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2012-08-15 00:42马文婷
文教资料 2012年31期
关键词:留学生国际化课程

马文婷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推进及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体现在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等方面。高等教育作为素质提升、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从国家发展来看,各国政府将人才战略视为第一,着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以推动国家发展;从高校本身来看,各高校有提高办学水平、吸引优质生源、扩大国际影响的需要。因此,各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化的推动下在迅猛发展,不同肤色、操持不同语言的人聚集在高等院校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在国际化大发展的潮流中,中国的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处于上升发展的重要阶段,把握准确的方向、选择正确的道路极其关键。因此,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有必要学习分析并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寻求适合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解

高等教育顾名思义,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而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美国学者简·奈特(JaneKnight)将其定义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将‘国际的维度’融和到高等学校的教育、研究和服务等功能中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指各国大学跨越国界、跨越民族和跨越文化的多边交流,将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整合到高等教育的诸多活动和功能之中的过程,各国大学在此过程中通过相互合作与相互借鉴融合得以更进一步发展。

阿萨·H·诺尔斯曾对判定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准进行界定,他指出“国际高等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国际内容、教师和学生从事于教育、科研有关的国际流动及教育系统从事跨国界的技术援助和教育合作计划”。与此相对应,国内学者主张高等教育国际化也至少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走出去”,即将高等教育的范畴从一国扩展至世界,让在校学生、甚至是教职员工都能够接受世界各国丰富的教育资源,鼓励他们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二是“请进来”,即邀请国际大师来校交流、讲学,或主动承办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学术会议等。除此之外,本文还认为,高校国际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还应有一支能够不断推动大学国际化进程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就是受益于其聘任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校长及很多院长,他们具备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大力助推了学校的国际化发展,使得南洋理工虽仅有20年左右正式独立办学历史却已成为世界最年轻的百强大学。

二、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与经验

1.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

自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成为时代标志起,英国政府就开始将目光聚焦于高等教育,力图通过市场机制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并开始关注国际教育这一市场。显然,英国作为英语母语国家,在语言优势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势,但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英国政府采取了更多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归纳起来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首先,加大宣传,扩大影响。英国文化委员会在全世界110多个国家设立派驻机构,开展留学生教育咨询、举办教育展览、宣传课程内容等活动;英国高校还积极与国外大学探索开展境外办学,通过或共建分校、或远程授课、或联合培养的方式,扩大在国际化教育市场上的影响力。其次,提高自身,完善政策。对于高等教育,英国政府建立了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此来巩固并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英国政府出台了《教育机构与留学生工作规范》,对入学程序、福利待遇、信息提供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从而保证留学生学习、生活及签证等需求的满足;作为发达国家,英国高昂的学费让部分海外学生望而却步。据调查显示,留学生在英国学习的费用甚至高于美国和加拿大。为此,英国政府增加了奖学金投入,设立了专门的政府奖学金、高校奖学金和学术团体奖学金。最后,适应需求,开发课程。为吸引留学生,英国高校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课程,如学位课程、文凭与证书课程等,针对有语言困难的留学生还有特别的语言课程。另外,诸如世界经济、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涉外专业和课程的开设,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海外学生。

2.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

作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美国的高等教育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的高等教育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位居世界前列。20世纪初,美国就出现了私人组织以设立奖学金形式来推动学生和教师交流的现象。1948年美国政府通过的《信息机教育交流法案》、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1966年的《国际教育法》,以及随后陆续颁布的一些其他列法案,都标志着美国政府开始通过政策手段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明确了美国大学的培养目标,即通过不断改革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质量,使受教育学生在毕业时都能符合知识的世界级标准。由此可见美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上最为重要的一项策略便是政策支持,提升教育国际化的地位。

除此之外,美国教育部重视多样化、多渠道的国际交流;美国高校也在不断地调整国际化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并积极开放教育市场。

3.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把握并引领了全球教育国际化浪潮,其教育国际化水平居世界前列。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留学生,将留学生政策视为实现“加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政府大力推动下,外国留学生人数在2010年达141,771人,而1980年仅有6,572人。30年间人数上涨95.1%。另外,日本还重视参与国际组织的教育事业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开发,于2003年设立了“国际开发合作支援中心”,旨在促进大学与国外大学、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使各界有组织地参与国际教育开发。

