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华
精神障碍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新的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精神障碍发病率增加,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引领着当代护理发展的方向。遵照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纷纷加入。我院积极响应号召,全院100%开展优质服务护理。由于精神科专科的特殊性,绝大部分精神科病区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在绝大部分患者无家属陪护的状况下,这就进一步要求精神科护士为之提供更为全面的、全身心的,更具特色的服务。通过此活动的开展,让我对精神科专科护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从中体会到,精神科优质护理与综合科优质护理存在的需求差异。
1.一般资料:我区系精神科男病区,收治对象为16~60岁的精神疾病患者。在2011年6-12月共收治患者162人;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32人;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18人。本文随机对其中的42人及其直系家属进行自编式问卷调查,年龄17~59岁。
2.方法:通过2011年6-12月份,随机收集42名住院患者及其直系家属对病区已开展的优质服务项目的反馈及新的需求。
发出的问卷42份,回收42份,回答完整,有效。其中一级护理对象7人;二级护理对象35人。
1.目前病区已开展的优质服务项目:项目内容包括:①病情评估(巡视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20分钟巡视;测量记录生命体征,根据病情需要;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3次/日);②实施治疗和给药措施(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和给药措施,服药到口;观察治疗及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③采集留取各种标本(常规标本采集;护士陪护下送检);④晨间护理(提供清洁、宽松、透气衣裤,协助更衣;保持床单被褥清洁干燥;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口腔护理/日;剃胡须2次/每周;理头发1次/每月),协助或督促生活部分自理患者;⑤晚间护理(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口腔护理;足部清洁/日;指/趾甲护理1次/每周);⑥饮食护理(遵照医嘱提供饮食,满足患者营养需求;评估患者饮食自理情况,提供管理、喂水、喂饭等;便民购买、点心统一管理每周至少无偿购买一次点心,每天分发2次点心);⑦洗澡夏季每周3次,冬季每周2次;⑧健康指导(入院宣教;检查宣教;康复治疗宣教;药物服用注意事项指导;专科护理指导;了解病人心理需求,协助疏导相关心理问题;出院指导)贯穿于整个住院期间,每天进行;⑨患者安全管理(实施预防跌倒、坠床、外走及防消极、防暴力行为等安全护理);⑩日用品管理(消毒、核对,1次/每周);⑾、康复治疗(音乐治疗,作业疗法,有氧训练,职业功能训练)根据病情、医嘱;⑿、专科护理(根据各专科特点做好相应的专科护理)。42名患者及其家属均表示接受前述项目的服务,且需要,有2人(新入院)表示对穿着患服有心理抵触,影响美观。经解释后能接受。
2.出院的需求及家人的物质提供和探视:有26次人提出尽快联系家人前来办理出院手续,有15人次希望家属提供更多的类似于点心的物质保障,有20人次提出增加探视的次数。
3.精神科康复后家庭管理的无助:有37人次的家属对患者病情缓解回归社会时的家庭管理表示无奈、无望、无助感。
1.通过对住院病人及其家属进行随机调查,结合精神疾病专科的特殊性及病区已开展的服务项目,进一步明确了现今病区中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需求,指明了今后为精神科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努力方向。
2.继续深入开展目前已开展的服务项目,精神科护理面对的是心理、行为异常的精神疾病患者,有近一半的患者受症状支配生活不能自理或不主动料理,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安全感降低,抵触,甚至有冲动行为[1-2]。"打不还手"是我院的宗旨,将服务做细,主动关心、热心接待,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在住院期间提供倾心服务,创建安全、温馨、整洁的休养环境,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丰富住院生活,通过多渠道努力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为早日回归社会充分创造条件。
3.由于精神专科封闭式管理的特殊性,以及疾病自知力缺乏、症状支配等因素,大部分患者系强制住院,不安心住院。针对此情况,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疏导,结合患者的病情进展逐步引导其认识到接受治疗的必要性,促进自知力恢复,不断丰富病区的生活,组织活动,培养兴趣。及时联系有条件的家属及时保障患者基本的物质需求,在病情许可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探视的频次。对条件缺乏的患者及时做好解释工作,鼓励家属探视,提供心理支持。
4.根据需要增加途径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要,加强沟通,深入实施康复治疗及家庭管理相关的健康宣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后九成散居于社区,以家庭为核心,在路上遇见会让人躲避,邻居会提防,亲朋好友为之苦恼。精神病人是弱势群体,病人痛苦,家属负担也加重,精神障碍病人大部分一天要吃两次药,家庭的监管尤为重要。在工作中掌握病人第一手资料,尊重患者,做他们的真诚朋友,在闲聊中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状况,加强家属的沟通,鼓励多参加相关的讲座,学习精神科专科的知识,鼓励精神病人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重新找回人生的自信,定期随访!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我科初见成效。我们会继续努力,在总结不足的同时一定要借鉴其他医院的先进经验。夯实基础,履行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3],进一步提升"六满意"--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护士满意、医生满意、医院满意!
1 韩永惠.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8):236-237.
2 吴英,段小兰,尤俐,等.我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做法与体会[J] .医学信息,2011,01:2-3.
3 孙全新.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几点措施[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