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呐喊》中的文化内涵

2012-08-15 00:49
关键词:呐喊小说集辫子

高 敏

试论《呐喊》中的文化内涵

高 敏

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辫子”文化意蕴揭示了20世纪初期我国的民族文化心理、现代文化转型和启蒙精神的困境,反映了国人在当时追求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文化困惑。

鲁迅;《呐喊》;“辫子”文化镜像;文化内涵

鲁迅真实姓名为周树人,出生于19世纪一个官人之家。鲁迅一生中创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这些作品对我国“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鲁迅一生中由于主要是以“笔”作为他的战斗武器,从而被人们赞誉为“民族魂”。正如新中国的开创者之一的毛泽东所言,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主要是中国文化领域的革命中坚力量。周树人以鲁迅作为其笔名开始于1918年,而且正是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事实上,鲁迅并不是开始就进行创作的,而是学的医学,只是他意识到了我国当时国民精神的劣根性将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后果,因而,他开始弃医从文,想藉此来改变国民精神,挽救中华民族。此后,鲁迅就陆续发表了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一、《呐喊》小说集简介

虽说鲁迅一生中所创作的小说不够多,但是,却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社会和历史意义。他喜欢捕捉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借此来揭示出当时社会中的病苦所在,表达出了急需进行社会变革,挽救社会的思想。这也是鲁迅创作《呐喊》这一短篇小说集的原因和目的所在。既然是小说集,那它就包含了不止一篇小说。事实上,它收录了鲁迅四年间的15篇小说,其中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作品。这些作品都非常逼真地描写了我国辛亥革命时期直到五四期间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况,通过对各种深处的社会矛盾的揭示来较为彻底地抨击和否定了中国的旧制度和落后的思想。但是,现在《呐喊》小说集中只剩下14部小说,原因是作者抽取了一部历史小说出去。在该小说集中,鲁迅首先在自序部分就表明了自己的思想历程和弃医从文的目的所在,并且把其中的各部小说的由来及其名称的来源都作了相关说明。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小说的了解来对鲁迅小说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把握。首先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即《狂人日记》,它开创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白话小说的先河,也正是从这篇小说鲁迅的笔名才开始使用,并一直持续用下去。在这篇小说中,鲁迅通过一个“狂人”的口吻,揭示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引起了社会上思想的沉重思考,反映了被压迫者的心声。小说《阿Q正传》中塑造了一个辛亥革命时期赤贫的雇农形象,由于受到社会的长期压迫和剥削,其生活非常悲惨,社会地位低下。鲁迅描述的这个阿Q具有非常复杂的农民性格,既有吃苦耐劳的做事能力,但也有中国封建时代农民共有的缺点,即主观、保守、狭隘和愚蠢。他虽然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价值体现,但他却不愿意面对现实,往往从精神上求得满足,这就是阿Q著名的“精神胜利法”。这是一种虚伪的精神胜利,他的身上反映了当时中国普通国民普遍的人性弱点和病态心理特征,并由此鲁迅总结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即农民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还有一篇为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小说《孔乙己》,它塑造了一个没落的知识分子形象,由于受到封建社会的残害,他变得穷困、潦倒、迂腐甚至麻木。鲁迅通过这样一个旧社会知识分子的口吻,从深层次方面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以及对旧封建制度的谴责。

二、小说集《呐喊》的文化内涵分析

作为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主要通过一系列短篇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和事件等,表现了鲁迅忧国忧民的内心想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鲁迅硬生生地改变职业选择,从一个学医的人转而学习文学创作,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是,鲁迅有着一般青年人所不具有的远大抱负,那就是要救国救民,而这也正是鲁迅创作小说集《呐喊》的最主要的思路,鲁迅想凭借此小说集引起社会对于病态现状的关注,从而激发出他们自救救国的觉悟来。因而,小说集《呐喊》并不是简单的小说集册,更是当时中国文化的深刻反映。笔者就此文化内涵展开分析和讨论,具体来说《呐喊》所蕴含的文化思想有如下几个方面:

(1)《呐喊》小说集体现了对当时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精神病苦的揭示与疗救的思想。比如小说《药》中的“华”和“夏”就很好地隐喻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特性。鲁迅创作这部小说集的初衷并不是要展现给世人看,当时的旧封建社会是多么的落后、腐朽,而是要通过描述那些表面沉默的国民来揭示他们实则需要解救的灵魂。可以说,这是鲁迅呐喊小说集最为鲜明的主题所在。无论是《狂人日记》中的“吃人”真相揭露,还是《孔乙己》中孔乙己的穷酸迂腐和咸亨酒店酒客的冷漠无情,还是《药》中华老栓夫妇与茶客的愚昧浅薄,还是《明天》中母亲单四嫂子的痛苦与不幸,抑或是《故乡》中沉默的中国农民,他们都是当时中国国民病苦的具体代表人物。其中,最典型也最引人思考的一个角色就是《阿Q正传》中的阿Q这个人物形象,他可以说是鲁迅借其来深刻揭示当时中华民族全体民众精神病苦最为典型的一个代表人物,他虽然生活困苦,社会地位低下,但却有着独特的“精神胜利法”,他这种扭曲的心态无法使他摆脱社会现实,最终糊里糊涂地死去。这表现了鲁迅反映当时破产的雇农畸形心态和失去自我意识的奴性,又反映了当时中国国人灵魂的被迫摧残的事实。鲁迅不是仅仅要简单地揭示这种社会现状,更是要想通过这些小说来给当时的国民以启发,并激起他们疗救的信心和勇气。

