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佳琰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患者的第一线,是医院的窗口,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突发事件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护士工作性质特殊,接待患者病情危急复杂,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素质,较高的护理管理水平,机智的应变能力,熟练娴熟的技术,还要有应对紧张繁重工作和良好自我调节的能力,现就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和自我防范措施谈谈自己的体会。
(1)感染的危险
急诊科护士站在抢救工作一线,直接接触各种急、危、重患者,在参与各种抢救操作及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尤其在紧急为患者气管插管、吸痰、洗胃、包扎止血、静脉穿刺等操作过程中,如不能有效地防护,就会增加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另外,急诊科流动人员多,病种复杂。
(2)损伤的危险
急诊科护士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各种锐器,很容易造成皮肤黏膜的损害,导致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危险。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传播。急诊病人常需要护士护送或行床前CT、X光等,而使得护士工作在X线、同位素、激光等放射性元素及各种器械辐射中,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可导致人的造血功能低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诱发肿瘤等。对病房、治疗室等区域进行空气消毒,如防护不当可导致皮肤癌、眼炎的危险;应用各种抢救仪器和设备,如操作不慎或仪器设备老化均可能引起电击伤、电灼伤。
(3)心理社会压力
急诊患者多发病急、来势凶、病情变化快,尤其夜间医护人员少、病人多,就诊时间、人数、病种及危重程度均难预料,护士忙于急救处理,只能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诊治,常常不能顾及跟家属解释,而造成纠纷,诸如此类情况的频繁发生造成急诊科护士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各种新的医疗仪器的应用,新的检查、治疗手段层出不穷,要求我们不断地更新知识。此外,急诊科护士值夜班频繁且工作量大,参与院内抢救精神要高度集中,体力脑力消耗都非常大,加之大部分已婚护士下班之余还要照顾家庭、担负养育子女的重任。
(1)感染性危害的防范
急诊科护士应了解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已确诊的传染性患者应有明显的隔离标志,接触其血液、体液时应戴防护装置,如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隔离衣等。对带血迹的污物及患者的体液、排泄物进行分类处理,对地面、墙壁、操作台等被血迹污染的地方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对自身有皮肤损伤或破溃的部位加强防护,避免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一旦不慎被污染,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做到早期防护。
(2)损伤危害的防范
具调查,有87.5%的护士有过锐器伤的经历。在抢救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抽血、肌注、静注时应注意力集中,避免被各种锐器损伤,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对各种锐器,尤其是带血迹的废弃针头和输液器具等应严格按要求销毁处理,不得乱丢乱放,以免刺伤自己或他人。一旦不慎被针头刺伤,应立即尽可能多地挤出血液,并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伤口。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应选择在治疗、护理操作少的时间,接触消毒光线时注意遮盖皮肤,必要时戴护目镜。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在配制和使用消毒液时要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尽量避免消毒液对眼睛、皮肤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