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2012-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2年23期
关键词:宿舍校园文化人文

张 敏

(南京邮电大学 团委,江苏 南京 210023)

宿舍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在特定空间、特定群体的延伸和补充。宿舍文化受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制约,以某种独特的形式反映了校园精神,并且对校园文化乃至社会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高校学生自主性的提高,当代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班级意识一定程度上被淡化,而大学宿舍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逐渐扮演起了第二课堂的角色。

理工院校应正视办学中“重科研,弱人文”的现状,努力做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相互渗透,宿舍是理工科院校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阵地。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实现深层次、多方位的育人要求,一直以来都是理工类院校所积极探求的。构建特色鲜明,和而不同,富有人文气息的宿舍文化,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对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南京邮电大学以学生宿舍为教育阵地,努力建立宿舍管理的健康长效机制,创建极具特色的宿舍环境,建设高层次精神素养的宿舍文化。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

(一)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

宿舍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为主要活动空间,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宿舍的室内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规章制度、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学识智能、审美情趣、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1],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动力。这四个层次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了一个宿舍文化有机体,进而通过学生表现出文化意识和文明行为。

(二)高校宿舍文化的特点

1.制度性和平等性。宿舍制度的创建者、管理者,以及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行政地位的区别,没有个人利益的追求,也没有繁乏的说教。制度的规范、遵循和服从是宿舍文化制度性和平等性的来源。

2.个性和开放性。宏观角度看,宿舍文化往往反映了校园文化,宿舍文化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文修养,宿舍文化有部分偏离校园主流文化,是非主流行为的凸显;微观上,宿舍是一个开放的场所,宿舍中每个个体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都会影响到宿舍文化,这就必然会形成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

3.自主性和群体性。适度的规范引导在对宿舍的管理上颇具成效,但最有效的管理源于每个个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宿舍又是一个学生群体,一方面,宿舍文化是每个个体的思想精神的融合,另一方面,一旦形成群体效应[2],宿舍成员在生活习惯、个人喜好、道德素养上都会有着趋同的现象。

4.潜在性和动态性。高校宿舍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受到校园制度的约束,校园主流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的熏陶,是宿舍成员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积累形成的,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隐性的潜在推动作用。高校宿舍文化的动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宿舍文化的形成是动态的。大学生群体对外来文化较为敏感,对新事物的适应性及接受能力较强,加之理工院校对互联网更为广泛的应用,宿舍文化在信息时代内容变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二是高校宿舍文化的存在形式是动态的。当代高校学生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在判断上不够理智,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产生心绪不宁、情绪易变等状态,从而导致了宿舍文化处于一种不稳定、不断变化的状态[3]。

二、理工类高校校园文化与宿舍文化的相互关系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室文化在课堂外的补充,它极大地推动了校园文化整体前进,尤其在理工院校,校园文化更加明显地在宿舍文化上留下了印记。

首先,宿舍文化内容更为丰富,特点更加鲜明,手段更是先进。理工科院校可以取其所长,用高新技术和产品对宿舍文化进行构建。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们以宿舍为单位创建了名为“图灵”、“凌动”和“深蓝”的三个技术特色宿舍,主题分别是“ACM算法设计”、“嵌入式软件工程”和“信息安全技术”,动员组织宿舍成员参加各类科研竞技,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在艰难的科技研究中保持长久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生活感悟,充分发挥了宿舍群体效应的特点。

其次,能够形成产、学、研的长效机制。对于理工类院校的学生来说,做到“自产,自学,自发”并不是天方夜谭,即把自己研发的科技产品生产出来,并为己所用是可以实现的,这既符合现代高校“产、学、研”的办学目标,又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科研学术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宿舍管理过程中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在南京邮电大学,同学们日常使用的教务教学平台就是由学生参与开发的,“校园一卡通”智能机也是由学生参与维护的,等等。

最后,宿舍文化在补充、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一,过分注重科研,人际关系维系困难。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们,走下了工作室,往往会把科研工作一同带回宿舍,对科研的专注弱化了“人”的概念,交流时间的减少直接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病态。人际关系是每个社会团体日常运作的基础和纽带,缺乏人际交流的科研高校只能称之为机器的制造所。

第二,虚拟世界带来的对价值观的冲击[4]。网络等新媒体占据了大部分的宿舍生活内容,网络媒体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网络管制的不完善无法保障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在校大学生正处在价值判断的关键时期,如果接受到大量、一致的不良信息势必会对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理工院校的学生比文科性质院校的学生更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当现实世界的约束性和虚拟世界的开放性产生冲突的时候,大学生的主体判断力就会削弱或者丧失,各种矛盾也会激化。

