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
1.病例介绍:患者,男,56岁,农民,支气管哮喘病史6年,于2012年5月13日来我处诊治,患者步入诊室,神志清,精神差。自述白天好好的如常人,夜间突然从睡眠中憋醒,或者刚才还好好的,可忽然一阵冷风吹过或某些气味后就喘不过气来了。发病时呼吸困难,胸闷、头痛等甚至有窒息的感觉,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或口服氨茶碱等药物可很快缓解。缓解后长期口服消炎药。查体:双肺布满哮鸣音,P:100次/分,BP:120/80mmHg,具体过敏源不明。
2.治疗方法:①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肩背部。②在T1和T2、T2和T3、T3和T4棘突间分别各定一点,并在相应的两侧各旁开1~1.5cm定6点。③外科消毒后,带无菌手套,用1型4号小针刀在所定9点分别垂直于皮肤表面进针刀,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平行,棘突间3点将棘间韧带切开松解2~3刀,两侧6点将肋横突关节囊切开2~3刀,术后创可贴贴敷。五天后开始中药熏蒸,取鱼腥草、黄芪、麦冬、何首乌、女贞子、枸杞,五味子、麻黄、白术、淫羊藿、制半夏、车前草、当归、连翘各45g。把药放在器具里(不锈钢的,瓷的,瓷砂的)。然后加些水煮沸,找好合适的姿势,把蒸熏的部位放在器具以上用蒸汽熏蒸,注意避免烫伤,熏蒸时间大约20分钟到半小时,最后关火。也可采用电脑控制的熏蒸床治疗。日一次,连续治疗15日。
疗效行小针刀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后,患者自觉呼吸通畅,哮喘已不发作,胸闷、头痛等症状均大有缓解。随访3个月,患者哮喘未再发作,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机体受抗原物质刺激后,引起病理性免疫反应。I型变态反应,抗原引起IgE致敏的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免疫变态反应炎症细胞主要是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免疫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等,与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细胞不同,用消炎药无效。参与反应的还有组织胺,IgG4,粘附分子,T淋巴细胞亚群 CD2,CD4减少,CD8增多,血清白细胞介素sIL-2R活性增高,白细胞介素-4,CD23分子升高,r-干扰素减少,抑制作用的Ts细胞缺陷,红细胞免疫继发性功能低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及促进率低下,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抑制率升高。上海医科大学《免疫药理学》中药与免疫篇研究提出:"卫气"与现代医学的白细胞、吞噬细胞、网状内皮细胞的作用相似。中医学所说的"肾"经实验证明很大程度上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而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又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稳定的关键。补肾药与T细胞及B细胞是密切相关的。用免疫理论及方法探讨中药作用机制报道的免疫类中药如下:免疫增强剂如党参、五味子、黄芪、麦冬、何首乌、女贞子、枸杞、茯苓等具有扶正固本、益气补肾的作用。免疫抑制剂如甘草、大枣、当归等抑制剂抗体,使免疫球旦白IgE恢复正常。实验研究黄芪提高cAMP,《红细胞免疫学》研究发现许多中草药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有促进和调节作用,有效成分提取报道有①多糖类是低毒免疫促进剂如银耳、人参、刺五加、香菇、灵芝、黄芪、当归等多糖,研究认为红细胞膜上有多糖受体;②有机酸类如桂皮酸有升白细胞作用;③生物碱如小檗碱显著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④甙类如人参皂甙促进淋巴细胞转化;⑤挥发油类如连翘子挥发油牙膏使口腔分泌中SIgA明显升高。
引起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众多,而许多患者是由于脊柱区带软组织损伤卡压或牵拉支配支气管的交感神经导致其功能失调所致。这与督脉和膀胱经循行部位的"大筋软短、小筋弛长"等病因影响督脉和膀胱经向相应脏腑布散阳气相合,针刀医学就是从根本上解除上述致病因素,以恢复脏腑功能,能有效缓解咳、痰、喘等症状,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具有很好的近期和中期疗效,而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在皮肤或患部进行直接药物汽雾熏蒸,运用温热作用,温通解凝、疏通脉络、促进血液循环;受热药物气化,直达病灶,调和气血,改善局部营养状况以及全身功能,让体内的毒素和多余的废物通过血液循环随汗排出体外。中药熏蒸集中了中医药疗、热疗、汽疗、中药离子渗透治疗疗法等多种功能,融热度、湿度、药物浓度于一体,因病施治,药物对症,可有效治疗多种呼吸系统疾病。采用电脑控制的中医理疗,直接对中药进行蒸煮,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使患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药物经熏蒸作用于肌体后,其挥发性成分经皮肤吸收,局部可保持较高的浓度,能长时间发挥作用,对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加快代谢产物排泄,促进炎性因子吸收,提高机体防御及免疫能力、促进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1],中药熏蒸配合小针刀达到治疗哮喘的最佳效果。
1 鲍春,刘素文.中药熏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0,6(4):26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