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民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被认为是基本的思考结构及认知发生碎裂。这种解离现象据信会造成思考形式障碍并导致无法分辨内在及外在的经验[1]。罹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可能会自己表示有幻觉,或者,旁人可以发现他们的表现受幻觉影响。患者也可能表达明显妄想信念。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不明确,通过临床研究和观察,人们普遍认为,以下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的预后:
病前性格孤僻不合群:本身不太爱和人交流,生活社会功能都正常。精神分裂的病人大部分会表现出孤僻冷漠,很难交流,其他表现为没有自知力,有幻觉,有恐惧敌对、敌视的情绪,有被害妄想,精力异常旺盛,饮食异常,自言自语自笑等,社会功能受损,不能正常生活工作。或具有性格怪僻的人:分裂性人格,如沉默寡言、不与人交往、孤僻退缩、对人对事极度缺乏进取心,敏感,强烈害怕,常做白日梦。适应能力差的患者患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迅速走向衰退和慢性病程,这种患者康复后预后差,容易反复发病。
(1)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病人的家庭成员患精神病患病率比一般正常人群高出6.2倍[2]。因此,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由于家族成员病情和血缘关系的影响,这类患者康复预后较差。
(2)环境因素:现有的全国性调查显示,较低的经济水平、失业人口,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明显比经济水平高的专业人口的患病率高。此外,还观察到,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患者处在疾病的阴影下过着不寻常的社会生活。
(3)个性因素:许多学者指出,50%的患者在患病前均有一个特定的个性特征,其表现为孤僻、内向、害羞、敏感多疑、缺乏逻辑思维、好梦想。根据这一现象,一般认为病前个性特征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病因。
(4)心理因素:各种心理因素,如失败的爱情、婚姻破裂、学习、工作的挫折等均可诱发精神分裂症。
(5)身体变化:一些学者认为,精神疾病的原因可能与体内代谢异常产生某种毒素,使“自我中毒”有关。近年来有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某些生化代谢异常的患者,可能会改变其自身的免疫力,与精神疾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如固定和持续的迫害妄想和偏执症状,或行为退缩,情感迟钝,预后较差。简单,青春型,预后差。
一些学者认为:社会和心理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家庭与经济发展水平低,欠和谐的家庭关系,生活不能得到充分的照顾将直接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阳性家族史对精神分裂症的预后最不利。起病隐匿,长期患病或急性发作,往往容易导致智力下降。发病没有明显的精神因素或物理因素,预后较差。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是导致患者不再适应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第一,大部分精神病医院实施封闭治疗和护理管理,病人很难从病人的角色恢复到在社会中的作用。第二,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没有坚持药物治疗和维护,从而导致疾病复发。第三,社会歧视和社会发育不全的作用。在今天的社会,精神分裂症临床治愈的患者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返社会、回归社会成为一句空话,这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关注的高度。建立适当的工作和生活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未来和希望,特别是在社会环境,让他(她)的人重返社会,融入社会,这是根本,以促进病人康复。
复发次数愈多,获得良好缓解的可能性愈小。患者不能再受到刺激,当人体受到一些比较剧烈的精神刺激时,会导致神志不清、幻觉等精神分裂症,因而刺激性生活事件对疾病的发生有诱发作用。有的学者认为,刺激性生活事件可触发具备精神分裂症患病倾向者的症状,并使其出现得更为明显。精神刺激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根源。总之,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并不乐观,但我们相信,通过广大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要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了精神分裂症的预后。
1 王传跃.精神分裂症研究的进展[J].上海精神医学,2011,23(4):196-199.
2 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