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铁路的保护与开发:一种工业遗产的视角

2012-08-15 00:45:22马东跃
关键词:滇越铁路遗产铁路

马东跃

(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随着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和遗产旅游的兴起,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在世界范围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滇越铁路作为一条百年历史的铁路,其运输功能正逐渐弱化,然而,其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功能却日渐凸显,如何从工业遗产的视角对滇越铁路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是我们现代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工业遗产的概念和类型

(一)工业遗产的概念

2003年7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通过的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尔宪章》中的定义:工业遗产由工业文化遗存组成,这些遗存拥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建筑的或者是科学上的价值。这些遗存由建筑物、构筑物和机器设备、车间、工厂、矿山、仓库和储藏室、能源生产、传送、使用和运输以及所有的地下构筑物及所在的场所组成,与工业生产相联系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崇拜地、教育机构)也包含在工业遗产范畴之内。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工业遗产不仅包括车间和工厂,而且包含由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与工程意义上的成就,如工业市镇、运河、铁路、桥梁以及动力工程的其他物质载体。如今,随着人们对遗产认识和保护利用实践的不断深入,工业遗产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拓展,保护和利用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工业遗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工业遗产:包括工业革命前的手工业、采矿业等年代相对久远的遗址,也有人认为包括一些史前时期的成规模的石器遗址以及大型水利工程、矿冶遗址等。狭义的工业遗产:指18世纪从英国开始的,以采用钢铁等新材料、煤炭和石油等新能源,以机器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工业革命后的工业遗存。

在我国,工业遗产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业遗产指的是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矿山、工业流程、企业档案等;狭义的工业遗产指的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个阶段的近现代工业建筑,它们构成了工业遗产的主体[1]。

(二)工业遗产的类型

工业遗产从形态上分为可移动、不可移动和非物质三类。可移动的工业遗产是指机器、设备、工具、仪器与重要工业制品等工业遗物,如机床、汽车、拖拉机、铁路机车、舰船、飞机、飞船、人造卫星等等;不可移动遗产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指厂房、仓库、码头等工业建筑,二是指工厂、矿山、铁路、运河等工业遗址或遗址群乃至整个景观;非物质的工业遗产是指记忆、口传和习惯与档案文献中留下的工艺、技术、设计方案、施工措施等。此外,工业遗产还可以根据工业生产的行业部门、遗产的年代等标准进行分类[2]。

二、工业遗产视野下的滇越铁路价值

滇越铁路修建于1904年,作为一条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工业遗产,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社会、旅游价值。

(一)历史价值

作为历史的遗存物,滇越铁路见证着历史事件发生与演绎,包含和传递着历史信息。滇越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开通标志着云南近代历史的开端,对云南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云南近代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与人物都与滇越铁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河口起义、护国运动。中国第一座发电厂——石龙坝发电厂、个旧锡矿的迅速壮大、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蒙自召开等都与滇越铁路的修建和开通密不可分。此外,作为一条国际性的交通线,滇越铁路在当时的中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越南共产党创始人胡志明曾多次沿这条铁路到昆明开展革命活动[3]。成批的云南学生从昆明启程,前往欧洲和美国等地留学。朱自清、冯至等文化名人,以及西南联大的绝大部分师生,都先借道越南,而后改道滇越铁路辗转入昆明[4]。抗战时期,东南沿海港口尽失,滇越铁路曾一度成为我国获取国际援助运输量最大的一条线路。据资料统计,抗战期间,滇越铁路平均每年以500万人的客运量,输送大批抗日救国的后备力量,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抗日。从1937年9月至1940年6月,我国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经滇越铁路转运的军需物资就达26万吨,为我国赢得抗战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5]。滇越铁路是一部活生生的有关爱国主义、国情教育的历史教科书。

