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人称代词的转指用法

2012-08-15 00:42陈翠珠
文教资料 2012年31期
关键词:君王人称代词

陈翠珠

(红河学院,云南 蒙自 661100)

人称转指,是指人称代词由其本来所称代的人称转向指代其他的人称。在话语表达中,人称代词指称语的使用经常与所指客体的一致性相违背。其语用规律是:说话人对概念客体的感知距离越近,所表达的主观性就越高,就越倾向于用近指人称代词(自称代词)进行编码,反之,则倾向于用远指人称代词(他称代词)进行编码。人称代词的选用,暗示了主观性的高低强弱。汉语人称代词的主观性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我>我们>你>你们>他/她/人家>他们。人称转指这种变异现象在汉语中较为常见。

一、对称代词“若”转指他称代词“他(她)”。

“若”,本为古汉语中一个重要的对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的)”。但为了避免用词的简单重复而用以替代古汉语中的他称代词“其”,相当于“他(她)的”。“若”常变异为他称代词,相当于“他(她)”或“他(她)的”。如:

①宋人嫁子,若(她的)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淮南子·汜论》,“若”由对称意义变异为指前面出嫁的“子”,即“女儿”)

②孔子生,不知其父,若(他的)母匿之。(《论衡·实知》)

“若”的转指,当属语用中为追求语言变化,避免简单重复而临时转用。例①中“若”的位置本可以用“其”,但由于后面还用了一个“其”,这里又没有与“其”意义和功能都接近的人称代词或准人称代词可以替代(“之”一般作宾语,“彼”通常作主语或宾语),于是只好利用人称代词可以转指的条件,临时借与“其”功能接近的“若”来替代转指“其”。例②也是如此,“若”也是被临时借来代替“其”的,转指“他”——孔子。

二、他称代词“之”转指自称代词或对称代词“我(们)”或“你(们)”。

“之”的转指变异,将本来处在当事者位置的“我(们)”或“你(们)”暂时从心理上拉离话语现场,便于客观地谈论事情和表达观点: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我)至此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我)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柳宗元《捕蛇者说》)

臣,范阳百姓蒯通也,窃闵公(你)之将死,故吊之(=你)。(班固《汉书·蒯通传》)

君殛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你)也。(商鞅《商君书·更法》)

三、他称代词“其”转指自称代词、对称代词或自称、对称的反身称代词,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你(们)的”。

其修辞作用同“之”,也是将本来处在当事者位置的话语一方暂时从心理上拉离话语现场,便于客观地谈论事情和表达观点。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我的)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司马光《赤壁之战》)

此子材,吾受其(你的)赐;不材,吾怨子。(司马迁《史记·晋世家》)

故以为其(你的)爱不若燕后。(《战国策·赵策·触詟(zhé)说赵太后》)

来,尸虫!汝曷不自形其(你的)形。(柳宗元《骂尸虫文》)

余亦悔其(自己)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四、自称代词“我(们)”转指他称代词“他(的)”、对称代词“你(们)”;“吾”转指他称反身代词“他自己(的)”。

“我”、“吾”转指“他(的)”这种语用现象主要出现在古代,用例也不多,现代汉语中基本不见,其修辞功能主要起婉转称代的作用。

①庄周终身不仕,以快吾志。(《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②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士弗敢我杀;虽众,不敢胜(欺凌)其主……(《商君书·画策》)

例①中的“吾”,显然不是发话者自称,而是指不在语境现场的“他”——庄周自身,相当于“他自己”的。这是作者为了拉近自己和所述对象庄周的心理距离而故意以自称“吾”来转指“他自己”。例②中的两个“我”也不是说话人自指,而是转指对话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君王。原因之一首先是不能以“他”直称君王,称“君王”又不符合句式要求,于是以“我”转指君王,既避开了忌讳,又委婉地表达了对君王的敬重,以自称转指他称,同时也拉近了自己和君王的情感距离。这一用法到近、现代已经被淘汰而消失。

但是,以“我们”来代替转指“你们”的用法,由于它能有效地消减距离感,因此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较为广泛的使用。

五、对称代词“你”转指自称“我”、他称“他(她)”。

对称代词“你”转指自称“我”、他称“他(她)”,其语用功能是有意模糊本指和实指二者之间的界线,淡化二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发话人通过“你”的变异使用,使得听话人和发话人的心理界线临时发生了模糊,拉近了会话双方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具有委婉的表意效果。

“你不是还有亲戚本家吗?”

