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名词基本词汇及其发展演变

2012-08-15 00:46胡继明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广雅构词语素

胡继明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 400052)

词汇是最能体现语言发展的活跃成分,汉语基本词汇则反映了汉语的稳固性,是汉语词汇的核心。汉语基本词汇所代表的事物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些词大多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汉语基本词汇也在缓慢地发生变化,时代越久远,这种变化就越显著。总体而言,一种民族语言的基本词汇由于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而有异,这种差异跟一般词汇的古今变化有显著不同,主要表现在:(1)古今承用,词义几乎没有变化;(2)词语沿用,但词义有所变化;(3)词义作为核心语素保存在复音词中;(4)退出基本词汇范围,在口语中被其他词语替代。

对基本词汇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汉语的发展演变,有助于汉语词汇学研究,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可以说,基本词汇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历史发展的主流。

语言的词汇中除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一般词汇中的有些词,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指称的事物和表达的概念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具有了基本词汇的特点,于是就自然而然进入了基本词汇的行列。与此相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某些基本词汇所指称的事物和表达的概念,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显得不重要或消失了,反映这些事物的基本词就会退出基本词汇的行列,变成一般词汇或古语词。此外,由于人们思维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概括性不强的基本词为短语所取代,也不再属于基本词汇的范畴了。

本文主要根据基本词汇的全民性、稳定性和能产性三个特点来确定《广雅》的基本词汇,分析《广雅》基本词汇的发展演变过程。但是,《广雅》作为辞书,与其他典籍相比,又有其特殊性。《尔雅》十九篇实质上就是对汉语词汇的分类,它为汉魏之后的学者研究词汇分类开了先河。此外,《尔雅》“一词释众词”的释词体例,其本质就是以基本词释一般词。《广雅》的分类和体例完全模仿《尔雅》,因此,《广雅》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区分界限跟《尔雅》一样也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对《广雅》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进行考察,就能十分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以《释诂》为例,全篇506个条目,每个条目都用一个词来解释这一条内所类聚的词,这个在当时有资格作为释词的词,其词义必然为当时人们所熟悉理解和沿袭使用,然后人们以它为桥梁和依托可以较好地去认识和了解未知的词语。如《广雅》从《释诂》的第一条“始也”的“始”起,到末尾一条“驿也”的“驿”止,这些释词是解释4703个词的根本。又如《释诂》的“好也”条,被释词共61个,对这些词细加辨析,都很难成为基本词。可见,如何确定基本词,需要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因为基本词必须具备全民性、稳定性、能产性三个特点。

《广雅》是魏以前名物故训的汇编,所收词汇的时间跨度较长,上自先秦,下讫曹魏。《广雅》中出现的词汇,虽然不能反映任何一个时代汉语词汇的全貌,但也反映了汉魏时期汉语词汇的大致情况。《广雅》中出现的基本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实词,也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等虚词。一般而言,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往往是名词居多,因此,本文仅就《广雅》中的名词基本词汇作一些分析。

《广雅》所收名词中的基本词汇大致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关于自然现象及自然事物方面的词

《广雅》关于自然现象及自然事物方面的词可以分为天文、地理、动植物三类。

1.天文

这类词中有“天、雨、日、风、露、霜、雪、风、雹、月、雷、云、气、宿、霞、温、凉、暑、寒、星、阴、阳、影(景)、房、参、昴”等。这些词主要出现在《释天》里面,《释诂》《释言》《释训》中也有少量这类词。它们大多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存在,而且一直沿用到现在,如“风、雨、霜、雪、云、雾”等,其基本意义几千年来几乎没有变化。还有一些词作为主要语素现在仍然存在于复音词中,如“影(景)”,现在称“影子”;“露”,现在称“露水”;“雹”,现在称“冰雹”。另有一些词,在现代汉语口语中被其他词所取代,如“日”被“太阳”所取代。