(2)鲁迅借助《呐喊》小说集是想将当时所谓的上流社会和下层社会都描述出来。鲁迅的一系列小说无情地揭露了当时所谓的上层士绅们的堕落,并进行了有力的批评和强烈的讽刺。这显然对于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出普通民众的先进觉悟来。比如在小说《风波》中,赵七爷听闻了皇帝复辟传闻就立即摆起封建老爷的架势来,然而传言破灭之后,他又重新恢复了表面的平静。在《阿Q正传》中,曾经不可一世的赵太爷在听到阿Q“造反了”的口号后,他立即放下身段,第一个叫阿Q为“老Q”。这些都说明了那些所谓的权威人物都是以腐朽的封建体制为前提条件的,一旦封建体制受到威胁甚至瓦解了,他们就必然改变其身份地位。鲁迅无情地揭露了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外强中干的伪善本质。因此我们说,小说集《呐喊》很好地体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期奋起呼唤的时代和民族特色。由于鲁迅所处的时代正是我们中华民族遭遇磨难以及中西方思想猛烈碰撞的年代,作为当时那个社会中最为敏感的青年作家和知识分子,鲁迅承受了社会变革展现的现实环境和国民精神,由此,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性思考。他从西方列强寻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我们的国民缺乏应有的精神,而这又是由于受到缺乏人性,压抑个性的封建传统的压迫导致的,因而鲁迅认为,我们要推翻这种封建体制,建立起新的体制来解放人性。而在新旧文化交替转换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障碍和矛盾,这就是《呐喊》所要表现的文化内涵。在这部小说集中,一方面鲁迅表达了他以幼者为本位的进化发展思想取代以老者为本位的退化保守思想,以个人为本位的个性解放思想取代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思想,以“下”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取代以“上”为本位的等级观念;另一方面,鲁迅借助儒道主义的某种表面上的冲突,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即揭示了封建儒教思想中虚伪不人道的阴暗面,启迪人们要进行中国文化的重建。

(3)鲁迅在小说集《呐喊》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描述就是对于“辫子”的描述。可以说,“辫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集中在鲁迅的这首部小说集当中。在该小说集中,明显提到辫子的有《风波》《阿Q正传》《头发的故事》《社戏》和《白光》等5篇小说,鲁迅并不是对辫子这种发式感兴趣,而是要借助这种封建社会的象征性发型来表现出鲁迅对于封建体制的态度。当然,在鲁迅的《呐喊》集中,也有隐性的辫子意象,这些都是文化的象征。在《呐喊》里的“辫子”意象中,符号性特征、行为性特征只是属于较为浅层次的文化隐喻,而那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却隐藏在这些表象之内。例如在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起初很羡慕别人的辫子而后也跟着留辫子,这表现了当时国民的“从众心理”。而当他看到小D居然也盘辫子时,出于封建社会农民畏强欺弱的劣根性,阿Q甚至不允许小D那样做。这表明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封建文化的根基。在这部小说集里,辫子并不是一味受批评的对象,更是承载了鲁迅的文化反思,即那些所谓的先进思想启蒙者也具有理论与精神方面的局限性和悖论性,从而使得辛亥革命表现出无法挽回的失败局面。此外,《呐喊》中的辫子也隐含着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以及启蒙者们对于西方先进思想的神往,正是这些较为现代化的西方文化进一步涤荡了鲁迅的精神世界,让他坚定了要反抗传统辫子文化的决心。但是,无论如何辫子都表达了类似于鲁迅的启蒙者们既要寻求先进思想救国救民,但又不能完全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从而产生了精神困惑与矛盾,反思与质疑。鲁迅进而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局限性,告诫人们只有进行思想启蒙,解放思想,才能真正救国救民。

[1]岑大利.中国发式习俗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2]丁颖.鲁迅小说《呐喊》《彷徨》的意象探寻[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1.

[3]李新宇.《呐喊》点评[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4]林雪飞.论鲁迅杂文中的社会意象[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1.

[5]鲁迅.呐喊:配图珍藏本[M].钟守成,裘士雄配图.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6]罗彩云.清末民初湖南社会习俗的演变 (1895-1927)[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

[7]叶大兵,叶丽娅.头发与发饰民俗:中国的发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I206.6

A

1673-1999(2012)09-0092-02

高敏(1973-),女,山东桓台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6414)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2012-02-29

猜你喜欢
呐喊小说集辫子
雪山姑娘辫子长
评晓苏最新小说集《老婆上树》
塑造藏族文化的现代主体性人格——评梅卓小说集《麝香之爱》
关于Brunnian辫子群的相对李代数的基
阅读《呐喊》《彷徨》的记忆
关注民生的深层次报告——浅析吕翼小说集《风过杨树村》
长辫子老师教认字
杨新民小说集《花朝女》出版
《妈妈的辫子长又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