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正华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0036)
有一位高考阅卷专家曾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文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确实,在高考作文中恰到好处地点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点题,是获得基础等级的“奠基石”,不仅是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的法宝,而且是想要获取高分考生的妙招,更是挽救离题作文的“救命稻草”。
那么,怎样点题、扣题呢?
开头是高考作文的重头戏,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考生最好开门见山,即开篇既要点明自己的观点又要点明题意。如:学生作文《学会欣赏》有如下优秀开头。
1.蚍蜉撼树,驽马十驾,大自然曾明显地暗示我们不论事物的表面显得如何微不足道,它都拥有不可比拟的惊人力量,于是,我们学会了欣赏。
2.我们总说,当今社会是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因而如今的社会人才更具有多元化的才能。于之,在被“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去“欣赏”则更是肯定他人,提升自我的一项重要课程。
结尾也是阅卷老师重点关注的,既要重申自己的观点又要卒章显“题”,如果前面的内容很少提到文题甚至有偏题的嫌疑,那最后的亡羊补“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学生作文《学会欣赏》有如下优秀结尾。
1.在学会欣赏间,我们渐渐卓然成翩翩少年。
2.学会欣赏他人、自己、景色,学会欣赏时的相互感染、和谐感动,怎能不让我们觉得清风拂面、阳光和煦、日子真好呢?
3.综上所述,只有真正理解欣赏的含义,不将其与“羡慕”“赏识”混为一谈,亦不将其与社会认同或个人利益相勾连,我们才能学会欣赏。
在中间的醒目处适当地来上几个点题的句子,常常可起到纲举目张、突出主旨的作用,同时也是在不断提醒阅卷老师,我是紧扣文题作文的。
还有一个小技巧,点题、扣题句可以独立成段。
例如:有学生作文《学会欣赏》时,行文中提出了如下三个分论点:
学会欣赏,学会欣赏自然。
学会欣赏,学会欣赏别人。
学会欣赏,学会欣赏自己。
这三个分论点,独立成段,既能醒目点题,又能使文章结构清晰。
如:作文《危机》中在论证“化危机为动力,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必备条件”时,用了如下论据:
商场如战场,企业的竞争在现代社会是与日俱增,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它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但海尔人从来没有安逸过,正如它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个论据如果没有分析,和论点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议论文中,叙述完事实论据后,要紧扣文题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这样既能避免罗列事例、文体不清的毛病,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高考作文评审组有这样一段评价: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所以,议论文如果只有观点和材料,那就意味着失败。
那么,分析论据常见的方法有哪些呢?
方法一:因果分析法。
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思路:从结果入手,分析出原因,原因就是自己要证明的观点。即结果→→原因→→观点(扣题)
标志性词语:为什么……是因为……、之所以……是因为……
提醒:多问几个为什么能使论证更深入。
【例题】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自信,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参考示例: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方法二:假设分析法。
含义: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思路:反面假设→反面结果→观点的正确性(扣题)。
标志性词语:如果……那么……、假如……怎能……、若无……哪有……、如果没有……哪里有……
提醒:多做几个假设能使论证更深入。
【例题】用假设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自信,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参考示例: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利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会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
方法三:归纳分析法。
含义: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住要证明的论点(题目)。
标志性词语:由此看来……、由此可见……
关键:一句话概括多个论据;将共性、实质扣住论点(题目)。
【例题】用归纳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凡·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靠着弟弟接济;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
参考示例:这些历史名人都饱受贫苦的困扰,也正是幼时的贫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他们更积极地去改变现状,最终成就别样人生。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能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方法四:条件分析法。
含义:在列举事例之后,分析人或事情成功的条件的方法叫做条件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
【例题】用条件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勤能补拙。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自幼家贫,不畏世俗和现实的压迫,刻苦勤奋,写出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不朽的戏剧大作;齐白石从小刻苦勤奋,对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能持之以恒,终成一代国画大师;华佗自小钻研医学,对医学难题不断地思索与实践,终成一代医学名家。
参考示例:由此可见,一个天资并无优势的人,只有勤奋不懈,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才能变得聪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这段分析除运用归纳分析法外还用了条件分析法,强调一个普通人要想有作为、出成就,就必须以刻苦勤奋为条件。这种在列举事例之后,分析人或事情成功的条件的方法叫做条件分析法。
方法五:正反对比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反之(相反的)……