(二)艺术价值

滇越铁路的设计和构思极富天才的创意、彰显艺术的魅力,如:优美壮丽的人字桥、纤巧秀丽的白寨桥等。铁路的开通,为西方艺术传入云南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法式建筑艺术。铁路沿线形成了一条极具艺术价值的建筑走廊,留下了众多中西建筑艺术相互碰撞与交融的实证。如:蒙自法国监狱、碧色寨哥胪士酒店、临安车站、个旧钟楼等[6]。

(三)科学价值

滇越铁路穿行于滇南的高山之巅、深谷之中,全段相对高差达1937米;最大坡度25‰,最小曲线半径约100米。有隧道158座,平均约每3公里一座,桥涵425座,平均约每公里1座(其它各类构造设施数以千计)。该铁路的建设,包含了当时条件下的许多项新技术、新建筑材料与不同地质地形相结合的成功设计与施工[7]。在上世纪初,滇越铁路以卓绝设计、奇险施工和浩大工程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奇迹,代表着各自工程技术领域内的世界最高水平,是人类重大技术进步的象征。滇越铁路是铁路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中国铁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四)文化价值

滇越铁路从修建到开通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铁路所带来的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发生强烈的碰撞,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交融和嬗变。首先,滇越铁路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超越自我的价值取向;其次,滇越铁路凝聚和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击外辱,维护主权的精神;再次,作为一条国际性的铁路线,滇越铁路在中越两国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五)社会价值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第一条铁路,滇越铁路对云南封闭的社会形成了高势能的冲击。它在加速云南社会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进程的同时,也加速了云南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促进了云南城镇建设、消费时尚和思想观念的转变[8]。云南“十八怪”当中就有两怪“火车没有汽车快;(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与滇越铁路有关,可见滇越铁路对云南社会的影响之大、之深。

(六)旅游价值

滇越铁路是一条极富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主要表现为:

1.地域跨度大。沿线跨越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跨越亚热带干湿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和热带山地季风雨林湿润气候三大气候带。沿途植被茂密,气候变化莫测。

2.民族旅游资源丰富。滇越铁路在中国境内穿越了13个县市,辐射了上千万人口。而此路(含支线)沿线,居住着哈尼、彝、苗、瑶、壮等12个少数民族,神奇多姿的民族风情、民族节日,令人称奇。

3.自然风光壮丽,参与性强。一路山光水色风景秀美,悬崖绝壁雄关壮阔。铁路轨距仅为1米(标准轨距为1.435米),俗称“米轨”,乘车人环顾左右时,常会吓得心惊肉跳,因此有“蛇形的铁路、英雄的司机、不怕死的旅客”之说。由于地势条件等因素,列车只能以20~40公里的时速,蹒跚爬行于深山高壑之中(“火车没有汽车快”由此而来),这正好符合旅游观光的要求[9]。同时也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奇、求险的心理,极具参与性。

三、滇越铁路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建议

作为一条已逾百年历史的文化遗存,滇越铁路是一个富有极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工业遗产。因此,我们应该从工业遗产的角度来分析和制定滇越铁路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行动方案。

(一)滇越铁路的保护

滇越铁路的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全面普查,摸清家底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应建立一条发现、记录、认定、研究、保护的路径。为此,首先应成立滇越铁路普查机构,组织相关专家(铁路、桥梁、历史、民俗、旅游、社会学、民族学等)对滇越铁路、铁路沿线的历史遗存(建筑、构筑物、设施设备、村落、城镇等)进行实地踏勘,弄清这些历史遗存的品级、种类、数量、分布、现状,提出具体的维修、保护措施。同时,搜集、整理与铁路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滇越铁路及沿线建筑物修建的历史背景、设计图纸、施工工艺、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等)。为滇越铁路申报世界工业遗产打下基础。

2.申报世界遗产,扩大影响

目前,我国共有40余处世界遗产,位居世界前列。但工业遗产仅有一处(广义),我国的世界遗产在种类上极其不平衡。根据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的《凯恩斯——苏州决议》规定,一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两个项目,其中,至少应有一个是自然遗产。当今国际上日益关注遗产的平衡性和代表性,注重遗产的品类、内容。我国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宏观把握我国的申遗项目,优先考虑将滇越铁路列入我国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力争早日申遗成功,使滇越铁路得到国际组织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从国家层面开展与越南的合作,由两国政府携手申遗。一方面,提高申遗成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表明我国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胸襟和积极的态度,真正实现人类文化遗产的共生、共护、共享、共赢,为世界各国在大尺度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合作方面树立典范。