2.地理

《广雅》关于地理的基本词,主要记录在《释地》《释邱》《释山》《释水》等篇里。如“湖、沼、塘、泽、陂、石、池、原、谷、田、地、土、邱、阜(峊)、陵、险、澳、京、阿、冢、宅、圹、岗、岭、径、浦、滨、湄、坟、墓、封、隅、厓、阪、隈、山、泉、溪、海、江、河、淮、济、洛、涧、汝、泾、汉、渭、际、边、矶、沟、渠、川、渎、坑、潭、厉、渊、水、火、波、洲、沚、陼、铁、铜”等。有的一直沿用至今,其意义基本未变,如“湖、山、石、池、田、地、火、土、海、水、铁、铜”等;有的变换了名称,如“江”变成了“长江”,“河”变成了“黄河”, “淮”变成了“淮河”等;有的词现在仍然作为主要语素存在于复音词中,如“原”(平原)、“邱”(丘陵)、“宅”(住宅)、“沼”(沼泽),成了复音词的构词语素;有的词现在已经不用了,如“沚、厓、阿、冢、圹、澳、陂、矶、阪、隈”等。

3.动植物

《广雅》作为一部百科词典,其收集的有关动植物的基本词十分丰富,反映了当时以农业为本的社会情况,主要体现在《释虫》《释鸟》《释鱼》《释兽》《释草》《释木》等篇里。

有关动物的名称,在《广雅》中有不少属于基本词,如“虫、蝉、蜩、蚁(蚁)、蛾、蝎、磷、蜂、蝱、蜰、螽、猬(猬)、蛘、蝗、虺、蟹、龙、蛇、龟、蜮、雀、燕、雕、鸠、鹞、乌、雏、雉、鹰、鸮、貁、猫、狸、獾、猴、狼、獭、鼠、豹、豕、虎、麛、麞、雄、雌、蹏、蹢、蹯、牝、牡、特”等。

在这些基本词中,如“虫、蝉、蜂、鸟、虎、豹、猫、龙、狼、蛇、蟹”等从古至今都是基本词,一直在沿用,意义也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在这些基本词中,有的变成了复音词的构词语素,如“蜂”,现在称“蜜蜂”;“鹰”,现在称“老鹰”;“蝗”,现在称“蝗虫”。有的现在改变了名称,如“雉”,现在叫“野鸡”。有的今天已经不用了,如“蹯、牡、貁、蝱、蜮、蛘”等。

有关植物的名称,在《广雅》里出现很多,且不少是基本词。这些词主要集中在《释草》《释木》里面。例如“蕨、、菩、花、兰、蒿、葰、萑、蓱、葽、莠、藋、竹、药、草、笨、笢、熏、荟、荍、蓂、苞、芋、菜、芴、藤、苏、麻、箭、根、孽、茅、菅、韭、荞、菁、蓊、薹、莞、菰、荔、藻、菭、葍、、楚、荆、榖、楮、蔹、葱、蔺、藟、藻、桃、松、木、蒨、菌、熏、郁、柰、椶、株、根、华、葩、蕊、毛、芥、莽、蓍、条、柴、薪、枝、柯、茎、本、干、樻、榛、梨、柚、柽、柘、榆、松、栢”等。

在这些基本词里,多数今天仍然作为基本词在沿袭使用,如“花、草、木、柴、梨、根、松、苔、竹、蒿、藤、藻”等。但是,在这些基本词中,有的变成了复音词的构词语素,如“柚”,现在称“柚子”;“茅”,现在称“茅草”; “蕊”,现在称“花蕊”;“韭”,现在称“韭菜”等。有的词现在改变了名称,例如“葽”,现在叫“狗尾草”。《释草》: “葽,莠也。”王念孙《广雅疏证》:“《说文系传》引字书云:'莠,狗尾草也。'是葽与莠同。”