三、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一百多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数量达1908所,在校学生余2700万。教育的国际化可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提高办学层次、增强高等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教育国际化可以为我们带来发达国家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拓宽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吸引政府、民间和国际投资,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挑战。教育资源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使得教育市场的竞争在国际的舞台上更加强烈,教师队伍的争夺与流动、人才培养模式等都会受到挑战,高校之间的优胜劣汰也会因此而加剧。这样容易造成强国更强、弱国更弱,强校更强、弱校更弱的局面。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策略来应对教育国际化的大浪潮,并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争取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1.制定规划,明确目的。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交流合作水平。这就为我国教育的国际化道路指明了方向。在这种大方向的指导下,各高校相应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明确教育国际化目标。视野决定成就,目标决定高度,符合高校发展现状的发展规划与目标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指明灯。在制定发展规划与目标时,首先应明确高校现阶段国际化发展的状况及存在问题,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的重点困难,结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办学定位要求及自身特色,对国际化目标进行梳理、分解,明确阶段性目标实现的基本方式,站在高校战略规划与管理的高度,明确重点任务、确定重点项目,对其他高校经验进行重点学习,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校的国际化实施规划,科学确立开放国际化的路线,使得国际化蓝图逐渐清晰,形成助推国际化的长效机制。

2.保障质量,持续发展。

教学质量是高校国际化的生命线。失去了质量保障,教育的国际化就无从谈起。除了参考国家在国家层面建立的与国际接轨的质量认证制度,学校也应在院校层面,建立衡量评价国际化效果、保障教学质量的体系,形成定期与不定期评估相结合、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具体做法上,在国家层面,遵循国家相关规定,配合相关部门调查,确立学术标准。在院校层面,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质量保障部门,确立保障制度及管理规范,形成教学质量评价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如课程开发的审核、教学过程、考核及课程的年度评价。

3.增强合作,深化影响。

影响力及知名度是高校国际化的旗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并扩大宣传,是提高高校国际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所谓开展国际合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走出去”,二是“请进来”。“走出去”指将国内、校内的学生和老师送出去,学生在国外学习的过程中,有机会接受国际教师的培养,共享国际教学资源,极大地拓宽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水平;而教师在国外,可以与国外专业领域大师讨教学习,提高科研水平,提升外语水平,在回国后,为本校国际化课程的开发添砖加瓦。而且,在国外的学生及教师对于国内高校,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宣传作用。“请进来”指将国外的教师请进国内,请进校园,让没有出过国门的教师和学生也能接触到国际的教育资源。长期请进的国外教师,可以长期聘用的方式进行,在不同学院从事专业课教授和科研工作;短期请进的教师,可通过讲座形式与学生和本领域内教师交流学习。这样的人员流动,可极大地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吸取国际化交流方面的经验,赢得在国际交流中的主动权。

4.开发课程,构建课程体系。

要实现教育的国际化,国际化课程和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是重要依托,因此,首先就要构建教育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在国际化理念的指导下,调整优化现有的课程结构,删减陈旧落后的课程。课程内容要积极更新,引进补充最先进的知识,尝试使用国外教材。此外,还有一个影响中国高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就是中文。国外学习中文并不像我国学习英文一般普及,因此中文的难度让很多外国学生望而却步。为了吸引高水平的国际学生,国内很多一流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都开设了英文授课的硕士课程。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代表的医科大学也纷纷在本科层次开设英文授课,并且收效明显,留学生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国内其他高校亦可在现有部分英文授课专业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开设更多与国际化课程接轨的本科、研究生课程,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

四、结论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提升,是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又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浪潮中,高校应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学习借鉴他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经验,探索适合本国、本校的国际化发展策略。只有充分发挥本国、本校优势,有机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规划,保障教育质量,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二策略。

[1]陈蕴哲,金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选择.域外扫描.

[2]季舒鸿,张立新.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着力点.教育与职业.第6期(总第718期).

[3]金帷,马万华.2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历程——以动因—策略为脉络的历史分析.教育学术月刊,2012.1.

[4]易红郡.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留学生视角.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第11卷(1)

[5]沈玉宝.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特点及启示.北京教育,2012.02,总第594期.

[6]吴振军.影响我校国际化因素的研究.中国轻工教育,2009年总第50期.

[7]臧佩红.试论当代日本的教育国际化.日本学刊,2012.第一期.

猜你喜欢
留学生国际化课程
聚焦港口国际化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留学生的“捡”生活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