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顺
(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贫苦,17岁时迫于生计在家乡凤阳的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但庙里很快也面临断炊的困境。为了活命,朱元璋被迫云游淮西,过了3年名为云游、实为乞讨的流浪生活。关于朱元璋早年流浪淮西的这段人生经历,正史多有记载。清初谷应泰撰《明史纪事本末》记有“太祖西至合肥……道病,辄见两紫衣人与俱,病差,遂不见。尝夜陷麻湖中”[1](P1)。这里的“夜 陷麻湖”四字语焉不详,所指不明,是古湖泊名,还是另有所指?当年朱元璋少年落魄,史书对此不可能有详细记载,做了皇帝后,史书更不方便做细致描述。但综合有关信息,也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
中国以麻湖为地名的不少,现在的山东临沂、广东饶平等均有麻湖地名。安徽和县汉代也曾出现“麻湖”地名,《淮南子》一书载有历阳(和县古名)沦为麻湖一事,今和县民间仍流传有相关传说,但此事发生年代距朱元璋所处的元末已很久远,麻湖地名及相关地理面貌也早已不存。因此上述“麻湖”均与《明史纪事本末》里所载“麻湖”无关。按史书记载,朱元璋“夜陷麻湖”是在云游淮西期间。“淮西”为一古地名,历史上范围多有变化,隋唐及宋元时期所指差别较大。朱元璋时期的“淮西”应为宋熙宁间由淮南路分出来的淮南西路(简称淮西路),辖境相当今安徽凤阳到和县以西、湖北黄陂、河南光山以东的江北淮南地区[2](P1151)。由此可见,今鄂豫皖交界处的淮河上游地区均为淮西地域。淮南西路作为行政机构,在元朝已废,但作为地域名称元明时期一直在使用(明王朝成立后,徐达、汤和等朱元璋从老家带出来的一批功臣还被后人称为“淮西集团”)。查古今文献,“淮西”以“麻”字入地名的不少,但无论过去和现在均未见有“麻湖”地名。那么,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里所提到的朱元璋“夜陷麻湖”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除前述《明史纪事本末》所载外,清代张廷玉等撰写的《明史》对朱元璋早期的这段经历也有相关记述。《明史》记曰:“太祖孤无所依,入皇觉寺为僧。逾月,游食合肥。道病,二紫衣人与俱,护视甚至。病已,失所在。凡历光、固、汝、颍诸州三年”[3](P1)。结合《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可以看出,朱元璋是在从家乡的皇觉寺出发,经合肥,再向西往河南等地游荡的途中“道病”并“夜陷麻湖”的。娄曾泉等人曾明确指出,朱元璋“在安徽、河南交界的地方游来游去,山栖野宿,受尽了风霜之苦”[4](P11),朱元璋也自语过了3年“身如蓬逐风、心似滚沸汤”的生活。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朱元璋“道病”并“夜陷麻湖”应该发生在今皖西六安附近。而皖西丰富的有关朱元璋的地方传说和皖西的麻业生产传统可以进一步证明,朱元璋“夜陷麻湖”之“麻湖”应为皖西境内的“沤麻之湖”。
皖西民间广泛流传着大量与朱元璋有关的传说,其中有一则朱元璋生病的传说。其内容为朱元璋云游到六安时,面黄肌瘦,浑身脓疮,路上又受了风寒,穿过六安州城后,支撑不住,昏倒在六安城南,被住在附近的一对老夫妇发现并收留,于是留在老夫妇家中养病。一日在老夫妇家门口的湖边闲走,结果踩在湖边的松土上,掉进了湖里。说来也怪,顷刻黑云密布,风雨大作,湖中掀起巨浪。待朱元璋从湖中爬上来时湖水又归于风平浪静。更奇怪的是,朱元璋感到身上的疮好了不少,并很快就结了痂。以后他每天用湖水洗澡,不久疮病就全好了[5]。后人认为这是朱元璋真龙现身,于是就把这个湖叫做浴龙湖。浴龙湖今已堙没,湖水有治疮的神奇效果今天看来也着实让人不可思议。传说不是信史,不能全信;但传说也并非纯粹的无稽之谈,它实际是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构筑起来的口述史,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这则传说其实暗含有某种科学道理,透露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可以佐证正史的有关记载。从该则传说的内容和前述史书的有关记载看,朱元璋“夜陷麻湖”因祸得福,湖水治好了其所患脓疮,加快了朱元璋病体的痊愈。
