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制下的学业警示制度的深度思考

2012-08-15 00:42周麟崔彥
文教资料 2012年22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学业

周麟崔彥

(南京林业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上世纪末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之后,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教育发展的重点开始从外延式数量扩张转向内涵式质量提高,教学的过程管理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特别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在学分制实施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学本科生大四毕业前仍有一些学分未取得而不能顺利毕业,很多学校采取“清考”或“积欠考试”等办法再给这些学生一次补考机会,这显然有放水之嫌,也不符合学分制管理规定,违背教育规律。当然,各校这样做也囿于以下原因,如学校的毕业率、就业率排名、教学资源缺乏等。但现在也有不少高校纷纷采取学业警示制度,在过程管理中给予学生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学习,减少毕业前学分问题的积累,使学分制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分制下的学业管理现状

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组织的毕业前“清考”或“积欠考试”容易通过,这些学生根本不重视每学期的课程补考、重修,造成大四毕业前积累的补考、重修的人数越来越多,有些学生学了四年仍有学分未修满不得不在弹性学制内继续学习。针对课程考试中日益增加的不及格学生,一些高校措手不及,没有应对的措施。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制定出严格的学籍管理规定,采用退学制度,对学习成绩不好、学分未修满的学生一律按退学处理;出现如山东大学2011年新学期刚开始,教务处开出了第一张“罚单”,157名学生因为学分不达标等原因,面临着“退学”或“劝其退学”的相关处理;云南农业大学因学生考试学分不够等原因,向132人发出退学令;2006年10月8日,西安邮电学院336名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差,学年学分没修够,经学校初步审定被作出退学处理。

二、学业不理想的影响因素

1.师生比例失调,教师管理幅度过大。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1],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生108.36万人,1999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159.68万人,比上年增加51.32万人,增长47.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招生规模最大的一年。随后几年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安排为675万人,高考全国平均录取率有望突破70%,比2010年实际招生人数662万人增加了13万人,增幅约2%。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惠及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圆了他们的大学梦。但学生规模扩展后也带来一些问题,教师、图书馆、实验室等有限的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有的学校师生比高达1∶40,超过合理比例两三倍,而有的学校经常是几百人同时上课、几十个人一起做实验、学生上自习课找不到座位等场面;一学期可能都不点名、提问;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考试前圈重点、划范围,考题出得越来越简单;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严重不足,一名教师指导十几名甚至几十名毕业班学生,学生上课屡屡逃课,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2.专业选择偏颇,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2]。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弥补自己没上过大学的遗憾,在高考前给孩子施加了过大的压力,或者有的家长或是学校代学生填报志愿,使学生最后就读的并非是自己所喜好的专业。这些都可能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结果是上了大学即便有能力也不想好好学习。

3.就业压力加大,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且很多人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毕业后往往都用不上。这不仅挫伤了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让他们对未来充满畏惧感。一些大学生表示,现在找工作都要凭“关系”、“走后门”,否则学习再好也无人问津。因此高校里出现了有“关系”的不重视学习,没“关系”的学习劲头不足的现象。

4.学习自由度大,不适应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理论上讲实施学分制好像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智力、兴趣、经济状况等,在课程组合、学习进度等方面享有一定的自由度和弹性,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个性压抑向个性发展的观念转变,使教育从共性教育向个性教育发展。但实际上不少学生不理解学分制学习的意义,同时高校管理不可能像中学那样严格,学生脱离了家长、班主任人盯人战术,学习的压力减轻了,无形中放松了学习,加上网络、游戏等诱惑太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毕业不了的现象。

5.办学条件窘迫,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学生宿舍不够,由于高校资金普遍紧张和学校可利用的地皮有限,学生宿舍显得尤其紧缺,据了解,有的高校学生住宿最拥挤的时期本科生是8~10人一间,硕士生5人一间,博士生3人一间。食堂不够,许多高校由于食堂数量不足,到开饭时食堂里面往往人满为患,下课晚一点的学生将会吃不上饭,同时由于人员拥挤,食堂卫生条件得不到长期保证,影响到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

三、学业警示

针对这些原因,近些年各高校也在不断地加大教学投入力度,新校区、新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都相继建起来了,教学名师也引进了不少,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业水平评估、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建设等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在内涵建设同时,各高校在教学过程管理中也采取了很多措施,相当一部分学校采取了学分预警机制,对学生学习的每一阶段进行适时监控并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目前各高校采取的学业警示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按学分、累计学分进行学业警示。按学分进行学业警示分两种计算办法,第一种是学生每学期所学课程不及格学分累计超过某个设定的学分值,则给予学生学业警示或者累计几次学业警示按退学处理。另一种是学生每学期或每学年取得的课程学分低于某个设定的学分值,则给予学生学业警示或者累计几次学业警示按退学处理。

