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德等国语言国际推广的目标考察及其启示

2012-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2年18期
关键词:宗旨德语法语

王 洁

(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目前实施语言推广且影响较大的主要国家有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它们都有专职的推广机构,有些国家的推广机构(组织)还不止一个。其中比较有名的是英国的“英国文化委员会”,法国的“法语联盟”、“法国文化中心”,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日本的“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美国的“英语项目办公室”、“对外英语教师协会”,俄罗斯的“国际俄罗斯语言和文学教师协会”、“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韩国的“国际教育振兴院”,等等。

下面我们就以英、法、德等国为例,着重考察这几个强势语言国家的语言国际推广的目的,以便为汉语国际推广提供借鉴。

一、英国语言国际推广的宗旨

英国是最早意识到推广语言重要性的国家之一,概括起来说,其推广英语的宗旨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其早期阶段如18、19世纪,英语推广与英国的帝国主义政策相一致,如旨在打压殖民地语言,把英语作为精英语言并把英语作为“教化土著”的工具等[1]。二战后为第二阶段,但事实上,即便二战以后,英国的海外英语推广的目标仍然是直接诉诸自身的政治、经济,以及外交利益的。如上个世纪50年代起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著名的《海外情报服务机构调查独立委员会报告》就确立了如下目标(该目标也是以英语推广为主要工作的英国文化委员会的主要工作目标):(一)支援本国的外交政策;(二)维护并加强英联邦和英帝国;(三)促进本国贸易并保护英国在海外的投资[2]。

该报告甚至明确指出:如果相关机构“没有为英国创造某些最终的政治或商业利益,就意味着浪费了如此多的公众金钱”[3]。

当然,今天,英国文化委员会公开宣称的主要目标已经有所改变,它把目标定位为“文化外交”,即促进世界各国对英国文化的把握和理解;事实上,这也成了当今各国语言推广项目公开宣称的主要宗旨。

这种文化性目标具体说就是三条:(一)在海外人民中间建立对于英国的创造性和科学革新的赏识,加强他们接触英国文化多样性的工作;(二)增强对来自英国的学习机会的范围和质量的国际认可,促进英语学习,并且加强英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三)增强对英国的民主价值观念和各项进步事业的意识,与其他国家一道工作以加强良好的政府管理和各项人权[4]。

这里除了强调事务性的教学质量管理和教育合作交流事项以外,主要的工作重心显然已转移到促进文化了解和推广文化成就方面。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亦可以看到,这里仍然表达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诉求,如“增强对英国的民主价值观念和各项进步事业的意识”包括“加强良好的政府管理和各项人权”的说辞背后,就明显透露出一种优越的政治文化意识和使命感。

总之,纵观英国文化委员会的推广宗旨,从中可以看出,至少从历史角度看,英国是把其语言推广和政治利益、商业利益、政治文化诉求乃至外交诉求结合起来看问题的。事实上,从下面的总结可以看出,这体现了各国语言国际推广的一般性利益诉求。

二、法国语言国际推广的宗旨

法国的语言国际推广工作同样开展得很早,若从“法语联盟”算起,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与英国不太相同,法语的国际推广的一个显著特色是从一开始就更加强调思想文化等的传播,如“法语联盟”的宗旨就是通过传播法语“扩大法国思想和法国精神的影响尤其是团结生活在海外的法国人和热爱法国的外国友人,使他们继续保持或发扬对法国语言及思想的热爱”。[5]其实,这种“文化”推广意识和法国历史上的思想文化发源地的地位有关,其话语背后有着更丰富的“底蕴”。

17世纪以后,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法语成了继拉丁语以后的国际交流语言,同时也成了部分欧洲如德国、俄罗斯、瑞典等宫廷乃至上流社会的语言,如当时“德国从宫廷直至市民阶级的上层说的都是法语,所有‘有教养的人’,所有‘受人尊敬的人’说的也是法语。说法语成了上流社会的等级标志”。[6]其实就是和英语比,当时的法语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如德国腓特烈大帝当时就认为,以英文写作的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只有在加拿大的野蛮人那里才会有的滑稽闹剧”[7]。这些认知显然和当时法国思想观念的先进、文学艺术的成就,以及生活品位的雅致等有直接关系。

戴高乐曾说:语言和文化是在全球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8]其实,正是基于法国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软实力”的优越地位,法国语言的国际推广才更强调文化因素。

当然,今天随着时世变迁,法国的语言文化推广的口号已从强调“文化”变成了强调“文化多样性”,但其推广文化的目的仍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策略而已。