另外,还有一些词今天已经不用了,如“葍、葽、葩、薹、萑、蒨、郁、柰、椶、柘、、菩、楮、蔹、藟、萑、苞、荞、菁、蓊、莞、菰”等。

二、关于人体部位、器官及组成方面的词

这类词大多数集中在《释亲》里,《释言》中也有一些。例如“胎、胞、筋、骨、身、体、头、首、齿、髋、颜、额、目、眼、颈、项、眸、颊、颌、口、吻、舌、龀、咽、凶(胸)、臂、胁、肋、肺、心、肝、脾、肾、胃、肚、肠、腹、背、臀、腓、足、胫、脚、股、泣、腋、喉、颡、题、肱”等。这些基本词绝大多数一直沿用至今,如“胎、胞、筋、骨、头、口、吻、舌、胸(凶)、臂、肺、心、肝、脾、肾、胃、肚、肠、腹、背、脚”等,它们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是基本词。也有一些词作为语素出现在现代汉语的复音词中,如“齿”,现代汉语称“牙齿”;“颈”,现代汉语称“颈项”; “肋”,现代汉语称“肋骨”。有的词现在已经换了名称,如“眸”,现在称“眼珠”。有些词的本义现在已经不用了,而其引申义成为现代汉语的基本语素,如“龀、腓、肱、题”等。

有些词在古代是有分别的,现代变成了同义词。如“股”与“臀”。古代“股”指大腿,“臀”指臀部,现代都指臀部,只不过有雅俗之别罢了。

有的词到后代改变了意义,如“足”与“脚”。“脚”在先秦指小腿,与“腓”“胫”同义,从《广雅》来看,兽脚掌也称为“足”(《释兽》:“蹏、蹢、枸、蹯,足也。”)。在现代汉语中“脚”完全代替了“足”,“足”只是作为构词语素存在于“足球”“足迹”等复音词中。有的在当时是同义词,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演变,只保留一个仍作为基本词使用,其他的则在口语中消失了,如“头”与“首”(《广雅。释亲》:“首谓之头。”)。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我们说“头”,不说“首”,“首”只是作为构词语素存在于复音词或固定词组中,如“首饰、首长、首级、身首、首尾、首尾相应、首屈一指、首当其冲”等。

三、关于亲属称谓方面的词

《广雅》关于亲属称谓的基本词主要保存在《释亲》里,如“父、母、妈、媓、翁、公、爸、爹、叟(嫂)、妣、娣、姊、妹、兄、弟、子、孙、女、儿、姑、嫂、夫、妇、妻、妾、嬬、娣、妪、媪、倩、壻(婿)”等。其中大部分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广泛地应用于先秦汉魏的典籍中,一直延续到现代。这类词大多仍运用于书面语中或作为构词语素出现在复音词中,如“妻子、儿子、孙子、女儿、女婿、丈夫、妻子、姑妈”等。在现代口语中,“哥”取代了“兄”,“姐”取代了 “姊”。有的词已经更换了名称,如“嬬”(妻子的别称,《释亲》:“妻谓之嬬。”)、“媪”(母的异名,《释亲》:“媪,母也。”王念孙疏证:“媪为母之异名。”)。

有的词现在已经不用了,例如“倩”,在古代指女婿。《释亲》:“壻谓之倩。”钱大昭《广雅疏义》:“《方言》云:'东齐之间壻谓之倩。'郭注:'言可借倩也。今俗呼女婿为足便是也。'《史记。仓公列传》:'黄氏诸倩。'徐广曰:'倩者,女婿也。'”

由于社会的发展,亲属关系随之也发生了变化,于是导致有的表示亲属关系的词消失了,例如“娣”,女娣。古代姐妹共嫁一夫,年长的为姒,年幼的为娣。《释亲》:“娣,妹也。”张洪义《广雅疏证拾补》:“《说文》云: '娣,女弟也。'女弟即妹。妹下义同。《易。归妹。初九》云:'归妹以娣。'《国语。晋语》:'其娣生卓子。'韦注云: '女子同生,谓后生为娣,于男则言妹也。'”

四、关于方位、时令方面的词

关于方位的基本词,《广雅》有“上、下、东、南、西、北、内、外、中、侧、旁、前、后、左、右”等。这些词中的大部分在甲骨文时代已经产生了,并且今天仍然在沿袭使用。

关于时令方面的基本词,《广雅》里有“年、月、昔、春、夏、秋、冬、晚、晨、朝、夜、暮、寒、暑、朔、古、今”等。这些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大多数今天仍然在使用,并且仍然是基本词。也有少数词现在已经不用了。例如“朔”,朔日,指夏历每月的第一天。《释诂》:“朔,稣也。”钱大昭《广雅疏义》: “《说文》:'月一日始苏也。'《释名》:'朔,苏也。月死复苏生也。'”

