进,因此,土家族民族文化研究者应对土家族的民间信仰进行深入研究,促使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石柱县本地新闻报道中,可以适当提高土家族新闻的比例,更多地报道与土家族人民息息相关的事情;制作富于土家族特色的音乐、舞蹈和电影、电视作品;加强对外宣传,在各类报刊上刊发关于土家族文化的文章,在各大网站增加“土家族”的搜索量。建议重庆电视台携同石柱电视台与国内收视率较高的省级卫视合作,制作一些关于土家族文化的节目。
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发挥其高度互动和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现代传播学认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应该把受众的反应和反馈包括在内[2]。年轻一代土家族居民使用电脑和手机的比例高达80%以上,因此可以建设一个专门的民族论坛,在论坛上发布一些介绍土家族文化的信息,使年轻人也能深入了解土家族文化。
[1]石柱县志编纂委员会.石柱县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