方法六:意义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体现了……、表明了……、充分说明……
方法七:辩证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我们应当承认……然而……
总之,我们在考场上要尽量明确地点题,提醒自己也提醒阅卷者我写的是这个题目,没有偏题。
现实生活有各种各样的危机:生态危机、信任危机、能源危机、经济危机……危机充斥在我们身边,我们该怎样面对危机?请以“危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下面一篇文章因为缺少点题技巧,可以被判为一篇离题文章,请从点题的角度加以修改。
危机
曾经,我们有着优美的乡村。孩提时在水里嬉戏,游泳,捉鱼,要是渴了,就直接喝上几口,还真有点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味道。春光明媚的日子,屋前是五彩缤纷的花朵,香味扑鼻,屋后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可如今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河不再叫河,而是叫“臭水沟”了!那山林也不再叫山林,而是改叫“坡”了!那空气不再清新,而是混杂着各种怪异气味。
曾经,城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人类用智慧创造她并引以为傲的城市。可如今却是满目疮痍,曾经的“蓝色的多瑙河”变成了一条条黑龙江,黑河,黄河,与其说它们是江河,不如说它们是“排污沟”,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三亿多人饮水不合卫生标准。曾经的蓝天白云,如今已消失在“尘满面,鬓如灰”中,中国39.7%城市空气中重度污染,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占一半。曾经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早已迷失在“脏乱差”中。
黄河源区在干涸,憔悴枯槁,长江在挣扎变得喜怒无常,放荡不羁,五大湖重病缠身,湖面湖容急剧萎缩,20%国土沙化,且以每年2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治理速度赶不上恶化的趋势……
罗斯福说:“环境破坏的后果比战争更危险,是毁灭性的。”拿疾病来说吧。不少过去的老年性疾病,现在患者年轻化;过去多见于城市的疾病,现在农村也普及起来了。四川简阳市民旺村,上世纪70年代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如今由于环境的破坏,成了远近闻名的“癌症村”了。
何以至此?原因是公德意识的淡薄,为了自身私利,目光短浅,以邻为壑。为政者用GDP换取政绩,为商者为降低成本随意排污,为民者把公共空间当成自己方便的对象。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生命将何存。所以请从现在开始,别再事不关己,行动起来,在你享受你“私利”的同时,别忘了“公德”。如果你是政府官员,不要一味地牺牲环境换取GDP;如果你是企业主,请你还多关心一下社会效益;如果你是一介平民,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少浪费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等。
医生面对病人,不能只看到“病”而不看到“人”,我们在面对“利益”时,不能只看到“私利”,而看不到“公益”。我们应该多一点社会公德意识,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洁净的公共空间。
修改后:
危机
美好的地球给我们提供了生命的空气、水、阳光、土壤等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我们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我们的生命,可是她正在遭受摧残腐蚀,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危机。解决生态危机刻不容缓。
我们的乡村正在遭受生态危机!曾经,我们有着优美如画的乡村。孩提时在水里嬉戏,游泳,捉鱼,要是渴了,就直接喝上几口,还真有点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味道。春光明媚的日子,屋前是五彩缤纷的花朵,香味扑鼻,屋后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可如今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河不再叫河,而是叫“臭水沟”了!那山林也不再叫山林,而是改叫“坡”了!那空气不再清新,而是充斥着饲料等怪异气味.
我们的城市正在遭受生态危机!曾经,城市给你以无限的遐想,人类用智慧创造并引以为傲的城市。可如今它却是满目疮痍,曾经的“蓝色的多瑙河”变成了一条条黑龙江,黑河,黄河,与其说它们是江河,不如说它们是“排污沟”,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三亿多人饮水不合卫生标准。曾经的蓝天白云,如今已消失在“尘满面,鬓如灰”中,中国39.7%城市空气中重度污染,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占一半。曾经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早已迷失在“脏乱差”中。
我们的国土正在遭受生态危机!黄河源区在干涸,憔悴枯槁,长江在挣扎变得喜怒无常,放荡不羁,五大湖重病缠身,湖面湖容急剧萎缩,20%国土沙化,且以每年2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治理速度赶不上恶化的趋势……
生态告急,家园告急!生态危机的后果是惨重的。罗斯福说:“环境破坏的后果比战争更危险,是毁灭性的。”就拿疾病来说吧。不少过去的老年性疾病,现在患者年轻化;过去多见于城市的疾病,现在农村也普及起来了。四川简阳市民旺村,上世纪70年代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癌症村”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这地方的生态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为什么不断发展的医疗技术对于癌症的高发仍无力回天呢?原因是生态被破坏的后果让人防不胜防,医学家指出:“人类的癌症大约80%—90%都是由环境引起的。”。可见生态危机的后果是多么可怕!
生态危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最大的原因是公德意识的淡薄,为了自身私利,目光短浅,以邻为壑。为政者用GDP换取政绩,为商者为降低成本随意排污,为民者把公共空间当成自己方便的对象。
面对生态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是变本加厉,还是不以为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生命将何存。所以请从现在开始,别再事不关己。行动起来,在你享受你“私利”的同时,别忘了“公德”。如果你是政府官员,不要一味地牺牲环境换取GDP;如果你是企业主,请你还多关心一下社会效益;如果你是一介平民,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少浪费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等。
解决生态危机刻不容缓。面对生态危机,多一点社会公德意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洁净的公共空间。
修改前,这篇文章可以被判成是一篇偏题的文章,但加上一些点题的句子和适当的分析就变成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