五、关于生产方面的词

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战国时代由于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农业已成为主要的社会生产方式,到汉魏时代,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同时,畜牧业也达到较高的水平,渔猎业作为一种辅助生产方式依然存在。关于生产方面的基本词,在《广雅》的《释草》《释器》等篇里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映。

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词,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农作物的名称,这方面的词主要有“黍、稻、稷、籼、秫、稉、芴(土瓜)、稬、麻、穗、韭、豆、芋、尗(菽)、麦、葵、蕖、禾、粢、麰、麳、葱、匏、瓠”等。当时对农作物的认识是比较精细的,每个部位都有专用名称,如“花(华)、菁、叶、穗、秆、穂、脈、杆、根、茎、米、荚、藿”等。像“豆、稻、麻、麦、葱”等从古至今都作为基本词使用。也有的基本词已经不再使用了,成为了历史词,如 “尗(菽)、稷、黍、秆、麰、麳、芴、藿”等。

二是关于农具方面的基本词。工具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至关重要,从战国时期开始,铁制农具已经广泛使用,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广雅》看,主要的农具有“锄、铧、铦、耨、、镰、斧、斨、镈、铍、镢”等,这些词大都已经不用或被其他词语替代。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经历了渔猎社会、畜牧社会和农耕社会。在上古时代,主要生产方式是渔猎,也开始动物的饲养,而农耕社会的出现则是先秦到汉魏时期中国社会发展演变的结果。到了汉魏时代,渔猎和放牧仍然是古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野兽和牲畜的分辨不仅细致,而且进入了家庭饲养的阶段。在曹魏时期,已经是“马、牛、羊、豕、犬、鸡”六畜备焉。《释兽》记录了许多动物的名称,反映了汉魏时代的人对动物的分辨是十分仔细的,例如《释兽》中记载“兽一岁为豵,二岁为豝,三岁为肩,四岁为特”。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渔猎和饲养家畜成为了农耕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重要的生产方式。就捕渔捕鸟兽的工具而言,有“罟、网、罾、罽、姐、罘、笓、罶、罥、欚、率”等。“罟、网”为捕鱼、捕鸟兽之通名,“罾、罽”为鱼网,“姐、罘”为捕兔的网,“笓”为捕虾的竹器,“罶”为捕鱼的竹器,“罼”为捕鸟、兔的长柄网,“罥、欚”为捕取鸟兽的网,“率”为捕鸟的长柄网。这些基本词除“网”一直沿用至今外,其他都已经成为历史词了。此外,还有“箭、弹、弦、弓、镝”等金属器具与渔猎生活也密切相关。

家禽家畜的饲养,从战国时代到汉魏时代乃至今天,都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手段。从《广雅》的《释兽》《释畜》篇里记录的词条可以窥见人们的肉食来源已从捕获野兽为主转移到饲养家禽家畜为主了。《广雅》里出现的家禽家畜的名称不多,因为它是补《尔雅》所未备,由于很多词在《尔雅》里已经出现过了,所以《广雅》就没有收录。这些词主要体现在《释畜》里。表示家禽家畜的基本名词有“马、、、羊、羔、羝、牂、羯、羍、羜、豕、牛、犬、鸡”等。“羊、羔、牛、犬、鸡”等基本词一直沿用至今,“豕”今天称为“猪”。而“、、羝、羍、牂、羯、羜”等基本词代表的事物被其他词语或词组所取代,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已经消失了。

六、关于物质文化方面的词

物质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广雅》关于这方面的基本词主要保留在《释宫》《释器》《释草》《释木》《释鱼》等篇里。

