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群,赵晓杰
(吉林大学 理论化学研究所,吉林 长春130061)
关于女性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王利群,赵晓杰
(吉林大学 理论化学研究所,吉林 长春130061)
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个人原因,更包括来自学业与科研、婚姻与家庭、择业与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而科研补助偏低导致的经济拮据更是造成女性研究生群体心理问题的物质基础原因。对此,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即学校要加强对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疏导,而社会上也要为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婚恋、就业等创作良好的物质与精神环境。
女性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规模也随之扩大,目前,我国博士研究生的规模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研究生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科研任务的繁重、生活就业压力的增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并引起了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按照我国目前的学制,全日制研究生阶段一般在23岁到30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各方面的压力巨大,尤其是女性,在当前社会中,还处于弱势地位,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需要引起关注。
女性由于在其生理、社会角色等方面与男性的不同,其心理健康问题很早就受到了关注。在我国第一部女性学著作中,便提出了女性心理健康的标准: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够悦纳自我;能正确对待他人,乐于交往,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恰当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具有独立的人格,自立自强,不过分依赖他人;具有很强的意志品质,勇于战胜困难,具有顽强的毅力;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热爱生活、乐于工作;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1]。依照这些标准并且考虑女性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学界的研究多认为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比如赵殿军等人的研究就发现,有心理障碍研究生的比率具有显著性的性别差异。女性研究生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百分比远高于男性研究生。
目前来看,关于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就业压力及其面对的歧视问题研究;第二,女性研究生群体在竞争当中的嫉妒心理研究;第三,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婚恋观和婚恋心理研究;第四,女性研究生群体的人际交往困境研究;第五,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幸福感及自尊研究;第六,女性研究生群体的生育心理研究;第七,女性研究生群体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第八;女性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综合研究。除去这几个方面之外,还有诸如关于女性研究生自杀的讨论等其他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女性研究生群体最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将分别对其原因进行探析。
有很多因素共同造成了女性研究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主要包括社会观念的因素、社会行业结构的因素、女性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因素等。从社会观念上来说,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还有很大的市场,女性在家庭劳动当中依然扮演着主要角色。这不仅影响了女性研究生群体的竞争力,而且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招聘观念,他们也同样认为女性研究生群体可能在家庭当中占用更多精力,因而更愿意招聘男性。尤其是对于高学历的女性研究生群体,社会观念当中抱有一种偏见和歧视,以至于将女博士称为“灭绝师太”,这无疑影响着他们的就业评价;从社会行业的结构上来说,不可否认,一些杰出的女性在我国科教、文卫、政治、经济、法律、国防等各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对于高学历高素质的女性人才来说,他们所从事的大多还是科教、文卫领域的工作,而在政治、经济、国防等领域,女性比例远低于男性比例,这导致作为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女性研究生群体在就业当中受到很大的行业选择局限;从女性自身来说,如前所述,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年龄阶段在23—30岁之间,这一年龄段正是女性的婚育黄金期,婚恋、生育等就直接影响了女性的就业竞争力,以至于出现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女性研究生的时候标出已婚已育者优先的歧视条款;从社会保障上来说,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诸如《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来禁止就业当中的性别歧视,保障女性的就业权利,但在法律法规的实施过程中,社会并未提供相关的保障,也缺乏相关的处罚措施[2]。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诸如女性研究生自身职业目标、自身角色认同不够明确等诸方面的问题,但毫无疑问,社会未能为女性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保障是造成女性研究生群体就业压力大以至于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女性研究生群体尤其是理工科女性研究生群体,由于长期封闭在实验室中进行科研学习,其人际交往范围往往非常有限,导致女性研究生群体在人际交往心理中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具体说来,有几个方面:首先,从女性研究生人际交往的数量上来说,研究生的班级建制较本科生相比大为缩小,导致研究生的同学数量急剧下降;由于学习方式和科研关系的影响,平时的同学关系仅限于同专业甚至是同一导师或导师组之间的同学相互交流、比较密切,甚至有些女研究生几年学习下来,连本班同学都不能全部认识。其次,从女性研究生人际交往的关系上来说,与导师、同学的关系是最重要也密切的人际关系。与导师的关系上看,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的扩大,每位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数量大为增加,这增大了学生与导师之间关系密切的难度;从与同学的关系上看,女性研究生与同寝室、同课题组的同学之间交往最多,但由于科研任务的加重,已远没有本科同寝室同学之间的那么亲密,同时,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的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女性研究生同学和室友关系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相敬如宾型……另一种是勾心斗角型。”[3]有研究指出,女性研究生的宿舍关系,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4]。第三,从女性研究生人际交往的自身心理来说,女性研究生群体由于这一群体学习科研、择业就业、感情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巨大,在人际交往中易发生诸如嫉妒等问题[5]。除此之外,包括当代社会对女性高学历群体的偏见、网络的发达等,都对女性研究生群体的人际交往产生了重要影响。
