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杰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随着高校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人际关系适应困难,家庭经济压力、学业压力等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象逐年增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各界和学校的重视。而“90后”新生,这个年代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良好的与人交往、相处的能力和习惯,在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新的人群、新的学习方式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在思想上、心理上、生活上出现诸多不适应的现象。一些大学新生由于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角色的转换及人生目标的调整,会出现人生目标日渐迷失,生活学习毫无目的性,产生消极情绪,无法完成学业。因此,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教育问题尤显重要。重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做好新生的入学适应性教育,切实做好新生入学适应性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新生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新生完成角色转换、思想稳定、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Cohen&Mckay(1984)提出了一个定义:社会支持是一种良性的人际交往,能够缓冲压力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支持同时也是指人们通过与其他人交往所建立的某种联系,这种关系能够降低心理压力,使抑郁情绪得到放松,并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学新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熟悉和了解大学中的学习和生活,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大学新生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来自社会的支持,如国家、地方政府、新闻媒体等;来自学校的支持,如辅导员、班主任、舍友、同学和朋友等;来自家庭的支持,如父母和兄弟、姐妹等。社会支持类型根据社会支持的来源还可分为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陪伴支持等。
“90后”大学生心理及行为特点主要表现在:(1)“以自我为中心”,大都是独生子女,缺少人际关系协调的能力,缺少为他人着想,去考虑他人的感受的能力,从而导致在入校后人际关系紧张,感到迷茫和不适应,甚至逐渐产生失落感;(2)伴随着网络长大,对网络依赖十分严重,网络的虚拟和假想的美好诱使他们在心理上不断依赖和探寻,逐渐脱离现实,不能冷静客观对待现实,对一切感到迷茫,从而心理上开始逐渐异变,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丧失,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精神健康;(3)心理承受力不强,作为家长,独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受到挫折,一旦遇到微小的困难就不知所措,无法承担压力。
根据“9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建立起以家庭、班主任、学院党团组织为一体的三维立体式社会支持系统,帮助“90后”大学新生在入学后迅速融入大学生活中。
新生适应性教育是高校在新生入学后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的重要阶段。大学新生在入校后,由于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转变,个别同学往往会出现心理危机;而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是在心理危机爆发前,往往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个体行为,因此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帮助大学新生缓解心理压力,预防大学新生心理危机事件出现的一个可行性手段。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使新生体验到设身处地的理解和关怀,负面情绪得到宣泄,从而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从社会支持的分类上来看,家庭亲友的支持,能够给予孩子经济支持从而满足其所必要的物质需求,平时的关怀爱护,可以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开导,起到稳定不良情绪和情感宣泄的作用,从而排除隐患;学校的支持,主要包括鼓励和动员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能力,缓解心理压力。
以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为出发点,使大学新生在入学后全方位地得到关注和发展,将社会支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构建,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的成长成才。根据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的来源和类型的不同及对大学生的不同影响,可以将其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又能串联的层次,分别为基础核心层、外围立体层的二级社会支持体系。
1.基础核心层的构建。基础核心层作为与大学新生最为密切的一个层次,将家庭成员、同学朋友、班级辅导员班主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构建。
大学新生入校后,尚未与周围人群建立熟悉的人际关系,虽然远离家庭,但是对“父母”的联系依旧十分强烈。新生入校后遇到困难往往第一时间联系父母,父母也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开导,起到稳定不良情绪和情感宣泄的作用。因此在建立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社会支持来源的定位上,主要把以“父母”为主的家庭支持系统放在首位;以班级同学、宿舍室友、朋友老乡为其次的关系层。新生入学后,第一时间建立的关系层往往也是平时接触最多的人群。这部分人群中,往往以同学、室友关系最为密切,而他们所面临的困惑也相仿,因此彼此之间交流也最多,对一些困难也会相互帮助。这部分人群中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对新生入校后的适应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第三关系层主要包括班级班主任、辅导员等对班级管理有直接联系的老师。新生入校后,除了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惑之外。特别在学习上往往也面临比较大的困惑,因此在构建新生社会支持系统体系中,班主任、辅导员、教师在其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辅导员及任课教师往往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注意的事情及必须完成的事情都很明确,可以给新生一个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指引新生逐步融入到大学校园中。同时,新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个人无法解决的事情,也是家长或者周围的同学朋友无法解决的事情。此时如果联系班主任、辅导员,往往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帮助。因此,作为社会支持体系的基础核心层,班主任辅导员等教师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2.外围立体层的构建。构建新生适应性教育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系统,除了构建基础核心层外,外围立体层也尤为重要。作为基础核心层中的要素,在影响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过程中,一般而言是相互独立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构建外围立体层,有效地衔接基础核心层的多要素,将社会支持系统连接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帮助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校园生活,提高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有效性。
外围立体层主要以学院党团组织为纽带,将相关行政部门如学生处、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教务处、宣传部等要素有效的串联起来,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融入学生的管理与服务中去。以共青团工作为基础的外围立体层,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重视“90后”内在的需求变化,充分考虑他们的个性差异和自主发展能力,开展学生群体组织活动,尤其是在新生刚入校后,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特色活动,一方面使大学生对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有一个直观感受,另一方面参加校园活动缓解了刚入校后的无助感和空虚感,可以使大学生在集体中产生归属感,心理压力得到缓解,防止失落情绪的产生。另外党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对理想信念、人生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入学教育时组织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如开展党校团校培训,培养90后新生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联系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咨询讲座,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联系专业教师开展专业建设及专业发展认识教育,明确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及今后就业情况等;联系教务处、学生处开展学生学籍规定、学生日常管理规定的知识普及,等等。外围立体层将学校的职能与学生的内心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在刚入校后面临的一系列困惑。
立体式的社会支持体系中各个要素为90后新生提供社会支持外,各要素互相之间也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基础核心层的成员通过学院党团组织形成结合点,互相提供支持;基础核心层各要素也能积极有效地配合外围立体层,加强与新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支持的有效性,增强新生的适应性。另外,“90后”也在立体式社会支持体系中积极探索,努力构建适合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在高校中对周围资源的利用度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自己的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
[1] 张亚君.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D].中南民族大学,2009.
[2] 俞亚萍.“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9(11).
[3] 陈蕾.“90后”火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