1.饮食

中国是一个物质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度,在战国时代,人们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到了汉魏时代更是如此。汉魏时代,反映主要粮食作物的基本词有“稷、黍、稻、麦、豆”等,反映熟食的主要基本词有“糒、馓、饵、”等,反映菜蔬的主要基本词有“瓜、瓠、藜、藿、葱、荚、芴、芋”等,反映水果的主要基本词有“桃、柰(石榴)、鬰(下李)、梨、柚”等。有关肉食的主要基本词有“肉、脔、羹、臛、脯、膳、肴、腅、脼、脤”等,肉食品的来源主要是饲养的家禽家畜如狗、猪、牛、羊、鸡等。此外,汉魏时代的人们除藿羹之外,常食之物还有鱼,因此,在《尔雅》《广雅》里专有《释鱼》一篇,记录的鱼的种类甚多,《广雅》中有关鱼类的基本词有“鱼、鲖、鲢、鲲、鲤、龙、龟、鳣、鲖、鲲、鲋、、、、鲵、鲤、龟、鳅”等。

关于饮用之物的基本词主要有“醴、水、酒、乳、浆、醪、酪、沥”等。与生活有关的味道和调味品的基本词有“甘、盐、酱、酸、香、臭”等。

与人们饮食密切相关的餐具基本词主要出现在《释器》里,如“盎、盆、缶、、铫、镬、罂、鼎、甑、瓮、瓶、釜、铫、盂、盘、椀(碗)、杯、瓢、爵、巵、匙、箸”等。这些词大部分已经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消失,在书面语里也很少提及,但少数的几个词,如“盆、盘、杯、瓶、碗”等一直沿用至今,尽管意义有些变化,或口语中要儿化或加上词尾“子”,如“盘子、杯子”等。

2.衣服

《广雅》关于服饰的基本词主要出现在《释器篇》里,如“绢、缲、缣、纨、素、纯、丝、缟、致、练、帻、髻、幪、袍、襦、绅、衽、袂、衣、裳、冠、带、裙、巾、袖、裎、绔、被、褛、褓、帐、綦、绞、幋、帷、幔、幕、髻、屐、履”等。在这些基本词里,“绢、缲、缣、纨、素、纯、丝、缟、致、练、帻、髻、幪、袍、襦、绅、衽、袂、冠、裙、裎、绔、褛、褓、帐、綦、绞、幋、帷、幔、髻、屐、履”等在现代口语里已经不再使用了。“衣”本指上衣,“裳”本指下衣,现在不管上衣还是下衣统称为“衣裳”;“履”已被现代的“鞋”所取代;“裙”古指下裳,今专指裙子,词义发生了转移。

3.宫室

《广雅》中出现的有关宫室的基本词主要有“室、宫、屋、房、廏、庑、庐、廊、传、庵、棚、棼、栈、阁、官、馆、府、库、殿、舍”等。这些基本词除少数仍然在运用外,大多今天已经不再使用了。

《广雅》关于房屋的组成部分及附属设施的基本词主要有“门、户、扉、扇、灶、陉、堗、楣、棂、梠、榱、桷、椽、檼、栋、枅(柱上方木,即栱)、欂、栾、笮、楹、柱、窗、牖、礩、础、梯、阶、坻、除、窟、京、庾、廪、囷、仓、栏、槛、牢、扇、扉、闼、丞、限、机、捆、屏、钥、键、庖、厨、哄(巷的异体字)、阘、闾、闬、里、院、墙、垣、墉、堞、藩、栅、笮、垿、圊、圂、庰、厕”等。这些基本词今天大多已经不再使用了,少数变成了复音词的构词语素,如“厕”,今天称作“厕所”;“仓”,今天称作“粮仓”;栅“,今天称作”栅栏"。

《广雅》中关于坐卧器具的基本词主要有“席、俎、桯(床前几)、几、床、柖、杠、榻、蓐、菆、箷”等。这些基本词在现代除了“床”外,绝大多数词都已经不再使用,少数词作为构词语素存在于复音词中,如“席”,现在称作“席子”;“几”本指依凭的小矮桌,后代指放东西的几案,现代只作为构词语素出现在复音词和成语中,如“茶几”。

4.交通

《广雅》中关于道路的基本词主要有“道、轨、术、街、蹊、径、阡、陌”等。在汉魏时代,“轨”指道路;“术”指都邑中的道路;“街”指四通八达的道路;“蹊”“径”指小路;“阡”指田间南北向小路;“陌”指田间东西向小路。“街”“道”现在还存在于口语中,不过“街”专指城镇中的道路。“径”“轨”现代只是作为语素出现在复音词中。“蹊”“术”“阡”“陌”“蹊”等基本词已经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消失了,成为了生僻字。