与英语的语言文化相比,今天法语的文化吸引力显然已是斗转星移,连咖啡馆文化都受到流行的美国快餐文化的影响,更遑论其他。在此背景下,提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等思想,很显然,一方面,毋庸讳言,其中具有很强的正当性,但不可否认,另一方面明显具有策略意味,即思考在英语的强势语境下,如何为法语的传播和文化推广拓展必要的活动空间和辗转余地,其背后推广法国文化的宗旨是一贯的。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要单纯地以为法语的传播就不再具有其他目的。

法语联盟给人另一深刻的印象是拒绝参与、干涉所在国的政治、宗教事务;这是其在他国能够长期生存并实现目标的成功秘诀之一,并给人以启发,但如果就此认定法国不输出政治思想就大错特错了。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恰恰是法国思想的一部分,也是其影响世界剧烈的部分,另外,即便在现实政治层面,如“法语国际与地区组织”的政治化倾向似乎也是显而易见的[9]。

法语联盟与企业的合作办学,长期为法国的外国企业员工进行语言培训等则更显示出法语推广与法国经济利益的依存、共生关系[10]。由此观之,法语传播显现同样具有文化、政治和商业目的。

三、德国语言国际推广的宗旨

德语的传播同样是很早的,1878年,德意志帝国统一不久,德国已经具有了主要针对海外移民的德语传播机构,并开始有了政府预算[11]。由于二战后德国曾一度降低了推广德语的热情,但很快德国就统一了思想,德语推广便得以重整旗鼓。这里最耐人寻味的是重整旗鼓后的德语推广为自己寻找的理由,这些理由大致可以归结如下。

(一)有需求。每年有1600—1700万人主动学德语,德国政府有义务给予支持;(二)认为语言不但是交流的工具,而且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学习德语同时意味着认识德国和德国人及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现状,从而可以“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三)认为基于政治和经济形势,有必要实施积极主动的语言政策。因为在德国每三个工作岗位就有一个依赖出口,所以德国人认为,会德语和了解德国就意味着更容易成为德国的生意伙伴,会德语的决策层同样更容易对话、合作;(四)滚雪球效应,即德语推广导致的政治、文化、经济等的收益会越滚越大,他们的榜样就是法语推广政策和效果;(五)有利于外交。德语的输出有利于德语成为仅次于英语的国际通行语言,从而实现其外交价值。[12]

很显然,“需求”说当然是一种外部的客观描述,但无论是第二条理由、第三条理由还是第五条理由,都着眼于文化、政治、经济和外交收益,而第四条则是欲将收益最大化而已。

这和英法的语言推广目的和理由惊人的相似,由此可见,语言推广就其目的、理由等来说的确是有其共性的。

其他如美国、西班牙、日本等语言推广同样或多或少拥有类似理由,如美国就明确“将英语推广与传播美国价值观、工作和生活方式联系起来”[13],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其“英语学者项目”的推广目的就是要促进所在国的民主建设;西班牙推广西班牙语的目的同样直接表示是传播西班牙文化;日本的目的亦明确标榜为“通过综合并有效的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加深各国对日本的了解,增进国际相互理解”,等等。

以上我们简单地梳理了世界上几种强势语言推广背后的宗旨、理由等。从简单的梳理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由于历史沿革的差别和当下地位的不同,相关国家推广语言的宗旨、理由等侧重点或有不同,有的非常强势地全面诉诸自身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利益收益,包括生活方式的推广;有的避免直接表达强权意志,干涉政治;有的则强调传递自我信息、文明对话,等等。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看到,一种语言国际推广背后总有特定的目的,总有收益预期,这是毋庸置疑的。具体而言,也就是说,一种语言推广必须兑现政治、文化、经济,包括外交收益,如果这些价值无法兑现,相关的推广就一定是失败的。目前我们国家也开始着手语言推广工作,但关于推广的宗旨、收益问题却仍有争议,希望通过对以上国家语言国际推广宗旨的简单汇总、梳理,为我们思考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2][3][4][5][9][10][11][12][13] 张西平等编.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概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8,21,21,33,119,103,118,156,157,59.

[6][7]诺贝特·埃利亚斯.王佩莉译著.文明的进程.三联书店,1998:71,73.

[8]转引自张西平等编.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概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99.

猜你喜欢
宗旨德语法语
牢记宗旨 永葆初心 再铸辉煌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崔适《五经释要》的思想宗旨
恪守为民宗旨 忠实履职尽责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环境保护税如何实现立法宗旨
论法语的体系统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