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教育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

2012-08-15 00:42张慧媛马国艳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道德教育道德

张慧媛,马国艳

(1.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2.大连民族学院辽宁大连 116602)

基于情感教育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

张慧媛1,马国艳2

(1.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2.大连民族学院辽宁大连 116602)

从情感教育的视角入手,以道德教育的理论,分析了中国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缺失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道德教育;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情感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中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认知方面处于较高水平,但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系列道德问题,例如“马加爵事件”“硫酸泼熊事件”“虐猫事件”“药家鑫事件”等都发生在大学生当中。这种情感和道德世界的冷漠和畸形,使人们发现大学生群体存在在认知和情感上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不但可能引发社会问题,还可能在根本上影响大学生精神乃至生命的发展,所以说,大学生的情感和道德发展是值得关注的。同时,应该认识到我们的道德教育在道德认知方面下的功夫比较多,相对的,在道德情感教育上是有欠缺的。那么重视情感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中的作用和针对大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就很有必要。

一、道德情感、情感教育的内涵及关系

1.道德情感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四个要素,其中,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是道德的主流程,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附着物。但是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可以了解,单纯以认知为主的教育措施总的来说收效甚微,如果教育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投入,就可以取得行为改变的良性效果。

应该认识到,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受教育者对道德认知的探究,有助于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形成道德信念。由于长期以来,学生从书本和老师处获得的理性认识得不到生活中感性认识的支撑,学生们缺乏体验和感悟,缺乏相应的道德情感,即使有某种道德认识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难形成自我的觉悟。这不仅降低了理性教育的效率,也使学生认识出现了畸形的发展。我们的道德教育不是要使人感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限制和牺牲,而是要让人从内心体验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

2.情感教育

人类的情感教育自古有之,西方有柏拉图的心灵教育,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中国古代的教育讲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统一[1]。近现代以来,教育中科学主义盛行,量化主义、功利主义、唯知主义掩盖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价值,使得人心麻木、冷漠、失衡,越来越多的情感问题带来的悲剧呼唤着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为了让人们学习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相适应,形成积极的人格,体会人生的乐趣和幸福。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既相对又相融的教育概念,知识教育让人更加智慧,情感教育让人更加完整。对于情感教育的定义,概括比较完整的是朱小蔓教授:“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2]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对价值的感受和体验,并将社会文化的客观价值移入人格内部,使人形成融合统一的价值体系,它是为了培养有道德、有理智、有审美感的人[3]。所以,情感教育是关乎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教育,使人的情感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生活。

3.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道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道德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其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道德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而情感教育以其特定的内容和独特的作用形式渗透在道德教育过程的各要素中。首先,教育者本身的情绪、情感就会无形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影响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其次,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情感参与度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第三,情感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内容。总之,道德教育包含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又渗透到道德教育之中,通过道德教育活动,实现情感的体验和交流,培育受教育者健康、高尚的情操和人格。

二、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现状分析及建议

针对大学生群体道德状况和存在的情感问题,以及近些年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事件”,应该认识到我们的道德教育存在着“要求过高、内容太空、方法太死、实践太少、测评太虚”的问题,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时,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培养有健康人格和高尚情操的人。

1.大学生道德情感状况

客观地说,当今的大学生普遍有较好的道德认知水平,对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选择。同时,当代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期待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认同诚实守信,赞赏有教养的文明道德行为。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部分学生的道德情感存在缺陷:他们自我意识膨胀,缺乏自律能力,导致社会公德意识薄弱;情绪化比较明显,对待荣辱得失不能冷静,心理承受能力低下,一旦真正遇到挫折,往往会逃避、抱怨,甚至轻生;与他人相处时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与他人的关系不和谐,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容易表现出抑郁、焦虑、自卑等负性情绪。

2.大学生情感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与大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以及情绪需求多样化有关。当前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较强的,但是,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这一相对封闭的学校内环境中,全面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社会实践经验尚未丰富,体验能力和行动能力不强。因此,当前大学生需要继续深入情感体验和加强道德实践,克服自身的主观不利因素,才能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

(2)与高校重知识轻情感的教育结构以及对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关。从当前高校在道德情感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看,无论是道德情感教育的缺失、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不明确,还是道德情感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单一,从根本上来讲,都源于高校对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方面是理论研究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实践运作,资金、技术投入不够,师资队伍建设不力等等,导致各种道德情感教育活动开展不利,道德情感教育的总体效果不理想。

(3)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以及不良文化对情感教育的影响有关。今天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并存,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并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同时生活竞争激烈,就业困难,人际关系复杂等现象,都会使大学生从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的道德情感体验。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可能导致大学生陷入情感冲突,对其道德情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发生、发展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带上“社会的烙印”,呈现社会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当今社会大环境的现状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前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状况。大学生积极、端正的道德情感的形成,呼唤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3.对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建议

道德情感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爱情观,积极的人格态度、情绪体验,深刻的学习体验和高尚的美感,以促进学生道德情感和科学精神相结合。应当根据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实际需求和情况,依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制定培养模式,让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具有积极的效果。

第一,学校加强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实践,做到知、情、意、行的合一。道德实践可以深化道德认知,促进道德内化,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所以说,道德教育要改变单一的道德认知教育,改革高校德育的内容,在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的同时,也要扩展道德视野,增进道德情感,加强道德实践的教育和施行,做到道德的知、情、意、行统一。通过各种各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学生身体力行的感受到道德的意义,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使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观。

第二,鼓励和保护高尚的道德行为者,发挥榜样的作用。大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不单是那些外显的行为,他的态度和价值观、好恶和偏见、好习惯和坏习惯、道德品质、性格特征,以及表现个性的举止和方式,都可能来源于模仿。一方面要从精神上鼓励高尚道德行为,认同并支持道德行为,另一方面要对高尚道德行为的主体给予应有的保护,加强道德激励制度,采用这样的榜样教育法,道德教育将更有感召力。

第三,构建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提高情感素养。社会环境对个体的道德观具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道德氛围可以抑制恶行的产生,而不良的道德氛围会助长恶行的发生,个体的道德观会慢慢趋同于所处的社会道德环境的主流道德观,形成一种固定的道德习惯[4]。因此,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从“善”的良好社会道德氛围,形成一种追求高尚道德的社会精神;同时,个体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是构建良好社会整体道德环境的前提,所以说,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道德行为,提高情感素养,形成社会环境和个体的彼此促进、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总之,在经济、文化和道德剧烈转型的时期,加强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意义重大。只有真正实现大学生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的形成,真正完成道德内化,提高大学生个人道德素养,才能全面促进高校的文化教育,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17.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6.

[3]顾爱勤.我国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14.

[4]王彦飞,刘银行.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断裂的社会学分析[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0,10 (1):63.

Moral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Emotional Education

ZHANG Hui-yuan1,MA Guo-yan2
(1.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29,China; 2.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From the point of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theory of moral education,the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tate of emotional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discusses the causes for the lack of moral and emotional education for them,and provides som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moral education;moral cognition;moral emotion;emotional education

G641

A

1009-315X(2012)02-0179-03

2011-10-31;最后

2011-12-08

张慧媛(1985-),女,吉林四平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道德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王莉)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道德教育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远和近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