第三,人文修养的培育需求得不到重视。理工大学的学生在宿舍里交流的内容更多地集中在科研学术上,很少有人文知识上的思想碰撞,单纯的专业培育和薄弱的人文教育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时代的要求,大学要培育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但是也要重视人才的人文素质修养,自然科学的进步一定是建立在多种社会科学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另外,优秀的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求职生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构建适合理工类高院校发展的宿舍文化

能否建立良好的宿舍文化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能否愉快、有意义地度过大学生活,能否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是高校品牌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构建高校宿舍文化应该遵循先进性、系统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的原则。

(一)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原则

1.先进性。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高校学生影响宿舍文化的同时,高校宿舍文化对宿舍成员综合素质修养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这就要求高校宿舍文化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教育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5]

2.系统性。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不仅涉及校园文化,还涵盖了高校的道德风尚、办学质量、物质条件等各个方面。高校宿舍文化的构建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做到系统地,有组织地,循序渐进地展开。首先,学校高层领导要高度重视,承担起构建高校宿舍文化组织者的角色,并明确多方管理权责;其次,建立一支高校宿舍管理队伍,以专业的管理技巧和基层参与者的角色引导宿舍文化的构建;再次,辅导员和学生干部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传达学校的意见,组织学生有意识地、主动积极地构建宿舍文化;最后,广大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到高校宿舍文化的构建中,主动配合学校和辅导员的工作,以宿舍主人翁的身份构建符合成员特色、个性的高校宿舍文化。

3.多样性。一方面,宿舍文化包含着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多层次文化。另一方面,作为宿舍的主体,宿舍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必然会有着多元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宿舍文化定会呈现其多样性。如果一味地强调集中规范,统一管理,抹杀个性,容易造成宿舍文化形式单一,学生缺乏活力,甚至可能引起青年学生的叛逆心理。所以高校宿舍文化的建设需要尊重多元的价值观和宿舍成员的个性,在适当规范引导的基础上融合各种外来文化。从而形成形式多样,富有活力的高校宿舍文化。

4.创新性。高校宿舍文化开放的本质决定了其具有创新性,创新更是理工类高校提升校园文化的万能法则。创建创新型的高校宿舍文化既是校园文化良好的补充,又是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首创意识的潜在方式。构建创新型的宿舍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加入到宿舍文化构建工作中去,有利于激励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有利于创建高校品牌和特色。只有构建创新型校园文化,才能在开放中不断前进,保证高校旺盛的生命力和科研创新的活力。

(二)理工类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理工科院校应从管理模式入手,着力于人文建设,发力于特色宿舍文化,积极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宿舍文化。

1.引导学生形成自主、自觉的自治宿舍管理模式。以人为中心,各种规章制度管理为辅,才不至于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强化自我、塑造完美人格。大学生是宿舍生活的创造者和承担者,宿舍文化的形成凝聚着宿舍全体成员的行为和精神思想,完善的宿舍管理要求学生至始至终发挥其主动性,以宿舍为家,以宿舍和谐为己任。一般地,如果个体的主动性得以体现,那么个体对宿舍各项活动的参与度和归属感也会极大程度地增强,宿舍文化影响积极的一面就会显现出来。

2.加强宿舍的人文建设,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人类的发展绝对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虽然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内涵,但是在最高的精神层面上,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对于理工类院校来说,校园的文化建设反映了其综合办学水平,宿舍文化更是增强学生人文建设的主要渠道,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的人文宿舍的建设,运用宿舍文化的群体效应让学生内化的发生改变,加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

3.引导建设特色宿舍,努力做到和而不同。和谐的宿舍文化不等同于趋同的宿舍文化[6],理工院校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寓科技于生活,促成个性十足,风格迥异的特色宿舍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宿舍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反过来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科建设。

南京邮电大学将探索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自主化的宿舍管理模式,营造极具精神魅力的宿舍文化,增添宿舍文化的人文视角,努力实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综合办学理念,将学校的宿舍文化逐渐建设为成熟的、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示范意义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品牌。

[1]朱军.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8.

[2]魏会茹,单玉梅.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与影响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010,(02):28-29.

[3]钱波.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0:10.

[4]洪满春.“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及其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30.

[5]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www.moe.edu.cn.2004-12-13.

[6]宁晓明.略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创新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9):71-72.

猜你喜欢
宿舍校园文化人文
热得快炸了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人文绍兴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人文社科
一个都跑不掉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