《广雅》关于交通工具以及交通工具组成部分的基本词主要有“车、轼、梁、桥、舟、船、筏、轨、轮、轴、鞇、箱、靳、毂、、”等。“车”和“船”从古至今都是基本词。“轼、轮、轴、鞇、箱、靳、毂、、、轨”等作为车上的部件,现在大多已经成为了古语词。“轮”指车轮,“轨”指两轮之间,“箱”指车厢;这三个词现代还作为主要构词语素出现在复音词中,如“轮胎、轨迹、车箱”。

除了上述基本词外,《广雅》里还有一些反映物质文化的基本词,如关于盛装东西和称量东西的基本词有“籓、箩、桶、畚、囊、橐、箪、筐、笼、权、称、铨、锤”等。马在汉魏时代是人们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在《广雅》里与骑马有关的名物基本词较多,如“羁、勒、缰、绥、鞍、绊、鞘”等。《广雅》也记录了一些关于金属矿物质的基本词,如“金、锴、铁、铜、鋈、锡、、矿、铅、链、钡、铝”等。金属矿物质名称的大量出现,表明在汉魏时代冶炼业比较发达。与水利有关的基本词有“塘(鄌)、湖、薮、陂、防、堤、泽、皋、池、沼、隁(堰)”等。此外,《广雅》还记录了有关棺殓、坟墓的基本词,这些都是《尔雅》所没有的。《广雅》中关于棺殓、坟墓的基本词主要有“槥、椟、柩、棺、坟、冢、封、墓、宅、茔、域”等。

七、关于精神文化方面的词

关于精神文化方面的基本词,《广雅》的《释诂》《释天》《释乐》等篇都有记录,主要包括祭祀、音乐和教育等方面。

1.祭祀

自殷商时代开始,人们就十分崇尚祭祀,甲骨卜辞多是占卜的记录。到汉魏时代,祭祀仍然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雅》关于祭祀的基本词主要有“庙、腊、禳、禖、望、祥、禅、祼、祧、坛、场”等。

有关祭祀对象的基本词主要有“天、地、日、月、寒、暑、星、祖、鬼”等。如《释天》:“圆邱、大坛,祭天也。方泽、大折,祭地也。大昭,祭四时也。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崇,祭星也。雩荣,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方也。庙、祧、坛、场、鬼,祭先祖也。”

有关祭祀物品的基本词主要有“肉、酒、熏、茝、兰、萧、艾”等。《释天》:“天子祭以鬯,侯诸以熏,乡大夫以茝兰,士以萧,庶人以艾。”

2.音乐

古人十分重视音乐,认为音乐有“潜移默化”之功效,统治者将其作为对人民实施教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把它作为施行王道仁政的重要标志。早在《尔雅》里,就专门有《释乐》一篇。《广雅》沿袭《尔雅》而作,同样也设有《释乐》篇。《广雅》里面出现的关于音乐方面的基本词主要有“鼓、琴、瑟、宫、商、角、征、羽、柷、埙、钟、磬、籁、龠、管、笙、竽、箫”等。“鼓、琴、埙、箫”等一直活在现代人的口语中,而另外一些乐器名称则基本上成了古语词。

3.教育

《广雅》关于教育的基本词主要有“学、校、庠、序、书”等。除“书”外,其他基本上都与古代的学校名称有关,但它们在古代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学、校、庠、序”从先秦到汉魏基本上是基本词,现在“庠、序”不但不是基本词,而且成为了古语词。“学”与“校”,今天合称“学校”,也可以单独指称“学校”,古今都是基本词。

八、关于政治战争方面的词

《广雅》还记录了有关国家建制、司法、战争等方面的基本词。

1.国家建制

国家形式,从文献和甲骨文的记载来看,最晚在殷商时代已经确立,到战国时代已经十分完备。在此期间,这方面的词语不断涌现,很多已经进入基本词汇的范畴。《广雅》中关于这方面的基本词主要有“君、王、上、伯、子、男、公、侯、卿、郎、将、皇、臣、师、尹、工、官、吏、士、令、长、徒、仆、州、郡、县、道、都、鄙、邦、域、邑、国”等。这些词,今天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为了历史词,只有极少数还保留在现代汉语里,如“县、官、国、州”等。我们从这些基本词中可以窥见曹魏时期国家建制有关情况:国家下设有州、郡、县、道、都、鄙、邑等行政机构。

