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2012-08-15 00:42刘庆洲
文教资料 2012年1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信息技术语文

刘庆洲

(平度市古岘镇古岘中学,山东 平度 2667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全方位运用到了各个领域,由此所产生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实现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的转变,形成师生主导、主体角色的新转化。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当今教学发展的趋势。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师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同时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1.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快速收集整理资料,扩大知识容量,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信息。而视听结合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从而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如《三峡》一文,这是北魏时期郦道元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因学生没有去过三峡,学生单凭文字来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形象,所以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了长江三峡的风光片,并配以文字解说。随着音乐响起,三峡画面逐步呈现,再加上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诵,学生视听感官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有趣多了。

2.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课时,通过播放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与春天有关的录像,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将诗一般的春天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导,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处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学习兴趣决定学习方法、内容及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可以主动参与,通过小组交流、自主学习、共同探究,进一步形成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大量地板书,这样就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利用信息技术便可将这些内容放在教师备课时提前做好,在课堂教学中只需动一动鼠标便可实现,有效地节约了课堂时间,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另外,语文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大量的阅读实例,及时展示各种图表、资料等。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大都是老师读给学生听,学生获得的是较为抽象的文字知识。教学中需要图表时也要即时画出,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但利用电教媒体老师便可将这些资料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课堂教学容量很容易加大,课堂效率极易提高。

如教学《草原》一文,老舍是这样描写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草地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如果老师只是读一读这些文字,学生听到的只是一些抽象的文字,没有感性认识则凭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体会到草原的广阔。但在此时插播多媒体录像,让学生从画面和声音中观察、体会,在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活动中感受草原的辽阔、深远,就会形成具体的草原印象,产生愉悦、审美的情感。

再如在教学《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书籍演变的过程,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学中,学生对古代的“甲骨文”、“竹简”、“木牍”和现代的“视盘”、“缩微图书”等没有相应的印象,但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图片、录像,就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它们,短短几分钟就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而清晰的书籍演变过程,并深切体会到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才推动了书籍的发展变化”的写作思想。在传统教学时,这一课需要三节课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这一课仅需一节课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由此我们看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增大教学密度,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桥梁的课堂教学就得到充分优化,教学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师生互动。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认认真真地听、仔仔细细地记。这种模式下,老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充其量就是一群观众。这样的课堂效率可想而知,一堂课下来,老师心力交瘁,学生茫然无知。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若干年前的学生了,不再认为老师就是无所不知的“神”,不再那么崇拜老师的知识渊博。他们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有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渠道,甚至老师不会的他们也会。他们不再是规规矩矩听讲的学生,他们期待与老师、与同学互动。

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新变化,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极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持续的写作实践基础上,而且重在修改。传统的作文教学评讲课堂上,老师只凭一张嘴,将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叙述出来让大家修改,但很难将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直观地反映给学生。而通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手段,老师便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将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全班学生都能直观地看到同一篇作文,就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发现问题,形成一篇作文多个学习者共同参与修改、协作修改并及时纠正问题的模式,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快速提高。

四、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统教学中很难达成三者的有机统一,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修养和价值观形成。但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这种全新的手段,可以很容易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声音、图片、图像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形成与作者共鸣的情感,既能促进语文阅读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新课改下,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活动的能动参与者。让学生在情境教学氛围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符合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要求。传统教学虽然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发挥。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则可以突破这一难点,积极调动学生看、听、想、说、写的多种感官,文字、图像、声音的有机结合又大大扩充了阅读教学课堂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知识的沟通、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对阅读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既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又能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

五、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综合性学习”。

新课课程标准的亮点之一是“综合性学习”,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学生围绕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让语文课堂更优质,更高效。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从教师层面上来说,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充实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学生层面上来说,可以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得到充分发展,学生也会从中学会合作、分享,自然提高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蒲松龄的《狼》后,设计开展关于“狼”专题的综合性学习,设计了解含有“狼”的成语,叙述有关狼的故事,写一段有关“狼”的文字,延伸动物“狼”与人物“狼”的不同表现等。通过这些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引入,在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总之,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使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可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信息技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