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婚恋心理问题,实际为女性研究生群体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一部分内容。当前的研究多关注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婚恋观问题,而对其在复杂社会环境当中的婚恋心理缺乏深入研究。就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女性研究生群体大多能抱有比较成熟的婚恋观。其恋爱态度端正、目的明确,择偶标准上虽然尊重家庭的意见,但有很大的自主性,而且更偏重对方的内在品质而不是外在特征和物质条件。但是,在婚姻、家庭与事业关系上,女性研究生群体虽然很注重事业追求,家庭却依然占据他们生活的重要地位。在性心理方面,女性研究生群体也多持有宽容与开放的态度,大部分反对婚外性行为[6]。虽然婚恋观是婚恋心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对于女性研究生群体来说,其婚恋心理不仅仅是在婚恋观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在婚恋问题上,女性研究生群体由于年龄、学业的原因,容易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出现;由于对于恋爱问题过于关注,甚至导致部分女性研究生出现荒废学业、当恋爱失败时行为过激等问题出现;同时,在这一年龄段,以前的同学、朋友纷纷步入婚姻殿堂,也容易对女性研究生的婚恋心理造成冲击,出现攀比等虚荣心理,从而影响健康的婚恋心理状态。这些问题,同引导女性研究生群体正确的婚恋观一样,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目前学界还关注女性研究生群体其他方面的心理问题。如,女性研究生群体的生育心理,“女性研究生已经到达了正常的婚育年龄,但由于学习的需要和各种有关方面的规定,导致她们并不能正常走上结婚、生育之路,从某种程度上说,晚育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在长期的婚育压抑中……导致一些不良后果。”[7]女性研究生群体的生活满意度与自尊心理,研究表明“女研究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8]162-163;比较来看,城市生源地、独生子女、高经济水平的女性研究生的自尊和生活满意度高于农村生源地、非独生子女、低经济水平的女性研究生,表明其自尊心理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9]其他的还包括如女性研究生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关系等研究[10]。
从以上的具体分析来看,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有着很多具体和复杂的原因,但总体上来说,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其个人原因;其次则是面对的学业和科研压力;第三是婚姻生育的压力;第四是经济上的压力。研究生阶段,随着年龄的渐长,导致与同龄人相比,没有工作收入的研究生经济上十分拮据,这对于女性研究生群体来说,更容易造成心理落差,是造成心理问题的物质基础原因。
女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实际上,这个问题关系到女性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其学业的顺利完成。由于女性研究生群体在我国高学历人才培养当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女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关系到了我国未来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乃至我国的人才战略。因此,要保障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就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目前很多的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帮扶形同虚设,而研究生群体由于科研和学业压力重,又很难主动寻求心理帮助,这就需要学校的积极努力。学校可以进行的工作诸如:“积极寻求校内和校外的资源,多联系实习基地,通过勤工俭学缓解经济压力。同时学校可以提高研究生待遇,减轻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经济压力。”“学校应该多组织课外活动……加强人文环境假设,创造宽松的学习、科研环境。”[11]等等。这些工作不仅可以缓解研究生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于女性研究生群体来说,在当前就业环境总体对女性不利的情况下,如果有学校的经济帮助、就业指导等,可以缓解女性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从而使他们更安心于学习与科研。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活动,同时组织研究生的社团等活动,使研究生群体脱离比较封闭的状态,为研究生群体构建起健康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校园活动网络,这样对于缓解研究生群体的人际交往问题、婚恋压力等心理问题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研究生科研补助偏低,已经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但迟迟不能解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环境当中,女性研究生群体甚至在校期间就已经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压力,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继续完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加大对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关心与帮助[8]161-162;同时,社会上也存在对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很多偏见,甚至媒体也有很多歪曲女性研究生形象的报道[12],这是需要纠正的,只有社会上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女性研究生群体在就业等社会选择时遭受的不公正歧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要消除对女性研究生群体的歧视现象,重视女性研究生群体作为高层次科研人才的作用,尽量使女性研究生群体在就业之后获得平等的工作岗位、社会地位和工作待遇;我国有比较健全的妇女组织,各级妇女组织要积极开展对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帮扶工作,切实为女性研究生群体的权益保障、婚恋建议等各方面提供帮助。
