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梅
(淮安市天津路小学,江苏 淮安 223005)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小露珠》一文主要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
初读《小露珠》,萦绕心间的是甜美、清新、可爱,一种静静地、与大自然共呼吸的情感油然而生。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形成的时间,再写小露珠形成的地点,最后写小露珠在形成时是怎样变化的。小露珠就这样悄无声息、毫不张扬地来到了世上。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小露珠受到小动物们的喜欢。小动物们见到小露珠纷纷和她打招呼,并且赞美她“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归结起来,这些赞美称颂的是小露珠美丽的容颜和纯洁的品质,这也正是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写小露珠装点了花草树木。小露珠不仅本身很美,而且会用自己的美来装点别人,让植物们显得更精神、更美丽。第七自然段写小露珠消失的过程,植物与她依依惜别。
细品《小露珠》,这是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的童话,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小露珠悄悄地来,轻轻地走,生命如此短暂却演绎着纯美的画面。它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两句话简洁生动地介绍了小露珠的形成时间和过程。我先让同学们找出本段中两个表示时间的词,即“夜幕降临”、“黎明”;然后引导讨论,这两个词分别表示什么时间?“夜幕降临”,顾名思义,黑夜像大幕布一样缓缓落下了,即天黑了;“黎明”,指天快要亮或天刚亮的时候。小露珠是天快黑的时候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经过一夜的“爬呀滚呀”,到天刚亮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那一颗颗“黄豆粒那么大”的小露珠了。通过读文找词,读词讨论,学生不但了解了小露珠的形成时间和过程,还积累了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课文的2—5自然段是写小露珠的外表美。三个小节,分别从光泽、纯净、质感细致地描绘了小露珠的外表,给人一种纯洁、可爱的感觉。其中2—4自然段都是用了一个句式“早啊,像钻石(水晶、珍珠)那么闪亮(透、圆润)的小露珠”表达出了小青蛙、小蟋蟀和小蝴蝶这三种小动物对小露珠的夸赞和喜爱之情。如何引导学生从一句普通的问候中读出小动物们那十分的热情和真心的喜爱来呢?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师: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小青蛙是怎么说的?(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出示文字:“早啊,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谁来读小青蛙的话?
(一生读“早啊,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后,老师点出“早啊”一词。)
师:“早啊”,你在和小露珠怎么样?
生:我在向它问好。
生:我是在和小露珠打招呼。
师:我从你们对小露珠热情的问候中听出了喜欢之情。还有谁想来问候一下小露珠?(再指名一两个学生读小青蛙的问候,师点评鼓励。)
师:你认为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读呢?
(一生读时,很自然地强调了“像钻石那么闪亮”。)
师:“像钻石那么闪亮”是你对小露珠的什么?
生:我是在夸小露珠。
生:这是小青蛙对小露珠的赞美。
师:哦,你们是通过对小露珠真诚的赞美,来表现你们很喜欢小露珠的。谁再来夸夸小露珠?
(指名再读小青蛙的话,强调“像钻石那么闪亮”。)
师:对于这句话,还有没有不同的读法?(学生沉默不语,无人举手尝试。)
师:那就请大家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师范读,最后“小露珠”三个字拖得较长,特别强调了“珠”字。)
师:老师的读法跟同学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你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小露珠的名字。
师:我这样读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觉得你好像在喊一个好朋友的名字。
生:就像在呼唤一个亲密的朋友,让人感到很亲切,很热情。
师:是的,我正是要通过这种亲昵的呼唤来表达我对小露珠的喜欢。你能像我这样来和小露珠打打招呼吗?
(再指名读小青蛙的问候,强调亲昵的语气。)
师小结:我们从小青蛙短短的一句话中读出了热情的问候,读出了真诚的赞美,还读出了亲切的呼唤。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小青蛙很喜欢小露珠。看来,同样的一句话,还能有好几种不同的读法呢!
那小蟋蟀和小蝴蝶又是怎样和小露珠打招呼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读,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出示句子,学生试读后指名读,围绕“热情的问候”、“真诚的赞美”、“亲昵的呼唤”三方面来评点。)
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初读了课文,就能找到答案——那是因为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一句话,外表惹人喜爱。可是语文的主要任务不光是教学生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你是怎么从文字中读出喜爱之情的,也就是要体会到课文是怎么表达自己对一种事物的喜爱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紧紧扣住小动物们对小露珠问候的语句,引导学生反复读,与众不同地读,边读边议,体会到了在小动物们短短的一句话中,包含着热情的问候、真诚的赞美、亲昵的呼唤,而这些方式都可以都传递出它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原来,喜欢一个人,我们还可以有这么多方法来表达。
另外,那么多的动物文中却偏偏选了“蹦到大荷叶的小青蛙”、“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青蛙是水里的,蟋蟀是陆地上的,蝴蝶是天上飞的,作者用了不同的动词写它们的到来,可见作者之用心。
一会儿,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露珠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呢?课文的第三部分是写小露珠的内在的品质美。课文中的“装点得格外精神”及下文中的“生机勃勃”,是特别应当注意的两处。在学生自由读完第三自然段后,我在投影上出示这样一句话,“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请学生读读这句话,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细心的孩子很快发现,课文中的原句是这样的:“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两句话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用的是句号,而原文是破折号。这句话读到这儿就可以结束了,可课文又接着写了哪些语句?我又让学生找出接着写的句子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要写这些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这句话其实就是对上文“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的补充说明。作者把充满活力的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及“数不尽的鲜花嫩草”当做“俊俏的小姑娘”来写,把附着在这些植物上的小露珠比作“美丽的珠宝”,生动、贴切地再现了露珠反射霞光,万物在阳光下充满生机的景象。
对于三年级刚学起步作文,不知怎样才是“写具体”的孩子来说,这一段不但是很好的积累,而且是一次写法的渗透。于是,我趁热打铁,又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训练,让学生结合书中插图,观察一下还有那些植物,像课文那样发挥想象写一写:
“数不尽的鲜花嫩草在小露珠的装点下显得更加美丽、格外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通过“一读、一比”让孩子注意到了文中写法的特别之处;再通过“一读、一说、一写”将文中语言内化成自身积累,并运用到表达之中,更具体地体会到小露珠滋润万物的美好内心。
课文最后一节描绘的是小露珠变成水蒸气离去时,植物们与之深情告别的场面。我播放多媒体动画:植物们看着向空中飘去的小露珠,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此时我引发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你想说什么?出示句式:我是______,我对小露珠说:“_________。”课文学习至此,学生知道动物们喜欢小露珠,植物们更加喜欢小露珠,他们的情感也完全被调动了出来。
当生命就要烟消云散的时候,小露珠没有伤感,没有哀叹,而是“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我们读到的是她的一种恬淡,一种坦荡,一种滋润别人、快乐自己的纯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