3.加大宣传力度,走文化遗产保护的“草根”路径

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文物保护宣传工作,让沿线的民众认识、了解滇越铁路在历史、科技、艺术、文化、社会、旅游等方面的价值,增强广大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建立起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与教育部门合作,在学校的课程中加入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内容,设计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的课外活动项目,激发青少年的文物保护热情,为未来文物的保护培养生力军。积极开展与各种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合作,以科学的态度对滇越铁路进行保护、管理、研究和开发,确保滇越铁路这个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持久性。

(二)滇越铁路的旅游开发构想

滇越铁路具有高品位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一条潜在的黄金旅游线路,以下是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几点构想。

1.科学规划,持续发展

充分认识滇越铁路的价值,将滇越铁路的旅游开发纳入云南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处理好泛亚铁路东线玉—蒙段建设、蒙自—河口段改造等工程与滇越铁路沿线景观和历史遗存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铁路沿线各市县的发展步伐,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利用好滇越铁路的旅游资源,为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打造新的精品线路,形成新的增长极。

2.借机借势,提高滇越铁路的知晓度

以全国第三次文物大普查、泛亚铁路云南段东线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等重大活动和事件为背景,借助各种媒介和手段,多角度介绍和宣传滇越铁路,改变其“养在深山少人知”的尴尬局面,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3.挖掘各种资源,打造复合型旅游黄金线

挖掘整合滇越铁路的各种自然人文资源,建立中、英、越等语言的解说系统,利用历史史料(文字、图片、胶片)和现代传媒的各种手段展示滇越铁路的历史、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与越南合作,打造国际旅游廊道,让游客乘一趟列车就能领略中越两国的风光与风情。以列车为载体,将滇越建设成为一条集风光游、探险游、修学游为一体的黄金旅游线路。

4.多渠道筹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资金的匮乏。在滇越铁路的旅游开发中,可以吸纳民间资本、国外资本,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尽早开展滇越铁路的旅游开发,以旅游促保护,实现滇越铁路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随着泛亚铁路的建设与使用,滇越铁路的运输功能将日趋削弱。但是,滇越铁路作为工业遗产的价值却日益凸显。我们应从工业遗产的角度,全面认识其价值,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使这一人类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利用,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1]刘琼.工业遗产将有保护规划[N].人民日报,2006-04-19.

[2]刘伯英,李匡.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J].建筑创作,2006(9):24-30.

[3]李开义,殷小俊.彼岸的目光——晚清法国外交官方苏雅在云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

[4]孙代兴,吴宝璋.云南抗日战争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

[5]罗未然,张国委.滇越铁路:抗日烽火中的钢铁动脉[N].人民政协报,2000-08-15(004).

[6]张轶群.滇越铁路的历史记忆之二——西方建筑的异地重建与传统建筑的西化趋势[J].小城镇建设,2003(3):72-75.

[7]李晓.滇越铁路三奇观[N].云南日报,2004-03-29(011).

[8]90载铁路如何走向新生[J].东南亚纵横,2000(8):47-48.

[9]丛绿.追寻“遗产铁路”的轨迹[J].中华遗产,2006(1):20-21.

猜你喜欢
滇越铁路遗产铁路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云南画报(2021年12期)2021-03-08 00:50:54
遗产怎么分
爱国主义教育视角下滇越铁路档案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山西档案(2019年6期)2019-12-14 02:43:18
滇越铁路文化融入主题客栈的设计研究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30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千万遗产
滇越铁路云南段研究述评①
西南学林(2017年1期)2017-11-13 15:36:35
抗日战争时期的滇越铁路
云南档案(2017年2期)2017-04-13 03:13:54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