2.司法

在我国,法律进入文献较早,在甲骨文里,就有宫刑、刖刑、黥刑、劓刑等刑罚的记载。《尚书》有“五刑”的记载,《秦律》《汉书》中的《刑法志》都是记录我国古代司法的专门文献。《广雅》关于司法的基本词语主要有“狱、犴、杽、梏、械、桎”等。在现代汉语里,“狱、犴、杽、梏、械、桎”等表示司法的基本词除了“狱”是复音词“监狱”的主要构词语素外,其他已经不再使用,变成了历史词,其意义已经被“手铐、足镣”等双音词所代替。

3.战争

先秦至汉魏,战争频繁,大多数文献对此都有记载或反映,《广雅》对这些词语也进行了汇编。这方面的基本词主要有“弓、刀、剑、箭、矢、矰、矛、戟、干(盾)、盾、铠、甲、介、胄、机、牙、弹、弦、鞬、彇、韬、韣、靫、镞、砮、镝、镡、室、鞞、铍、戈”等。由于现代军事工业的发展,绝大多数兵器已经不复存在,随之这些反映兵器的基本词也就难以在现代汉语中继续使用,成为古语词了,仅有“刀、剑”等少数词今天仍然是基本词。古代战争,旗帜的进退是战争指挥的标志,《广雅》反映这方面的基本词有“旗、旞、帜、幡、斿(旒)、旌”等。在这些反映旗帜的基本词中,除“旗”古今都是基本词外,“帜、旌”在现代汉语中只是作为构词语素存在于复音词中, “旞、幡、斿”已经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消失了,成为了历史词。

从以上我们对名词类基本词的分析不难看出,汉语的基本词汇除具有全民性、稳固性、能产性等语言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汉民族语言独有的特征:基本词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有文字记载的殷商时代,有些基本词就已经存在,并且有的仍然作为基本词使用至今,有的作为常用词或主要的构词语素一直流传到现代汉语中。汉语的基本词汇古今并不完全一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基本词,不同时代的人们所使用的基本词的数量也多寡不等,有的在某一时代是基本词,在另一时代不但不是基本词,反而可能成为历史词或构词语素。这说明,基本词汇是渐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哪个时代某种事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那么反映该事物的基本词就比较多。如我国汉魏时期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自然现象、自然事物以及农业生产劳动与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一个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使得该民族出现一些特有的基本词汇,因此,关于自然现象与自然事物的基本词,关于生产劳动方面的基本词就特别发达,如关于动植物的基本词数量的增多,表明当时人们对动植物的分辨是十分精细的。这是语言发展的渐变性规律和不平衡性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索绪尔指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1]汉语基本词汇有其独特性,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影响及作用的结果。拉法格认为:“任何文明语言中的词都保留着原始人林莽生活的痕迹。”[2]邢福义在《序〈文化语言学〉》中指出:“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好比镜子或影集,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3]陈原在 《语言与社会生活》中指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同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发展变化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从语言现象的发展和变化中,能够探求到社会生活的某些奥秘。”[4]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工具。汉语的基本词汇不仅记录了汉民族人民思维的发展演进历程,而且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物质、精神文化,如关于物质文化的基本词从饮食、衣服、宫室、交通、器具等方面揭示了汉魏时期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关于战争方面的基本词揭示了汉魏时期兵器的种类以及作战的方法。探究《广雅》等辞书中汉语基本词汇的历史演变,可以帮助我们构拟汉语词汇史,为汉语词汇的理论建设提供经过论证的文献语言材料。

[1]杨建忠.《通雅》价值探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

[2]费尔迪南.徳.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拉法格.革命前后的法国语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4]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

[5]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1980.

猜你喜欢
广雅构词语素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等差与等比数列性质中的15个充要条件
黄士陵的“广雅”书踪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明信片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