皖西自古以来即为我国重要的大麻产地。史上有名的皖西名镇麻埠(今响洪甸水库淹没区)即因麻得名。过去古镇周边一带方圆数十公里,遍地皆麻,路人穿行其间有步步皆麻之感,故称麻步或麻步川,后衍变为麻埠;六安城郊的苏埠、韩摆渡等老淠河一带迄今仍是享誉全国的麻乡,其大麻的生产和加工全国闻名。而大麻收割加工的传统方式“水浸沤麻”,即与朱元璋“夜陷麻湖”有直接关系。水浸沤麻是利用天然水源(沟、塘、江河、湖泊等)或人造沤麻池,将收割的麻株或剥下的麻皮进行长时间浸泡,利用水中细菌进行发酵,以便剥离麻纤维。《诗经·陈风》已有“东门之池,可以沤麻”的记载,且这种方式至今还是皖西麻农重要的生产民俗。尤其是今日皖西的老淠河一带,大麻种植面积广大,且淠史杭工程修建之前,这一带湖湾众多,是理想的沤麻之地。这与《明史纪事本末》所载之内容无论在时空上,还是在地理特征上均高度吻合。水浸沤麻会造成一定的水污染,但沤麻水也是一剂重要的中药制剂,其可以内服,也可以外敷,具有杀菌、消渴、治淤等疗效,对治疗皮肤病有独特疗效,李时珍《本草纲目》对此有明确记载。至此,我们发现,皖西地方传说中朱元璋不慎落入湖中、后用湖水治病的内容显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暗合了一定的医学道理。因此,我们认为,朱元璋“夜陷麻湖”中的“麻湖”不是某一具体的湖泊之名,也非具体的地名,而应为皖西地区利用水浸沤麻方法加工大麻的“沤麻之湖”。
这一点从“夜陷麻湖”的“陷”字也可得到印证。谷应泰在记述该事时惜墨如金,仅用4字,但用字却极为精准。他没用常见的“落(水)”、“掉(入湖中)”等字眼,而是精心选择了“陷”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陷”的相关释义是“陷入。柳宗元《田家诗》‘车毂~泥泽’”。《现代汉语词典》对动词“陷”的释义是:动掉进(泥土等松软的物体里):越~越深/汽车~在泥里了。古今释义基本一致,“陷”的对象均为松软的泥泽。这一意义特征与沤麻之湖的特点高度吻合。沤麻要把捆好的麻放在沤麻的池塘或湖泊中,再压上石块等重物,以防麻捆浮起。而经长时期浸泡的麻捆胶质渗出,非常滑腻,人若掉入沤麻池或沤麻湖中,脚很容易“陷”入松软滑腻的麻捆之中。此为“麻湖”为沤麻之湖的又一旁证。
通过以上有关史实、地方传说及皖西水浸沤麻习俗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一条完整的信息链,朱元璋“夜陷麻湖”一事应发生在皖西境内,其湖应为大麻加工环节中必备的“沤麻之湖”。
朱元璋虽贵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君主,但其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却极为困苦,“夜陷麻湖”即为其这一时期困苦生活的具体写照。在他陷入人生最低谷之际,包括皖西在内的“淮西”以厚实的胸怀接纳了他,而朱元璋也以独特的方式回报了这块古老的土地,其在淮西的流浪经历赋予了这块土地以浓厚的传奇色彩和文化意蕴,与其相关的传说故事至今仍在愉悦并激励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
[1](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3](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娄曾泉,颜章炮.明朝史话[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5]黄克顺.皖西民间朱元璋传说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0,(4):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