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吴富伟
(1河海大学 学生处;2河海大学 宣传部,江苏 南京 210098)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毕业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研究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研究生的非理性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的缺失,加剧研究生就业竞争,增加研究生的就业难度[1]。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研究生与其职业的良好匹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的过程[2,3]。做好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构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5],也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体现。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FMTS模式构建是整体分层次的系统工程,依托高校科学合理的指导,研究生做好整合前期积淀的各种资源,准确自我定位,分析自我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提升,最终顺利进入职场,组成合适于我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模式体系。分研究生个人与高校两个方面,立足五个模块(Five Module),将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划分为认知能力提升、职业能力提升和竞聘能力提升三个阶段(Three Stage)。依据五个模块,在认知能力提升阶段提升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重要性的认可。在职业能力提升阶段依据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和需求等的动态更新,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人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竞聘能力提升阶段则是在前期基础上,结合职业目标,提升竞聘能力并进行择业和就业。
1.自我认知模块。自我认知是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起航,要在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前提下对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进行正确的选择。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生个人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情商、优势、劣势等。采取动态性的管理,依据动态性的构建原则,贯穿在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构建全过程。
2.职业社会认知模块。职业社会认知是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构建中继自我认知模块的第二模块,依据人职匹配的基本原则和指向性原则,研究生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了解行业、职业的分类情况和人才素质要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得知职业的发展路径及规律等,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决策。
3.科学决策模块。职业生涯科学决策是构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的重要组成模块,在对自我和职业社会的充分认知与匹配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生职业生涯目标和职业发展路线,依据实事求是和连续性原则。首先要根据研究生个人的专业、性格、兴趣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的供求、发展趋势确定人生职业长期目标,再把人生职业长期目标细化并逐步分解,制定出研究生相应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4.有效执行模块。研究生职业生涯目标确定后,有效执行是决定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构建的关键因素。根据操作性和动态性原则,要切实把职业生涯目标落实为具体的行动和措施。如专业学习、就业实习、社会实践、职业培训、求职技巧提升、求职策略改善等。
5.评估与反馈模块。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很多,要构建有效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根据全面评价反馈性要求和操作性及长期性原则,须持续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首先,对年度职业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确定完成与未完成目标。其次,对未完成目标进行评析,找出原因和发展障碍,制定相应解决对策及方法。最后,依据评估结果对后续计划进行修订与完善。必要时,亦可对职业职业目标和计划路线修正。
从研究生入学始,职业生涯规划贯穿整个研究生学习过程,通过研究生、导师、就业指导中心人员、辅导员、全体教师、学校和学院共同参与全员化体系。提升研究生职业能力,分阶段、有步骤地增强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个人职业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1.认知能力提升阶段。提升研究生认知能力,增强研究生职业意识、确立职业理想,引导研究生规划学业,设计职业生涯。研究生入学,研一开始就引导他们树立职业目标意识,全面分析自我与外界条件,科学合理制定人生总目标和不同时期的具体目标,将硕士研究生阶段与人生奋斗目标紧密相连,对应自我探索模块和职业社会探索模块。
这一阶段包含:
(1)协助研究生在个人兴趣、价值倾向、能力的基础上,充分认知自身的特性,发展、探索和开发自己潜能,提升自我,即帮助研究生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充分认知自我,增加自身生涯选择时有利的筹码;
(2)研究生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及需求的变化紧密相关,了解社会职业发展变化规律,培养研究生深入了解社会、敏锐地洞察和牢牢把握社会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
(3)培养研究生搜集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主动搜集信息的意识,进行职业信息的收集,增加个体的信息量。学习他人职业成功的经验并对外讲解,以实践锻炼的方式增强研究生运用信息的能力,提升研究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与主动性,增强对信息的解读能力;
(4)导师和教师传授的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帮助研究生自我成长。其兴趣、特点、价值倾向会随之发生改变,并依据实时社会自然环境与职业状况及时调整目标。
2.职业能力提升阶段。培养研究生的职业能力,使研究生的职业创新能力得到发挥,就业创业能力得到发展。对应了科学决策模块和有效行动模块。
研二是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职业能力提升是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的着力点。职业的专门性和专责性要求从业者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研究生要有良好的专业、职业知识基础。引导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锻炼职业能力。在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中使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发挥。入学就对研究生进行创业教育,深化创业意识。甄别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潜质的研究生,对他们重点进行创业培训、试创业指导,挖掘发展他们的创业能力。邀请成功创业校友现身说法,帮助引领研究生创业。学校帮助研究生验证分析创业项目的可行性、规避创业风险,并提供创业资金。
3.竞聘能力提升阶段。提升研究生竞聘就业能力,为毕业研究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对应有效行动模块和评估与回馈模块。
研三是研究生毕业求职阶段,就业工作部门对其进行简历制作、礼仪谈吐、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以及现场实战模拟,帮助研究生学会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以最好的方式展现就业能力的积累。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向企业宣传推荐硕士毕业生,提供全面的行业发展信息、职业需求信息、劳动力市场政策信息等,畅通毕业研究生就业信息获得渠道。与用人单位和行业联系沟通,了解用人单位和行业的需求与要求,反馈到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中,依据人职匹配原则和指向性与动态性原则,调整生涯规划的计划安排,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竞聘能力。
以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FMTS模式对某校部分2010级研究生连续三年培养,对比分析接受和未接受培养的研究生,建立评价影响指标体系,进行实践验证效果。
1.样本选取。在共2000名经过FMTS模式培养的研究生(简称F类生)和未经过模式培养的研究生(简称N类生)中各随机选取90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80份,有效率93.3%,男生占60%,女生占40%。理工科占60%,经管文法占35%,其他占5%。
2.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Three Stage培养情况。对应是否在研一入学开始进行职业自我发展计划,82%的F类生以图或表形式详细列举了职业目标的实现计划,并制定了实时职业发展动态反馈办法,如职业风险预测和应对备选方案,17%的F类生分长期、中期、短期分类制订职业发展计划;N类生只有27%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付之行动,余下学生无职业发展规划,只是完成学业,无未来发展计划。F类生职业发展期望值比较高,在职业选择上倾向性明确,更加注重以个人价值的实现情况和职业发展前景来评价和选择职业。
被调查研究生中,绝大比例的F类生三年学习中参加实践或模拟活动,提升职业自我发展能力;N类生中绝大多数无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经验。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上,F类生对自我认知定位力、自适应、新角色扮演、控制与综合的能力等的认可都达到较高程度;N类硕士生更局限于某一种能力认可,缺乏整体能力的认知。
3.FMTS模式效果分析。整体研究生就业统计来对比,已与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的F类生占75%,而N类生仅有37%,其中已经与单位签署毕业生就业协议的F类生有86%,而N类仅有42%,在对单位进行访问调查发现,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上,单位对F类生的满意度远远超过了N类生。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经三年连续培养,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得到增强,接受程度得到提高,自身素养的广度和深度深步加强,职业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表明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FMTS模式对其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徐国权.研究生在学综合现状调查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李玉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诉求、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
[3]王娟娟,张海林,陈文卿.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
[4]周敏,翟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探析——现状调查及启示[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2.
[5]顾海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