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彦
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推动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这个虚拟空间中,网络群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心理、价值倾向和思维行为模式,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网络文化形态,促使文化实现了革命性变革。《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的规模已经突破5亿,网络普及率高达38.3%。可见,中国互联网的规模价值正逐步显现,网络文化的现实影响力在逐步增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1]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的凸显。网络文化作为信息技术与社会文化生活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形态,是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正确认识文化的价值,立足文化发展的最前沿,才能在未来的竞争当中把握主动权。
埃瑟·戴森曾经说过:“数字化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者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本营。”[2]发端于互联网的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满足我们多种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一些不良文化也在腐蚀着我们脆弱的心灵,给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文化是一种技术文化,科学技术是网络文化得以迅速发展的技术基础。在网络文化兴起的背后,往往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各方面综合力量的反映。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先进的网络技术,牢牢掌握网络控制权,占据了网络传播的制高点。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所说,“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了。”一方面,个别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网络文化快捷的传播能力,着力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大肆传播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以文化输出带动其政治输出,从而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文化广泛传播色情、暴力、种族歧视等思想,散布各种谣言,煽动网民情绪,制造各种反政府反社会的言论和事件,破坏政府的威信和形象。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就处在了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西化、分化压力巨大,会不可避免地被卷入竞争和冲突的漩涡之中。
主流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慢慢形成了高度的融合力、较强的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感。但随着文化生产方式的改变、主导传媒形式的革新和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引起了原有文化生态格局的变化。一些曾经居于主导地位的文化形式将有逐步被边缘化的危险。网络文化作为技术文化催生的新文化形态,属于非主流文化,它有慢慢减弱主流文化影响力的趋势。网络文化本身具有的开放性与多元性特征使其传播呈现出极度的不可控性。网络文化的自由与另类的多样表达,迎合了不同文化消费者的需要,比如挑战权威观念、排斥精英文化、无政府主义等形式,网络文化的市场影响力在迅速扩张。相比之下,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导的空间受到一定挤压,主流文化对新兴的网络文化的引导力不够,容易形成事实上的网上虚拟舆论场和网下现实舆论场,两者疏离感较大。可以说,网络文化自诞生开始就是以对主流文化的挑战者的姿态出现。但是网络文化必须融入主流文化才能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我国孕育的时间非常短,总共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发展相当不成熟。但我国却拥有着规模巨大的网络文化消费群体。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5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文化消费市场。我国在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严重不足,造成了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国内网络文化产品制作力量薄弱,高端人才相对缺乏,高水平原创能力不足,优秀作品凤毛麟角,缺乏精神内涵与民族特色,很难满足不同网民群体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生活等多层次需要。另一方面,很多网站将提升点击率和赚取利润作为首要追求,致使网络产业商业气息浓厚,文化创造的商业追求取代了精神追求,娱乐功能排斥了精神价值,忽视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使不良文化有了活动的通道。网上腐朽与低俗文化、虚假与违法信息、物质主义与享乐主义泛滥,致使部分网民的价值观日益世俗化,也给社会稳定带来很多的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拥有数量超过5亿的广大网民,但许多网民的网络文化行为还处于初级水平。很多人只是把它当成简单的娱乐消遣工具,比如搜索奇闻轶事、下载盗版影视作品、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微博、恶搞、炒作吸引眼球,还没有充分拓展深层次功能。网络文化呈现出主流文化与民间文化、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腐朽文化并存的复杂格局。在网络虚拟开放的环境下,一部分网民渐渐放松对自身的要求,网络言行放纵随意,个人意识急剧膨胀,个体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不断挑战大众的道德底线,影响大众对是非、美丑和善恶的价值评判。同时,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环境的治理相对滞后,网络文化垃圾污染日渐增多。恶意攻击、谩骂、造谣等不文明行为时常出现,淫秽色情、赌博、网络暴力、欺诈、封建迷信等屡禁不止,公共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受到严重挑战,无政府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胡锦涛强调:“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3]这是从政府层面对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提出的重要而紧迫的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和影响力,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
网络文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催生的一种文化形态。能否掌握网络核心技术并实现不断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网络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为了推进我国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努力推进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要瞄准世界文化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着力构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的过滤网站,筑牢网络安全的防线;要加快建设中文域名服务器,增强自主开发意识,开发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和易操作性于一体的软件,不断改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手段;要积极开展与各国政府、相关国际组织及相关科研机构在互联网技术、标准规范、资源分配、互联网治理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协商机制,共同促进我国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建设一支高精尖的人才队伍,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为网络文化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撑。要加强与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着力打造一支与市场相适应、与品牌相适应、与我们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网络文化创意、技术、管理、营销等专业人才队伍;要从政策、环境和资金等方面给与重点支持,优化人才培养、引进、准入的体制和机制,积极引进在国内外文化产业运作方面有经验的高端人才,投身我国的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面对网络强势文化的冲击,我们要唱响文化的主旋律,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引导网络文化的发展,筑牢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阵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网络文化的指导,增强网民的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敏锐性,拓展马克思主义的辐射空间和影响力;要建立中华优秀文化的网络宣传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挖掘、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根据时代发展,努力培育本民族的共同理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强有力的民族精神文化支撑;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要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实际情况,制定中长期文化发展的新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民族品牌;在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外各民族的先进文化,积极为我所用,创造新的文化成果;要密切关注网情民意,适时地加强对舆情的研究、判断和引导,有针对性地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为满足网民的多层次、健康的精神需要,提升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必须以强大的民族文化为支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网络文化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把握网络技术和文化发展的最新动向,及时拓展新产品新业务,适应网民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需求;要以产品为基础,整合多种文化信息资源,贴近大众生产生活,增强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要求,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网络文化品牌和骨干企业。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深入挖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创新文化服务形式,加强重点新闻网站、社会主流网站和生活娱乐等商业网站建设,以精品网站挤压不良网站的生存空间,主动掌握网络文化的主导权,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要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市场融资为主的网络文化发展机制,鼓励、支持、引导各种社会资本进入网络文化产业,积极打造一批弘扬民族精神、科技含量高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构建广泛的网络文化服务体系。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中年龄为10-29岁的群体占了总人数的56.7%,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为30.2%。我国网民年龄结构正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要把网民的素养教育提上日程,尤其是把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到青少年教育体系之中,构建完善的网络道德与法律秩序。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我们要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合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网民文明上网习惯,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广大青年获取知识信息的新途径。在全社会努力推进以提高公民基本道德、自律意识和社会道德责任为目的的网络道德教育,推进以完整立法、严格执法和广泛普法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法制教育,从而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互联网络行业的道德准则与行业守则,加强行业自律,自觉传播先进文化,抵制网络低俗之风,自觉维护公平竞争,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要建立、健全信息技术使用者、开发者、信息管理者三个层次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遵守其职业操守;要联合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公众三方的力量,实施网络文化的管理、规范、引导与监督职责,共同创造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1]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2011mtzjc/2011-08/25/content_13193603.htm
[2]埃瑟·戴森.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胡咏范,海燕译.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98:17.
[3]胡锦涛.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532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