不可否认,我们前述的女性研究生群体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其客观性,但是如果女性研究生能够正确地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压力,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这些压力,在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时积极寻求疏导和帮助,那么这些问题大多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这就对女性研究生个体提出了要求,即面对经济上的、学业上的、就业上的、婚恋上的各种问题的时候,不能回避但也不必夸大,要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对自己的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形成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一系列认识[13]。要以积极的心态、冷静的头脑、独立的思考、切实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克服目前的困难;要正确地对待学业、就业、婚恋等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学业问题,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就业问题,用正确的观念来指导婚恋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在保证自身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在保证个人安全与利益的基础上,圆满的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业。
综上所述,女性研究生群体由于其自身的身心特征、社会的观念看法、当前经济环境的制约以及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等存在的问题,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有其具体的原因,但无一例外,都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从某种程度上说,关心女性研究生群体,这不仅是对高层次人才的关爱,更是对女性群体甚至我们国家未来的关心。女性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和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与研究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在当前,国家和社会为女性研究生群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就业、婚恋环境,显得尤其重要。
[1]啜大鹏.女性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92-95.
[2]陆方文.职业性别歧视:原因和对策——谈女大学生、女研究生为何找工作难[J].妇女研究论丛,2000(4):4-9.
[3]汪雪梅.浅析在校女研究生的人际关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85.
[4]方娜.女研究生宿舍关系的质性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5):92-95.
[5]丁芳,王晓芹.女研究生嫉妒心理及其自我调节[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3):47.
[6]刘宁.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心理透视[J].理论界,2008(2):184-185.
[7]杨菁,章娟.未婚女研究生的理想生育观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123.
[8]穆伟山,陈志伟.高校研究生面临的压力及缓解对策[J].社会纵横,2009(6).
[9]宋萍,白新杰,符明弘.女研究生的生活满意度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1):1388-1389.
[10]蒋海燕.女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2007(6):3.
[11]房雅萍,禹奇才.新时期高校研究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21):176.
[12]杨英.女博士的社会媒介印象研究[J].青年研究,2011(5):69-70.
[13]邢蓉.西方女性文学与女性自我意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221.
Investigat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WANG Li-qun,ZHAO Xiao-jie
(
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Chemistr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61,China)
Groups of female graduate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have attracted the concern of the whole society.There are many reasons,not only personal reasons,but also the stress from academic and scientific research,marriage and family,career and employment,and stress from other aspects,and the economic hardship resulting from the low research grants is the reason of the material base of the female psychological problems.To solve the problem,variou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That is to say the school should strength the women graduate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 ease,and the society should create a sound environment for women graduate students'marriage,employment and so on,rather than the distorted material and spiritual environment.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Mental health;Problems;Measures
G44
A
1001-6201(2012)01-0197-04
2011-09-20
吉林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项目(2010ysz22)。
王利群(1961-),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理化所副研究员,副书记;赵晓杰(1981-),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理化所研究生秘书。
[责任编辑:何宏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