2.按所取得课程所修学分比例进行学业警示。学生在一学年内所获得的学分低于本专业当年(学年)教学计划规定应学学分的二分之一或者某个比例。则给予其学业警示,累计几次学业警示按退学处理。

3.按课程门数进行学业警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考核成绩不合格的课程累计达到一定门数,则给予学业警示,累计几次学业警示按退学处理。

学生受到学业警示次数即便没有达到退学条件,但按现行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在校学习的年限是有规定的,即学分制年级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必须在规定年限范围内修读完成专业规定的学分。在规定的学习年限范围内(规定学制基础上延长两年)未获得毕业要求学分,还是要给予退学处理,发给结业或肄业证书,不得再延长学习时间。

四、建立较完善的高校学业警示制度

目前多数高校实行的学业警示制度,都是一些硬性的规定,缺少人性化管理,可以说是不完善的学业警示制度。如快刀斩乱麻式地清退大批成绩差的学生,完全把一大批成绩差的有可能挽救的学生推向社会,这种警示制度不人性化,也不符合大众化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学业警示制度,不光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因此,较完善的学业警示制度的建立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严格执行宽进严出[3]的政策,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章第二十七条中规定: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应予退学。适当地淘汰个别学习成绩极差、学习态度极不端正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所取得的学分或课程门数限制,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大学本科专业一般总学分为170左右,去掉第八学期毕业设计(论文)16个学分后为154平均,分在7个学期中,每学期约需取得22个学分,理论上一学期学生取得学分(补考后)小于应修学分的一半(约11分),给予学业警示一次(一般占总学生数的千分之二左右),累计三次学业警示的学生给予退学处理。

2.教育要以人为本[4]。对因受到学业警示而退学的学生,凡渴望再有一次在校学习的机会可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和要求,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家长签字,经所在年级同意、院(系)审核,学校教务处和学生工作处复核,报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可进行试读。试读期限为一年,试读期满,经考核合格后,恢复学籍。

3.建立教务处、学生处、家长联动机制。对下达警示通知的学生,教务处、学生处、家长要密切沟通相互协调,学院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警示通知书送给学生本人,并以电话、书信或面谈的形式,通知学生家长,并与家长一起制订该生的帮扶方案,指定专人帮扶,做好帮扶日志,定期向辅导员、班主任汇报,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对降级的学生,除指定专人帮扶,定期向辅导员、班主任汇报外,新老辅导员、班主任还必须做好交接手续,使降级的学生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中,通过帮扶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学业的辅导,增强学生完成学业的自信心,顺利地完成学业。

4.加强过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大学本科第八学期一般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阶段。这一阶段如果理论课学分还没修完,学生就会利用这阶段时间补修学分,影响学生做论文(毕业设计),多数学校还会安排学生毕业前“清考”或“积欠考试”,学生也特别期待这次考试,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同时传递给学弟学妹们不良信号,产生恶性循环。高校必须打消学生这种期待,废除毕业前“清考”或“积欠考试”。要求进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必须修满前面学期的学分,否则就不允许进行入这一阶段,这样就迫使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场考试,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确保教学质量。

5.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要尽量按专业大类招生。第一学年无专业身份,一年的通识和基础培养后,学生对市场需求和个人发展的认识更加清楚,重新选择专业可能更理性、更客观。一年后学校根据学生志愿、学分绩点排名等进行专业分流。这样做无疑增加了一次专业选择的机会,同时也会激励学生入学后认真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学分制后的几点建议

1.重修课程收费。补考不收取学生费用大家都能理解,但课程重修是学生重复占用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学校要支付教师的讲课费,监考费等,应该收取相应的费用。不少学生因为学校不收重修费,即使重修报了名也不去上课,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2.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大学的学习模式与中学完全不同,学校社团活动多,班主任、父母不能时刻盯在身边,学生课余时间较多,一些学生把多余的时间用在游戏、网络上,影响学习,容易误入歧途。建议增加大学一年级的课程或学时,把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列为地区统考科目,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习上。

3.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督导工作。重视和利用好高校内的教学督导员,在督学、督教、督管过程中,及时发现教与学的问题并立即反馈给教师本人、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保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秀的师资队伍。

[1]教育部.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地质教育,2000(03):72.

[2]尹建平.高校如何开展大学生警示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1):116.

[3]李晓群.高校扩招与质量控制[J].高教探索,2000(02):5-6.

[4]李锋.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221.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学业
艰苦的学业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