“十多年了,你晓得他们还在不在?你这样叫花子似的回去,他们才爱理你哩!”(艾芜《石青嫂子》)

他的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于连在黑暗里踱着,思忖着:“于连,你难道就此甘心?难道你就这样毁了?不!”(司汤达《红与黑》)

一口咬定要我给栓儿定亲,就像驴推磨一样,老和你在这一点上兜圈子。(柳青《种谷记》)

对称“你”转指他称“他(她)”的用例在对话中较为突出。

万历本《金瓶梅》中,妓女李桂姐向西门庆“揭条”潘金莲的“不是”:

“待要不请你见,又说俺院中没礼法。……当能请你拜见,又不出来。家来同俺姑娘又辞你去,你使丫头把房门关了。端的好不识人敬重!”

这段话中的你,显然不是指受话人西门庆,而是指并不在场的“她”——潘金莲。所以在崇祯本中,这几个“你”全被改成了“他”(即“她”)。其实,这样一改,反而没了李桂姐用“你”转指“她”时的那种与潘金莲争风吃醋、互揭短处,竭力掩饰又难以掩藏的尖酸刻薄的不满语气,有意地模糊了“你”和“她”的界线。

六、他称代词“他”转指自称和对称代词“我”、“你”。

其修辞作用是以“他”将“我”“你”置于一个“安全”距离,给当事双方创造一个缓冲的心理空间,避免事情的不可调和。

《金瓶梅》第21回,西门庆撞见妻子吴月娘雪夜为自己祷告,一时非常感动,请求她千万饶恕自己往日的胡作非为,月娘应道:

“我又不是你那心上的人儿,凡事投不着你的机会,有什么良言劝你。随我在这自由生活,你休要理他。”

这里的“他”,转指吴月娘自己,相当于“我”。说话人采用“他”(古代汉语中无“她”)来称说自己,故意将矛盾的双方推远(拉开),使双方的对抗有了缓冲余地,而不像“你休要理我”那样针锋相对,不可逆转,使月娘的语气柔和了许多。

七、自称代词“咱(们)”转指对称代词“你(们)”。

这种变异用法将说话者的立场位移向听话者一方,缩短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和蔼亲切,使其言语和观点易于为对方所接受。多用于长辈对晚辈、长者对幼者。“咱”既可以表示单数又可以表示复数,如:“走,咱(=咱们)今晚happy去”,也可加“们”明确表示复数,常规用法是作自称代词。语用中常见用“咱(们)”代替会话对方的情况,转指对称代词,相当于“你(们)”,语用理据就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体系下的“亲、近”意识,喜攀亲戚,爱套近乎。在“亲、近”意识下,什么都好说好办。所以,交际中人们喜欢把本身是“你(们)”的换成“咱(们)”来说,将自己位移,靠向听话者一方,增强一体感和亲近感,得到对方在心理和情感上的快速认同,从而接受自己的劝说和观点,顺利实现语用目标。

(6)新疆油田环保钻井液体系满足直接排放或二次利用要求,对环境无毒性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可用于生活敏感区域钻探施工,解决环境敏感区域钻探的环保要求,为油气勘探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问校长:咱们学校有多少学生在这次汶川地震中遇难?

老支书:喜旺呀,你就别推辞了,大伙选咱,那是信任咱。(邵力《李双双》)

大家好!我是第一次来咱们学校作演讲。

这种转指,由于它非常符合汉语社会的语用特征和语用需要,因此在汉语中是较为普遍的用法。

八、泛称代词“人(家)”转指自称代词“我(们)”和他称代词“他(她)”、“他(她)们”。

“人(家)”本是不定指人称代词,其指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以“人(家)”来代替“我(们)”或“他(她)”、“他(她)们”,迂回委婉,巧妙避开了直指的正面冲突和直露,多半带着或娇嗔,或怨愤的语气,委婉含蓄,体现模糊表达的语言魅力。

人称代词的转指,以语用为基础,以恰切地表情达意为原则。将当场性的人称代词变异为非当场性的人称代词,是为了拉开心理距离,客观说事,避免当面的直露和主观臆测;将非当场性的人称代词变异为当场性的人称代词,则是为了拉近情感距离,使双方感情趋同,更加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着各自的语用目标和价值。以语用为基础的人称代词的变异,正是在原有规范之下的适度偏离。这种偏离同其他语言现象一样,今后还会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1]戴志军.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系统的语用认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4).

[2]张炼强.人称代词的变换[J].中国语文,1982(3).

[3]黄森学.论《金瓶梅词话》女性人称代词[J].明清小说研究,2002(3).

[4]伍铁平,吴涌涛.文化语言学[J].文史知识,1991(2).

[5]曾卫军.人称代词的虚化及其语法化解释[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02).

[6]张炼强.人称代词的变换[J].中国语文,1982(3).

[7]骆小所.艺术语言再探索[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君王人称代词
复合不定代词点拨
拼图
代词(一)
代词(二)
“笑”谏君王
烽火戏诸侯
活着就是君王
阳高方言的人称代词
广告语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充实研究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